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扣题,写好场景对话

2022-06-0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偏题餐桌上餐桌

“餐桌前的谈话”这一题目包含两个重点,一是“餐桌前”,也就是吃饭时发生的故事,如2021年新疆卷的“我家的晚餐”,便是这一题目的变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关注餐桌上出现的东西,食物、碗筷等,如2021年江苏宿迁卷的“碗中日月”。第二个重点是“谈话”。“谈话”是一种沟通方式,一方面你可以和家人谈论餐桌外的事情来增进了解,如2021年重庆A卷的“帮助小渝和妈妈彼此理解”;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谈与餐桌有关的事情,如节约粮食、袁隆平等,2021年北京卷、湖南湘潭卷、湖北襄阳卷等多个地区均考到了此类话题。“餐桌前的谈话”看似好写,却特别容易偏题。怎么才能不偏题又中心突出呢?请看本期针对四川省乐山市嘉州学校的作文诊断。

学校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嘉州学校肇始于1967年,原系国营乐山造纸厂子弟校,称为“605子弟校”。学校秉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文化”,与时代同呼吸,七易其校名,三移其校址借地办学,历创校之艰辛,经发展之迂回,筚路蓝缕,砥砺前行。2018年,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标志着学校与中央民大附中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合作的开始。

◆作文题目

我们每一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实践二)

◆题目解读

题目对地点和事件做了非常明确的限制。地点在“餐桌前”,就要深入思考“餐桌”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餐桌”往往和“团圆”“粮食”“聚会”相关,我们可以思考相应的背景内涵,写一篇与节约粮食或是家庭团圆相关的作文。当然,也可以延展场景,以餐桌为背景展开其他对话,但要注意紧扣“餐桌”这一背景,如穿插吃饭的动作等。事件是“谈话”,谈话是有一定重点、深度的交流,不是“扯闲篇”,也不是“起争执”,这对同学们写好人物对话,以及提炼概况对话的重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不偏题,我们可以围绕一个谈话中心展开,思考这次谈话的契机、参与谈话者、话题中心、谈话后的感悟等。

作品数据统计与分析

成绩统计

本次活动共收到参赛试卷199份成绩分布如下:

体裁:“餐桌前的谈话”的呈现方式

对话往往更易用记叙方式呈现,故记叙文是此次体裁的重头。也有同学结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餐桌谈话、当代饮食文化变迁进行了思考,写成了可圈可点的议论性散文。个别同学发挥想象,化身为“餐桌”,记录“所听所谈”,写就一篇童话,也不失为一种讨巧的思路。

题材:“餐桌前的谈话”的所思所感

高频词:“餐桌前的谈话”的话题

/分析/同学们对“谈话”的描写基本聚焦于家庭内部对话,围绕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展开,多以“考试”“成绩”开场,可见许多同学对于餐桌上谈话的内容仅限于学习。也有较多同学提到了餐桌上的“美食”,表达了对妈妈辛勤持家的感恩之情。“趣事”也是较多同学提及的关键词,但也往往因只顾着讲“趣事”,把餐桌谈话写成了餐桌见闻或餐桌故事而偏题。

主要偏题问题

问题一:有餐桌无谈话

“吃饭了!”当一家人都聚集在一张餐桌上,我的任务就是盛饭。在我心情好的前提下,偶尔会给爸爸倒上一杯酒,赞扬一下妈妈做的菜看上去很好吃。弟弟每次都最后上桌,吃饭吃得也最少。爸爸总是调节气氛的那个人,他会和我们分享自己一天遇到的趣事。我和爸爸也是最容易吵架的,爸爸做事总有固执的一套,年少轻狂的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严重时我们俩还会打架。

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写“餐桌前”众人的日常,流于日常描写,题目的另一个重点“对话”并未展现,“吵架”“打架”更是偏离题意,文不对题。

问题二:有谈话无餐桌

“今天在学校里怎么样?有没有被老师点名呀?上课有没有打瞌睡呀?今天又学了些什么?在学校里累不累?”

“累!肯定累呀!尤其是体育课,特别累!但起码比一个人在家学习要好得多,因為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陪着我,尤其是那几个‘死党’。他们一天到晚正事不干,就知道跟我抬杠,你一句我一句。有时候还会动手动脚......”

