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科技小院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06-01韩牙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再生稻小院福建省

韩牙琴

(1福建省农村科普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福建福州 350001)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安居乐业的壮丽家园。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4]。

福建省聚焦提质增效,着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五千工程”,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创建84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项目435个、完成投资132亿元,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百亿强县,打造了一系列“福”字号福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水果、食用菌等产销联盟和蔬菜供应链协会发展壮大[5]。

福建省科技小院肩负着新时代的新任务、新使命,并在3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依托当地主导特色产业的科技小院,科技工作者团队入驻,针对产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技术推广等科技志愿服务,培养乡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针对生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福建农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乡村振兴[6]。实践证明,科技小院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新平台和重要抓手,是科技特派员的新模式。

1 福建省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福建省从2019创建第1批5家科技小院开始,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优势,集中资源,持续3年创建了3批科技小院,形成有福建地方特色的22家科技小院(图1)。

由表1可知,福建省第3批科技小院均是紧扣当地主导或特色产业建立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扎根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科学普及和农民培训。创建科技小院,为农业产业发展安上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双翼,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方式,实现了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全方位的乡村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7-10]。

表1 第3批福建科技小院概况

2 福建省科技小院取得的成效

2.1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集成运用最新施肥技术,增产蜜柚约4 t/hm2,利润增加2.25万元/hm2,且品质大幅度改善。推广运用此技术,平和县一年可减少化肥投入10亿元。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科技促丰收”专题节目。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引进优良品种,划分早熟再生稻和中熟再生稻品种,建立配套的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并对当地种粮大户及骨干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地传授再生稻“三保两促一攻”高产栽培技术,带动再生稻产业发展。2021年8月16日再生稻示范片测产,第一季产量已超过10 500 kg/hm2,相当于一季稻的产量。

2.2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连江海带科技小院指导官坞镇渔民开展海带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促进当地建成全国最大无公害海带良种育苗基地。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带动当地农民繁育、种植、销售青梗菜种子,服务当地建成青梗菜种子产供销全产业链,市场占有量全国领先。三明兰花科技小院示范引导当地农民建造智能大棚逾2万m2,培育出近千种兰花品种并加以推广,并缩短了兰花的育种年限,每月可节约购买组培苗的成本约2万元。

2.3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研发“软枝乌龙栽培方式”“宋代研膏茶工艺复原”等专利项目,并制定种植地域行业标准,提升了“北苑贡茶”“闽北水仙”“矮脚乌龙”品牌效应。尤溪红茶科技小院突破当地茶产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瓶颈,打造“尤溪红”茶叶品牌,为科技兴茶提供了创新发展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2.4 增强农民获得感

科技小院通过科技画廊、田间指导、开展培训,将先进农业技术带给农户,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据不完全统计,3批22家科技小院入驻专家逾90人,常驻研究生60余人,导师、专家平均每月到科技小院指导2次,开展科技服务130多次,举办新品种技术观摩会240多场,举办乡土人才技术推广培训逾1 500人次,直接受益农民逾16 000人次。

3 建议

3.1 注重农业产业科技创新

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新路子,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转型。不断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汇聚起来,提高广大农业经营者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2 注重人才培养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研究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科研能力[11-13]。长驻人员既有学生,又有科研人员、农民、技术员、培训师,在科技小院得到真正的锻炼。同时,科技小院的科技工作者在农时季节对涉农企业、专业户、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技术推广等科技志愿服务;结合疫情防控、产业特色、科普节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等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农村居民整体科学素质提升[14-15]。

3.3 畅通农业技术服务和科学普及落地“最后一公里”

通过示范带动优化农业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福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持续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努力使科技小院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新样板、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16-17]。

猜你喜欢

再生稻小院福建省
全国科小院 山农居第四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小院觅夏凉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方方正正的“小院”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