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讲解技巧的使用策略分析

2022-06-01黄锡汝罗晓杰

英语学习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释性描述性语言学

文/黄锡汝 罗晓杰

引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讲解。教师讲解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讲解技巧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并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刘丽群、石鸥,2010),教师合理选择讲解类型,组合运用讲解技巧,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朱佳、罗晓杰,2020;罗晓杰、朱佳,2020)。然而,教师讲解技巧的使用并未引起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课堂观察发现,许多教师缺乏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情境选用讲解技巧的意识与能力,很少反思在不同类型讲解中选择和使用讲解技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复杂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示范中还存在着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讲解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讲解行为,试图揭示优秀教师课堂讲解技巧的使用策略,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师优化讲解行为、提高讲解有效性提供参考。

讲解与讲解技巧

1.讲解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是直接讲授法中传授知识的三种方法之一(Hollingsworth& Ybarra,2018),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形式,向学生说明并阐释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行为(苏霍姆林斯基,2001)。讲解可具体划分为解释性讲解、原因解释性讲解和描述性讲解三种类型(Kerry,2002)。解释性讲解指教师向学生解释事物的定义或特点等,适用于概念、定义、含义等知识的讲解,如生词教学、重点概念阐释等;原因解释性讲解指教师向学生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以及思想或行为的合理性,适用于起因、原因、目的等因果关系的讲解;描述性讲解指教师向学生解释事物的运行机制,涉及结构、过程或步骤等,适用于方法、技巧、步骤等程序性知识或技能的讲解,如句型的使用规则、活动的操作方法等。

2.易于观察的讲解技巧

教师讲解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讲解技巧的使用。Kerry(2002)提出教师可以采用二十种讲解技巧来实现有效讲解,其中易于观察和统计的讲解技巧有十五种,具体包括使用视听刺激(Using audiovisual stimuli)、使用重复和强调(Using repetition and emphasis)、使用专门术语(Introducing and using technical language)、使用幽默(Using humor)、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Linking the explanation with concrete experience)、将讲解与其他知识相结合(Linking the explanation to other knowledge)、将要点编号(Numbering points)、有效运用连接词(Using connectives efficiently)、举例(Using examples)、定义关键词或概念(Defining the key terms or concepts)、形成规则或原理(Developing rules and principles)、建 立 反 馈 环(Building in the“feedback loop”)、利用“语言学技巧”(Exploiting “linguistic ploys”)、提出认知要求(Raising the cognitive stakes of explanations)和插入任务(Building in tasks)。其中,建立反馈环是指教师暂停讲解,采用提问等方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所讲内容;利用“语言学技巧”是指点明讲解中的关键要点以及提示将要发生的教学方向改变;提出认知要求是指从最低认知水平的数据层面转向较高水平的概念层面和最高水平的抽象概念层面;插入任务是指在适当时机插入其他相关的学习活动。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讲解技巧使用的观察与分析

1.教师讲解类型与讲解技巧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以“第九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中的31位教师的讲解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并统计了执教教师不同类型讲解中讲解技巧的使用情况,统计数据见表。

表. 不同类型讲解中教师讲解技巧的分布情况

如表中内容所示,31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讲解类型的使用从高到低依次为解释性讲解、描述性讲解和原因解释性讲解。整体而言,使用频率较高的五种讲解技巧由高到低依次是:使用视听刺激、插入任务、利用“语言学技巧”、建立反馈环和举例。使用频率较低的五种讲解技巧由低到高依次是:使用幽默、将要点编号、使用专门术语、提出认知要求和将讲解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表中还显示,插入任务、使用视听刺激、建立反馈环和利用“语言学技巧”在描述性、解释性和原因解释性讲解中均为高频使用。

结合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在不同类型讲解中所使用的讲解技巧有所不同。在描述性讲解中,教师较多使用插入任务、利用“语言学技巧”、使用视听刺激、举例、建立反馈环、使用重复和强调等讲解技巧,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解释性讲解中较多使用建立反馈环、使用视听刺激、插入任务、使用重复和强调、利用“语言学技巧”、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定义关键词或概念等讲解技巧来促进学生对“是什么”的感知和记忆;在原因解释性讲解中较多使用插入任务、建立反馈环、使用视听刺激、利用“语言学技巧”、有效运用连接词、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等讲解技巧,向学生解释之所以这样说或这样做的原因。