“对话”虽有,可是忽略了“餐桌”这一场景。上述对话可以发生在餐桌边,也可以发生在放学路上、散步途中......“餐桌前”这一限定场景被削弱了。若是在对话中增加一些对餐桌这一场景的描写,就能避免偏题。

问题三:餐桌谈话变餐桌故事

快乐的周末,我直接玩起了手机。当时我沉迷于游戏世界,从早上开始打到中午......到饭点了,可这一局还没打完啊!爸妈催着我吃饭,催得我很心烦,只好让自己在游戏里“阵亡”了。我上了桌,生气极了,端着饭碗生气地刨着......

妈妈对我说:“孩子啊,你看看你,都长这么大了。你现在可不能这样,你今天都干了些什么呀?是不是什么都没干?饭都给你端上了桌,叫你吃你还不开心,以后没有谁会像我们这样对你。”

我听完恍然大悟,好好地吃了饭。想想,这世界上不就是父母对我们最好了吗?

前情交代过多,花了太多笔墨写“我因为游戏中断而生气”这一故事,到了餐桌上,与爸妈也未产生有效的谈话,导致餐桌谈话直接变成餐桌故事,而后面的“恍然大悟”更是显得突兀。

高分范本

餐桌前的谈话

⊙文/四川省乐山市嘉州学校9年级8班 刘雨彤

在我们家餐桌上,总是摆放着一个极不起眼,又极其独特的东西——盐。我们总会因为这一盒盐展开辩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味觉,对于调料盐多少的选择自然也会不同。我和妈妈、外婆吃得比较清淡,爸爸适中,外公和哥哥则是重口味主义者。

我家的餐桌上总会因为盐而争执不止,我妈为此操碎了心。这样说吧,外公不仅重口味,而且重脾气。他以前是铁路工人,是家中的顶梁柱,家里的一切都要以他为中心。可有一天,他与妈妈在餐桌前竟发生了一场大争吵。

那天,外婆身体不适,妈妈做了一份几乎没有放盐的汤,外公尝了尝后,冷笑了一下,说:“家里没盐了?”说时迟那时快,外公猛地一起身,但并没有抓住餐桌上的那一盒盐,而是晃晃悠悠地弹回到轮椅上。

“爸,今天这菜,我做得淡,其一是因为妈身体不舒服,其二是您有高血压,不能再吃太咸的东西了。”妈妈边夹起鸡蛋吃起来,边一本正经地说。外公又冷笑了一下,望着那一小盒盐,猛地把手抬起来,重重拍在桌子上。

“哎哟,你到底要干什么?”向来不参与争吵的外婆大声说道,又委屈地拿了张餐巾纸抹了抹眼泪,“从你出事后,我哪天不是祖宗似的伺候你!就这么一次不满足就要吵!”

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想起,曾是铁路工人的外公因为一场意外被截肢后,一直是外婆尽心尽力地在照顾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外公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言不发地继续吃饭。

“这个菜不错,吃,吃呀!”外公满脸激动地指着炒白菜,筷子在空中慢慢飞过,他给每个人都夹了菜。餐桌上的紧张氛围也开始慢慢缓和。

“你们看过《白毛女》吗?”外婆看大家都不说话,开始主动找话题。“嗯?什么叫白毛女?鬼片吗?”哥哥也加入讨论。“哎呀,不就是喜儿吗!”妈妈一脸鄙视地望着我们,“没文化真可怕。”外公听了这话,笑得哆嗦起来,饭都吃不进去了:“当时的百姓哟,

那叫一个苦,比你们读书苦多了。想当年,我朋友当炮兵时......”外公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地回忆着,好像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开启了他最喜欢的话题......

其实,无论是那盒盐引起的矛盾,还是餐桌上的闲谈,都是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在我们家,大多时候,外公乖乖听话,很少发脾气,家人们之间的矛盾、争吵似乎根本不需要说“对不起”,因为他们本就心灵相通。

/名师点评/

在大多数作文偏题的情況下,本文基本做到了扣题、点题,并在结尾升华主题。以一个紧扣餐桌的具体物件切入——盐,较为巧妙也十分具体。刘雨彤同学写了一次饭桌上因盐而起的争执,随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到外婆的一句话将矛盾推向高潮,再到矛盾的化解。有餐桌、有谈话、有情感、有思考。

猜你喜欢

偏题餐桌上餐桌
抓住关键,反复推敲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准确界定核心概念规避“偏题”“跑题”
餐桌上的宇宙
立准原点 系统构思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餐桌上的爱
餐桌上的忧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