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2022-06-01丁志远邵凌云陈后勤
丁志远,邵凌云,何 敏,左 健,宋 飞,杨 涛,陈后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2]。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导致小动脉受阻,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3]。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减少炎症反应,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缓解眩晕症状,避免椎动脉管腔受压,可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但其单一治疗整体效果欠佳[4]。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制剂,是经现代制药技术处理的无菌水溶液,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5]。本研究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6]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①病因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颈椎创伤等;②临床表现以头晕、恶心为主;③骨赘压迫椎动脉;④影像检查确定。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1~71(62.13±5.12)岁;病程1~4(2.02±0.26)年。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2~73(62.19±5.08)岁;病程1~5(2.05±0.3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④无其他严重疾病;⑤入院前未进行相关治疗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生命危险的病人;②意识不清病人;③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病人;④伴有恶性肿瘤病人;⑤急性感染病人;⑥心源性休克病人;⑦依从性较差病人;⑧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病人;⑨脑出血、脑梗死及脑肿瘤所致眩晕病人;⑩严重胃病病人。
1.4 方法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降压、降糖、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饭后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3022003,规格:每支5 mL)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
1.5 观察指标 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MVIS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椎动脉血流速度;采用血压计检测两组血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脑血流灌注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椎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有视物晃动感;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基底节区脑血流速度(CBF)、脑血容量(CB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BF、CBV水平高于对照组,M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s)
2.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 单位:cm/s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中老年多发疾病,其病理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痉挛,导致脑干、小脑等短暂缺血,引发脑干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表明,超过30%未接受正规治疗的病人会并发脑梗死[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研究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状态下,可导致椎动脉系统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脑干、小脑等灌流区的功能障碍[8]。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以脑动脉微栓塞和脑动脉痉挛为主,其次是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颈椎增生等,因此,治疗应以抗血小板聚集、解除动脉血管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主[9]。由于该病具有突发性,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阿司匹林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风险、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但单独西药治疗部分病人出现复发等情况,进而导致脑血管病变[10-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认为风、痰、瘀、虚是眩晕的发病机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瘀血内阻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补血、祛瘀行气为主[12]。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的作用[13]。现代药理学显示,银双黄酮可明显缩小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舒张脑血管,增加脑部供血[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未增加并发症,提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舒血宁注射液能降低血浆丙二醛,避免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纤维网形成,缩小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有研究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是因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可引起动脉血流阻塞和脑神经功能障碍[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水平;治疗后,两组CBF、CB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病人脑血灌注量及动脉血流速度,从而促进缺血区血流恢复。刘丰[17]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扩张脑血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分析其原因: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而降低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环;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缺血区脑组织,抑制血栓形成及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凋亡,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增加脑血流量,特别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
综上所述,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可有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灌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