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念的旅游型城市公园滨水景观设计
2022-06-01钱悦
摘 要:随着现代旅游型城市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滨水景观逐渐发展成为对外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城市滨水景观在旅游型城市公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自然环境与现代城市文明紧密联系的纽带。以扬州东关古渡至1912运河沿线为例,对该地段的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采用保留、重建、改造的设计手法呈现基于共生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基于该地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旅游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旅游型城市;共生理念;滨水景观;扬州
滨水景观不仅塑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河流与湖泊大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能够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现城市形象,具有服务大众、美化环境、调节生态等作用。因此,本文以共生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角度,分析当下滨水景观设计和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共生理论概述
从字面上来看,共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共生对象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所以也可以将共生理念解释为将此关系综合应用到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一个重要思想。有关共生的思想最早出现在生物学的范畴之中,用于研究生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后,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张、研究视角的不断多元化,共生理念有了更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总结,共生理念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合作性、积极性、共赢性、个体的独立性。如今,将共生理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也充分展现了上述特征。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文明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打造一座和谐、共赢的天平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型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独特性
(一)自然生态角度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它的独特性也随之逐渐显现出来。滨水景观是城市的生态连廊,由于其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有这样的特殊景观,所以滨水公园更要保留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特征,严格遵循滨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生态原则,从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紧密而和谐的关系,找到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点。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中的一部分,其生态性正是其吸引大众的魅力所在,建设一个好的滨水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的公共环境,而且也能塑造一个城市的生态形象。
(二)地域文化角度
城市公园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对于展示城市独有的历史脉络以及文化特色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滨水景观的时候,应当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展示城市的文化面貌,让前来游玩的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历史特色和人文风貌,使城市公园不再仅仅是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而是传播和弘扬城市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的场所。滨水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它直接向大众展示城市的风貌、文化、特色,能够满足大众对视觉体验的需求,同时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供精神休憩的场所。
(三)社会认知角度
从根本来说,设计就是为了服务人,所以滨水景观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而设计的。城市公园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且属于公共休闲场所,所以找准大众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城市公园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点是,要确保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多样性。从大众的基本需求来看,城市公园应具有休闲、观赏、交流、活动等基础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使人们在领略自然风貌的同时,也能享受公共空间设计带来的益处。
三、扬州段实地调研分析
(一)项目现状
笔者对扬州东关古渡至1912运河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结论:首先,该地段运河沿岸滨水景观并无浓郁的地域特色,两岸景观设计多为垂柳,仅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且运河沿岸多健身器材,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求;其次,沿岸特色建筑多为重建,但仍然饱含历史文化内涵,与该地段东关古渡遗留的历史文化古迹相融合;最后,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大多并不了解扬州段的运河文化,当地打造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水上巴士”项目也是无人问津,游客大多会选择前往东关街游玩,停留在运河沿岸的大都是遛狗的居民以及闲谈的老人。
根据现场图片,目前该地段绿植缺失严重,且许多公共设施年久失修,部分公共运动场所的利用率不高,在地域文化方面,仅建设了月亮形态的公共休闲秋千,表现地域文化的方式过于局限、具象。
(二)用访谈研究法分析游客及周边居民
第一组采访对象是来自天津的一对40多岁的夫妻。他们对于扬州段运河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特别深,只是单纯因为旅游这一爱好来到了扬州,相较于现代化的旅游景点,他们更倾向于欣赏一些属于当地的老物件,希望扬州运河沿岸建设能保留旧事物,更古色古香一些。
第二组采访对象是两位年轻人,她们对于扬州滨水景观设计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觉得和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并无差别。
第三组采访对象是三位80岁左右的扬州本地老人,在详细地讲解了该地段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演变过程后,老人们既惊叹于扬州城市公园的建设速度,又对扬州城市公园目前的局势表示感叹。首先,老人们认为扬州城市公园的景观胜在数量,却不胜在特色,这导致扬州大多数的城市公园后期修复的速度难以与建设公园的速度相媲美;其次,扬州城市公园里会设置很多健身器材,但并没有人对这些器材进行定期的后期维护,而且如果只是为了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其实不需要如此多的健身器材;最后,老人们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对现有的城市公园进行改造,希望城市公园可以和瘦西湖公园一样,建一些休憩连廊或者亭子,以供前来游玩的人们休息整顿或者躲雨。FBD64304-DB05-4907-A825-D0158DF24FA7
