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通“三力”,厚植素养,赋能未来

2022-06-01王丙申郭墁钰刘凯马婷婷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高中教师三力

王丙申 郭墁钰 刘凯 马婷婷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转折期,站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重新定位未来教育中高中教师的角色,厚植教师素养,赋能未来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未来教育;高中教师;素养研究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决定了教师必然是面向未来的职业。当今世界的易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范围地诱发了人们的脆弱感和不确定感,教育改革成为有效抵御潜在风险、重塑未来美好生活的一剂良药。站在时代变量和教育改革的考察视角,培养完整的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为未来教育的“正道”之所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成就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未来教育下的高中教师,必须具备融通时空的AI运用力、融通智慧的合作探究力、融通自然的和谐共生力。只有不断深耕这三种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赋能,为教育献力,与时代起舞。

一、融通时空的AI运用力

新冠疫情给全球教育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崭新视角,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与全球化等要素深度交织,后疫情时代教育生态的重构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边界,无边界学习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图景,AI技术将会实现云端、远端及身边“人—机—物—环境”的跨时空重组与融合,更高频率的场景切换得以实现。因此,未来教师具备熟练的AI应用能力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未来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主动接受人工智能的洗礼,以学生为中心思考信息化教学,将资源开发、数据分析、平台使用及个性化学习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让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比翼齐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被誉为“全球教育改革风向标学校”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利用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优质在线教育平台,成功向校园围墙外实现了突围。学校研发的双师课堂、企鹅智笔、海豚学院等云网端数字化设施,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技术撬动学校育人生态链的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打开了学校的边界,建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育人时空,形成了一个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相互融合的育人新时空。

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教师所熟练使用的Classin系统为例,它可以实现音频、视频的实时直播互动,通过小黑板、拍照上传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各种场景下的轻松切换,这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将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几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互动,成为“互联网+教育”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样态,保障了被隔离学生的实际参与感,实现了融合交互、高效学习与深度交流,使原来的传统在线教学模式演变为高效精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融通智慧的合作探究力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洛尔报告》中提出了包括“学会共存”在内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存,从本质上就是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和睦相处,尊重不同个体的多样性,反对歧视和个人英雄主义。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更完整的素养、更弹性的能力和更利他的品格,国家对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在此处形成了交集。

未来的时代需要我们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自信,更需要强大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因此,未来的教育不再拥护个人主义,而是培养集体的性格和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人际关系及超越人际的关系,即必须重视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依从关系;未来的教师应该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并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未来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实现师生共同创造、学生协同创新、头脑风暴相互激励的地方,通过创设更加灵活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间便捷切换。未来的学校将会致力于培养学生共存共生的能力,教育教學中具体的抓手就是融通智慧的合作探究能力,未来教育的高中教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扮演好这一角色,实现师生关系从单向的教与学的关系向共享共生的学习共同体的转变。通过教育的潜移默化和自身价值观的引领,将学生对发展的诉求框定在公共利益共同体、国家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

三、融通自然的和谐共生力

2021年11月,中国和美国达成并发布《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意味着中国乃至世界已经进入到了“生态优先”的新时代,人类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的观念将深入人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唐虔博士在《面向2050的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与行动》中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未来的学校注重将学生安放在天地自然之间,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融入自然;未来教育下的课程会更加强调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并倡导积极的民众参与;未来教育下的高中教师自身也应具备融通自然的和谐共生力。只有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价值观引领中重视了这种社会道德修养的培养,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才可能变成社会的正能量,同时也为五育并举的落地增添了新的内涵。

立足时代,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未来的高质量教育必定是培养紧扣时代需要、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未来教育下的高中教师,通过融通“三力”,率先成为时代的探索者、互动者和守望者,进而成为学生的思维启迪者、品格塑造者和价值引领者。具备融通时空的AI运用力,启迪学生与时代共振的思维活力;具备融通智慧的合作探究力,塑造学生与与社会共进的品格魅力;具备融通自然的和谐共生力,引领学生与世界共生的价值观。深耕厚植三大素养,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未来高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够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践行未来教育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高中教师三力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对策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在狠抓“三力”建设上下功夫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试论高中教师和应届考生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物体三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及应用
三力交汇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