2.教师讲解技巧使用的典例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讲解技巧的使用策略及其效果,本文选取两个典型讲解片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典例分析一]

在A教师执教的写作课My Diary的范文解读环节,教师对所给文章中“went to the zoo and took many photos”和“went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两种搭配形式进行了解释性讲解和原因解释性讲解,师生对话(原纪录)如下:

T: Now, let’s check the verbs.Have you marked all these verbs?(BT; IUTL)

Ss: Yes.

T: OK. Are their forms the same? 都是过去式吗? (RCS)

Ss: No.

T: Great discovery. Usually, we use the past tense (IUTL) to describe what happened in past. (LOK) But(UCE) look at these two words. “buy”and“have” (UE), they are the original forms (IUTL). Why? (RCS)Do you know?

Ss: No.

T: OK. Firstly, let’s read these two sentences (BT). Ready? Go.

T: Yes. As we know, “went”and“took” 是 并 列 关 系 (UE),right? But (UCE) “went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 去餐馆的目的是吃晚餐, got it (BFL)?

Ss: Yes.

T: Yes, well. Now, follow me:(教师呈现并粘贴句型卡片)I /We went to... (UAVS; URE; DRP)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T: To do something. Yes.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ELP) Any questions? (BFL)

Ss: No.

本案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标记了所有动词,问学生这些动词的词形是不是相同,然后告诉学生通常情况下使用过去式描述发生在过去的事件。为了突出重点,教师使用了“But”引起学生注意,并提醒学生观察“buy”和“have”这两个用了原形的动词,之后问学生是否知道其原因,引发学生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went to the zoo and took many photos of animals”和“went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的区别,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体验感知,然后向学生解释“went”和“took”是并列关系,用“But”进行转折,而“went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中两个动词是行为及其目的关系。讲清两个句子结构的区别后,教师呈现并粘贴概括后的句型卡片“I / We went to someplace and did something.”和“I / We went to someplace to do something.”,给 学生视觉冲击,强化句型记忆,突破难点。最后提示学生注意两者的区别,并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整个讲解过程从事实信息层面的动词形式,到观察和探究动词形式不同的现象及其原因,再到总结概括句型规则,学生的认知逐渐深入,思维层次不断提升。

综上,教师组合运用了插入任务、使用专门术语、形成规则或原理、有效运用连接词、利用“语言学技巧”、举例、使用重复和强调、使用视听刺激、利用“语言学技巧”举例,建立反馈环、提出认知要求等十一种讲解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两种搭配用法,理解“went to the zoo and took …”和“went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动词形式不同的原因,明确动词过去式的并列以及动词不定式表目的的区别。教师讲解技巧的组合运用,使得教师讲解步步相扣,循序渐进,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范文,进行后续模仿写作。

[典例分析二]

在B教师执教的阅读课Story Time: Who Is Gifted? 的读后环节,教师对“Everyone is gifted”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行了描述性讲解,师生对话如下:

T: How about you and other people? How gifted are you? (LCE)Look, here is a thinking map (IUTL)for you. (ELP) (PPT上 开 始 逐步呈现思维导图)(UAVS) Yeah.Everyone is gifted. Yes. Do you have long fingers or long legs? Are you strong? Do you have beautiful voice?What can you do and what are you good at? You can do it like this. Lang Lang has long fingers. What can he do? (UE; ELP; BT)

S1: He can play the piano.

T: Yes. He can play the piano well. He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So he is gifted. Good! Now it’s your turn to make the thinking map. If you can do this, you are good enough.If you can do more, you are better.Clear? (BT; ELP; BFL)

Ss: Yes.

T: Clear? Right? Now, try to finish your thinking map and talk about it in your group, OK? (BT)

Ss: OK.