总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游客对于扬州东关古渡至1912运河沿线城市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的意见,不难发现,便民、特色、历史成为当代游客考量滨水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如何将共生理念与以上三方面进行结合是相关人员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网络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大基数人群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看法,可以发现:第一,大部分人前往公园的目的是游玩,其中,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第二,基于人们对扬州现存城市公园的整体环境、绿化效果、滨水景观等方面的满意度测评结果,55岁左右的男性群体对这些方面的现状存在一定的意见;第三,关于城市公园的公共设施,例如健身器材、休憩长椅等,25岁左右的年轻群体认为城市公园内现有公共设施配置较为齐全,而中年群体则认为公共设施应兼具遮风避雨、美观、实用等方面的功能。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游客越来越重视文化景观。
四、共生理念在扬州段的实施
(一)自然与人的共生
共生理念的关键在于生态设计,而生态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自然与人的共生。从滨水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扬州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设计,首先要从水体本身出发,东关古渡至1912运河沿线曾是运河棚户区,后被打造成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系统也因此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滨水景观不只是为人而设计,也是为了生态而设计,所以在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设计会不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动物和水生植物,从而体现共生理念。
在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中,除了生态性之外,滨水公园的亲水性也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滨水公园的亲水区只是为大众提供了几处亲水平台,但是使用率并不是特别高。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滨水区域时,要满足人们对于亲水性的需求,建造水上廊道、观景平台、戏水区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水上建筑在具有亲水性的同时还具有趣味性。
滨水公园在地势上依附运河而建,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打造不同的景观小品,使滨水地带呈现出蜿蜒曲折的形态,就好似扬州城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在设计景观小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扬州独有的本土植物,选用不同色彩的植物进行搭配,使滨水空间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感;也可以选用高度不同的植物,突出地形的错落感,从视觉上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
(二)扬州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的共生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模式化,地域特色逐渐弱化,所以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一定要深入探索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取其精华。根据扬州段运河的现状,地域特色仅体现在“扬州月”相关的公共设施上,运河文化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具象的表达手法并不能让人们感受到扬州的地域文化。对现代滨水公园进行设计,首先要保护该地段的历史文化遗址,其次应将其与公共空间相对应,这样的设计才不会显得突兀,既用现代的手法展示了历史文化,又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设计的重点在于创新,从地域文化角度进行滨水景观设计也不例外。现如今,大多数城市公园只是单纯地提取当地的有名的历史文化建筑元素进行设计,给人一种不是为了大众而设计,而是为了保护文物而设计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并不巧妙,可能会导致部分游客难以真正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要想通过设计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不仅可以通过历史文化建筑、宣传栏、文化长廊等这些具象的建筑和设施,还可以从景观小品着手,重新定义地域文化特色角度的滨水景观设计,将景观小品中的植物与扬州地域文化符号相结合,将公共设施中的地域文化符号与休闲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等相结合,打造别致的“一步一景”,让人们在日常休闲中了解扬州文化。
(三)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共生
为人而设计的设计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现如今部分滨水公园的设计仅考虑美观性,而忽视了设计是为了服务大众,许多公共设施并不能真正地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只是单纯地起到增加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的作用。建造城市滨水公园是为了大众能有一个休闲娱乐、了解文化的场所,所以现代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大众参与进来,以大众的感官体验为设计准则,再根据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需求来完善设计,这样的设计更能提高大众的体验感。
五、结语
城市滨水公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展示城市的发展进程,所以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上,设计师必须以共生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设计,打造一个人与生态共生、与历史文化共生、与社会认知共生的城市滨水休闲地带。
参考文献:
[1]黄安俊,赵一鸣.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J].中外建筑,2020(2):152-153.
[2]方卓青.城市滨水公园设计理念研究[J].大众文艺,2020(4):58-59.
[3]张雨佳,张文炳,刘时旭.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C]//《建设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79-80.
[4]高凤娟.城市滨水公园发展现状研究[J].江西农业,2018(22):75-76.
[5]张传胜.浅谈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思路探析[J].居舍,2018(29):109.
[6]孟建军.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4):220-221.
[7]蔡慧莲.城市公园滨水景观植物配置初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增刊1):113-114.
作者简介:
钱悦,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FBD64304-DB05-4907-A825-D0158DF24F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