借用本地历史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022-06-02李轲
李轲
本文基于济宁市“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培养高中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的研究而发表。
摘要:对高中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借用本土历史资源,开展主题式情景化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关键词:唯物史观素养培养 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最有效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也是历史学科其它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正式颁布以来,大多数历史教师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渗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通过一种什么样的路径对高中生进行更有效的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却成为许多历史教师的困惑。本文是在基于解决此问题的课题实验基础上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问题谈谈经验看法。
一、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鉴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不足,在历史教学中没有很正式的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培养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设计.而只是在日常教学中,仅仅利用历史教材的某些知识,简单的随意的讲一下它体现了唯物史观那个原理。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具有浅层化、简单化、标签化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培养的实际效果。“浅层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向学生灌输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或者说只是灌输“唯物史观”这个史学概念本身。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更谈不上让学生全面的深入的用教材中现成的“材料”去体味和理解唯物史观原理和独立自主的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简单化”是指不少教师把唯物史观素养简单化、庸俗化理解,把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异化为机械式地讲解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结论,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基于史实、借助史料、立足史观、得出史论”的基本方法;“标签化”是指把唯物史观当作万能的标签,生搬硬套使用。分析历史成因时,都套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进行历史评价时,都套用“积极 + 消极”“作用 +局限”的方法
二、利用本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主题式、情景化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唯物史观素养的最有效路径。
针对唯物史观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策略,可以从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专题化对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进行系统设计和实践尝试培养。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歷史文化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
(1)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的好处。受学生年龄、心里和认知情趣等因素影响,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零散教学培养时,由于学生感受不到历史教学的新颖性和学习的获得感,往往越来越对老师传统的教学失去兴趣,甚至厌倦,弃学,从而影响学习和培养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挖掘当地的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课题实验课或校本讲座课进行历史教学,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会使学生兴趣大增,可增强培养效果。同时用这种方式也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可向外界宣传扩大家乡的影响。
(2)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按需挖掘,系统设计,才能更有成效的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庞杂散乱的,必须对其进行按需挖掘,科学系统设计,从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的角度,有利于教学角度搜集整理史料,并按照符合教学规律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主题式、情景化构思设计,尽管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它应是一个优质的教学方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引入新资源的目的是为有效教学。
(3)教学之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感知教学。教师教学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必须在设计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是通过课外历史资源开发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唯物史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只有在其指导下,以唯物史观的原理和观点理解和学习相应的材料,才能真正史论结合,才能对唯物史观原理观点真正地理解,也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培养和提升唯物史观素养目的。
(4)主题式、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系统的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史学阅读是历史教学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广大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史学阅读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历史教师唯有进行高质量的史学阅读,不断加深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论的深度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史学修养,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责任。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要通过开展基于史料的教学活动,采用“研习(史料)——对话(问题)——表现(思维)”的史料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自然地渗透,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曲阜的一位历史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尝试利用独特的孔子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素养培养。课题引入主题式教育模式,以读《孔子·世家》感知孔子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之间的关系,很自然的渗透“思想意识与社会演变之间的唯物史观教学”。其后又多板块从《论语》中引入大量分组史料——图片、故事和众多对话,设计系列性探究问题,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用唯物主义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的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在教师引导帮助下,学生逐步用唯物史观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在富有激情环境中学生开展学习,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唯物史观素养有又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4 页。
[2]陈建云:《史学阅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江苏教育》2019 年第 46 期,第 37 页。830B5B6A-C611-41F6-BDFF-8784E78C74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