本案例中,教师首先以阅读活动中画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为切入点,提示学生注意看PPT上的“thinking map”,然后在PPT上逐步呈现思维导图,为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小组活动(绘制思维导图)提供参考。之后,教师提问学生“How gifted are you?”,引导其思考自己的特长。为了帮助更多学生理解该问题,教师将其具体化为“Do you have long fingers or long legs? Are you strong? Do you have beautiful voice?”等具体问题,再以“郎朗有长手指擅长弹钢琴”为例帮助学生理解“gifted”的含义。然后,教师通过询问学生是否明白该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检测讲解效果。最后,教师以“Now it’s your turn to...”告知学生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综上,教师组合运用了使用视听刺激、利用“语言学技巧”、使用专门术语、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举例、建立反馈环、插入任务等七种讲解技巧,帮助学生理解“Everyone is gifted”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实践运用,完成迁移创新。教师对讲解技巧的组合运用,使得讲解要点明确,思路清晰,为学生实现产出提供了有利条件。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讲解技巧的使用策略

本研究发现,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能够恰当运用讲解技巧优化讲解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方面,他们能在讲解中做到立足情境,基于学情,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反应,在解释性讲解、原因解释性讲解和描述性讲解中灵活运用同一种讲解技巧,发挥其促学功能。另一方面,他们能做到因材施教,目标驱动,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解释性讲解、原因解释性讲解和描述性讲解中恰当选择和优化组合不同的讲解技巧。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会将插入任务、建立反馈环、使用视听刺激和利用“语言学技巧”等讲解技巧灵活运用到三类讲解中。教师会通过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检测讲解效果,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内化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教师会通过故意拖音或者提问引发学生反馈,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所讲内容,将教师单向讲解转换为师生多边互动,以避免因讲解时间过长导致的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会通过使用视频、音频、幻灯片、教学挂图、实物教具、板书、板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提供范例,避免讲解枯燥无味;教师还会通过使用具有标记功能的话语,指出讲解中的关键要点,指明将要发生的教学方向上的改变等,增加讲解内容的清晰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此外,在解释性讲解中,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会在讲解抽象概念或复杂语言现象时较多使用“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这一讲解技巧,将学生的经验带入到学习过程,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讲内容;教师会在讲解重点词汇、句型或语法规则时较多使用“重复和强调”这一讲解技巧,通过重复关键词句、加重语气或变化音调,引起学生注意和强化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会在讲解复杂概念或者生词时,使用“定义关键词或概念”这一讲解技巧,通过清晰的定义或释义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避免学生因不理解关键词和相关概念而不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在进行较高思维层次的原因解释性讲解中,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会较多使用“将讲解与具体经验相联系”这一讲解技巧,通过联系师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规则;教师还会较多使用“有效运用连接词”这一讲解技巧,通过在句子间加入连接词以强调连接词后的内容要点,以增强讲解内容间的逻辑关联,使讲解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说明方法技巧的描述性讲解中,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会较多使用“举例”这一讲解技巧,通过提供模仿性的范例支架,加快学生理解进程;在讲解具体操作流程时,教师还较多“使用重复和强调”,通过提示学生关注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有效参与,保证学习效果。

优化小学英语教师讲解行为的教学建议

1.强化教师讲解的灵活性,发挥多种讲解技巧的整体功效

强化教师讲解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基于具体教学情境以及课堂实时需要,灵活选用讲解技巧,使讲解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学情境的实时变化,及时调整讲解技巧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数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多种讲解技巧的整体功效。

2.提高教师讲解的适切性,促进学生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

提高教师讲解的适切性要求教师基于具体讲解内容和其所属的讲解类型,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讲解技巧,发挥其促学功能。教师要明确区分不同的讲解类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具体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选用不同类型的讲解技巧,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

结语

讲解是最重要的教学呈示行为,是直接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行为。对处于英语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对讲解技巧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恰当运用讲解技巧,不仅能彰显教师清晰有序的讲解思路、简明扼要的讲解内容,还能反映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讲解过程。优化小学英语教师讲解技巧的使用策略,不仅有助于突出重点,促进小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助于突破难点,推动小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发展。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应提高有效讲解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讲解的灵活性与适切性,发挥多种讲解技巧的促学功能,提高讲解技巧的课堂实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猜你喜欢

解释性描述性语言学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浅谈语文课堂中引读的运用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