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动手实践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2-06-01杨才德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动手知识点

杨才德

数学科目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促进小学生不断成长、全面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而且数学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在有效的动手实践中获得,学习数学原理需要在多元的动手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落到实处,以发挥出强大的育人功能。数学学科逻辑性强,题目有一定的解答难度,而且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以往沿用的传统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升数学学习学习品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予以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依据教材编排体系,精心创设动手实践机会,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运用多种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积极自主地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原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般都忽视动手实践方法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将所有精力都用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中,究其根源在于这一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如果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开展动手实践教学,小学生也只能是学会数学知识,但是难以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顺利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会认为数学知识难于理解,逐渐丧失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不能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动手实践机会,无法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主动、独立地思考数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如果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了动手实践,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在数学学习效率降低,数学学习过程也变得十分被动。其次,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各个环节中,数学教师就是课堂的中心,掌控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小学生在课堂内部很少能获得自主思考与发言的机会,也难以接触动手实践相关的内容,“教师本位”的数学课堂不仅导致小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权利被极大削弱,也导致数学课堂内部的氛围十分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甚至会对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打击。一些教师也注意到了动手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但在实施中有着许多问题,一是动手实践活动多而杂,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完成。二是教师还是不敢放开,学生也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或者模仿同学,自主创新性思维活动无法落实。三是动手实践活动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且学习数学能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习惯。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小学教育教学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家长无一例外地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小学生所担负的压力变大,尽管有部分小学生能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但是在压力有所减轻后,小学生就会松懈,失去主动学习的意愿。还有部分小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直接“打退堂鼓”,尤其是在面对数学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如今,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动手实践相关的内容,能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意义,自主完成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随之而提升。动手实践能促进数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凸显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内部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则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大量帮助。在完成动手实践后,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小学生也真正掌握了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强烈逻辑性的学科,看上去十分抽象且具备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动手实践具备趣味和创新的特征,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将趣味性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总而言之,动手实践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响应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策略,保证小学生能在学习中保持足够的兴趣,获得数学探究能力。

三、让动手实践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学生在遇到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题方法,他们也想尝试动手实践,但缺乏动手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有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学会不同的动手实践方法,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透过问题的现象抓住其本质。通过对数学本质的探索,理解和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小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题海战术”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自身在课堂教学内部的引导作用,从而启发式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实践,对三角形这一图形进行研究然后講解,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内容,以及与三角形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在学生讲解完毕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完善或者纠正,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使小学生真正能理解数学知识点。

(二)灵活运用动手实践提升数学能力

小学生就是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主体,在课堂中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需要积极进行思考,同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因此,数学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还要不断激励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使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成功,同时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求知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和机会。如果小学生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不会对动手实践活动产生积极性,更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巨大优势,实践能力自然也不会得到提高。但是,数学教师应注意一点,就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教材内部的知识点,而是应在进行动手操作后,验证新的知识点,或者使小学生的知识盲区得到弥补,以此来掌握各种数学定律之间的内部规律,进而通过动手实践,找到自身当前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加以改进后,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后续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多边形面积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种多边形,那么同学们可以先进行观察,在不同的多边形之中是否存在联系?”小学生在观察和实践后踊跃回答,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运用结合不同图形的方式,计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同时鼓励小学生在解答类似问题的时候敢于实践,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5439BB11-9F18-4954-B67C-A3995CF2CA3F

(三)帮助学生对数学经验进行总结

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要想学好数学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从容面对数学难题,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情况,帮助学生逐渐改进。所以教师应在引导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能更高效率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在未来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准确、快速地解决。例如,教师在讲解多位数乘以多位数的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而且多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小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可能会因为计算失误而变得消极。所以数学教师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不仅要让小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更要让小学生掌握计算正确答案的方式,从而真正将困难克服。

(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趣味性教学

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数学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注意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始终处于一种沉闷的氛围中,小学生就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再将学习数学视为沉重的负担。数学教师应重视营造趣味性更强的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设置一定主题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开展良性互动。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直尺、卷尺、测绳等走出教室,在校园、操场、花坛等场所进行实地测量,体验长度测量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动手实践感知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配套与动手实践相对应的评价机制

在以往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被动,无法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也过多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轻视了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生搬硬套,不能活学活用。所以数学教师应通过动手实践,创新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数学教师应做到“一视同仁”,如果小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教师应有耐心地、温和地进行纠正,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数学教师需要在评价小学生的时候进行多样化评价,而不是“靠考试成绩论英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鼓励,使所有小学生真正学好数学。

(六)通过分小组动手实践方式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

首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将项目式教学与分小组教学的方式相融合,从而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例如,在“统计与概率”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概率与统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然后小组内部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对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点的探究。在得到数学教师的引导后,有的小组选择“抛硬币”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进行概率计算,一名学生先抛出一枚硬幣10次,然后其他学生统计硬币正面与反面出现的次数;有的小组则选择“摸彩球”的方式统计并且计算概率,将5个同等大小的球放置于箱子内,其中有1个球为红色球,其他4个球为白色球,一名学生负责摸球,一名学生负责记录球的颜色,小组内其他学生整理数据并对概率进行计算。在经过动手实践后,小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意识到团队合作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优势所在。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将动手实践内容与教学特点相结合,分层次地帮助小学生制定动手操作相关的实践任务,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可以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图形对称”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为班级内所有学生制定标准不同的实践任务。有的小学生动手能力偏弱,数学教师可以向此类学生提供课前准备好的、已经画好各种图形的图纸,寻找相对称的另一半图案;有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数学教师可以引导此类学生自行画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剪切。在参与并完成动手实践任务后,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牢记对称相关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成长有较大影响。动手实践在进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后,能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能促进小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予以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动手实践活动的价值作用,精心设计和开展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得以有效发展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动手实践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和数学综合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左毓红)5439BB11-9F18-4954-B67C-A3995CF2CA3F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动手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知识点自测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