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虐老保姆家庭场域微观权力机制及原因分析

2022-06-01周瑛

学理论·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

周瑛

摘 要:保姆是在家庭赡养老人中代替子女承担供养职能的职业群体,“儿女出钱,保姆出力”本应是解决家人无法全天候、专业护理失能或患病老人问题的良策。在老人家长地位及亲子纽带弱化语境下微观家庭养老网络的中心偏移导致养老保姆越轨行为出现,符号-障碍的规训体系以及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等微观权力的组合技术形成养老向虐老话语的转变。重塑以老人为中心的家庭共享故事是有效预防保姆虐老行为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微观权力;家庭养老;中心偏移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4-0076-04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此次《意见》特别将欺老、虐老行为纳入养老从业人员监管重点,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以居家养老为基本养老方式的总体背景下,家庭养老中虐老行为却很难通过明确的政策或制度法规形式得到有效预防和监管。一方面由于家庭场域的私密性和特殊性,虐老行为难以得到相应规范。另一方面,现代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背景下扩展的三代家庭逐渐演变为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亲属纽带以及家长地位的不断弱化,“养儿防老”的双向“反馈模式”演化为非均衡反馈。虐老事件发生后虽然会引发公众对于虐老行为的强烈批判,但探讨人性善恶或深入分析当事保姆心理考量并不能够避免保姆虐老或其他家庭养老越轨行为的发生,通过家庭养老模式中成员的关系结构以及家庭虐老场域的微观权力分析才能够探寻虐老行为偏差的深层动因。

一、关于家庭养老问题的文献回顾

我国特殊的文化土壤和人口体量决定了国内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服务方式,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推进,基于血缘纽带维系的家庭亲情和伦理关系也不断弱化,家庭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家庭-社会结构以及代际关系研究中的关键话题,学者对于家庭养老问题也随之展开一系列讨论和解释。

(一)家庭养老存在困境

费孝通(1983)在《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中归纳出中西方家庭亲子关系的不同模式,中国“养儿防老”的代际传递观念以及儒家传统孝道文化影响下形成儿女赡养父母的“反馈模式”,西方则是更加注重父母抚育子女代际“接力模式”,无论是“接力模式”还是“反馈模式”都能够通过代际之间的取予贯彻均衡互惠原则[1]。然而社会结构、经济及人口等因素变化从外部直接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动,也在改变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养老方式及内容,由此出现家庭养老的一系列困境和问题。何倩倩(2019)提出家庭面对城镇化外部压力以及子代对于父辈生活现状的不满产生的家庭再生产压力迫使老人在家庭结构中承担更多责任形成了“老人不老”现象,老人代际任务和责任话语变化导致老年人家庭角色的变化,养老需求被不断边缘化[2]96-104。农村地区形成大量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子女一代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催生了亲子两代异地而居的“候鸟式养老模式”以及“老漂族”群体出现,家庭养老还面临子女无奈(忙于工作)、无能(受制于经济能力)和无为(逃避赡养责任)的现实困境[3]。本文重点探讨的家庭保姆虐老现象则是在家庭养老出现多重困境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之一,刘春燕(2015)回顾了不同国家虐老定义和类型,同时通过量化方法将虐老现实与公众对待虐老认知程度进行对比,发现公众对于养老疏于照顾并没有清晰认知,国内也缺乏对于虐老的明确定义[4]。

(二)家庭养老困境出现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养老困境的原因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社会结构、中观家庭结构以及微观个人认知和身份认同三个层面。以贺雪峰等为代表的关注社会变迁的学者将家庭养老出现的问题归结为社会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带动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的转变。其主要观点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冲击下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导致扩大的三代家庭向核心家庭结构转型并形成代际间的疏离局面[5]。从家庭结构层面出发,由于现代文明中的平等观念以及理性利益考量促使家长不再拥有子女强烈感情依附的家长权威,亲缘纽带逐渐弱化,由此形成子女与父母之间并不均衡的反馈模式。家庭再生产过程中由于子辈期望超越父辈生活的家庭再生产压力也使得老人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以缓解家庭育幼压力从而导致养老需求在家庭中不断被边缘化。“个体化”的社会事实导致个体、家庭、社会之间难以弥合其内在张力[6]。最后从微观个人层面出发,有学者将家庭虐老归因于儿女对于赡养老人责任的逃避以及孝道观念的淡薄,周群英(2019)则聚焦女性家政工这一特殊群体分析其在融入雇主家庭时面临的角色转换以及身份融入困境从而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劳雇互动偏差[7]90-93。

二、保姆虐老过程中的微观权力分析

“江苏保姆闷杀案”于2020年5月2日发生在江苏省溧阳市身患糖尿病老人瘫痪在床的家庭之中,家人为老人请来之前在医院做过护工有一定专业经验且相对熟悉的保姆虞某。然而在虞某接手保姆工作八天后老人猝然离世,其在此期间冷静协助其家人处理后事。随后家人查看房内监控发现虞某用毛巾堵住老人口鼻,并坐在其胸口处致使83岁老人窒息而亡。該事件一经报道,有关保姆虐老、保姆利益动机以及“闷杀案”中保姆人性问题的相关报道和讨论层出不穷,养老保姆的特殊身份以及其面对家庭成员和老人时形象的强烈反差也是“闷杀案”获得大量关注的重要原因。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微观权力机制,权力的规训机制能够利用符号和量化技术将微观控制变得合理化和有效化[8]。微观权力的网络性、弥散性、非单义特性以及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的三种技术手段能够与家庭场域虐老保姆运用家庭成员的网状关系实现信息控制、利用其养老职责实现对老人的全天候监控、通过言语到肢体暴力不同程度惩罚规训老人言行以及家人在场时虐老保姆与老人权力关系的颠覆有机结合。虐老保姆与老人的微观权力分析或许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对于家庭养老“孝文化”薄弱的解释机制。9B744F64-AD13-4FFE-AAB4-6320412952CD

(一)符号与惩罚

福柯认为现代权力技术学是精细化规训的过程,惩罚由彰显个人“过剩权力”的报复性仪式转化为微观控制的物理学和精确计量。福柯在“温和的惩罚”中提出将惩罚的伤害观念与行为相连接的权力关系的“障碍-符号体系”,作为公共景观的酷刑与温和的惩罚形式都有可能造成强符号观念的效果,反之亦然。因此笔者在这里将符号与惩罚强弱的不同组合划分为强符号强惩罚的身体暴力、强符号弱惩罚的言语辱骂等、弱符号强惩罚的态度冷漠等、弱符号弱惩罚的威胁或要求等四种类型,并结合虐老保姆的不同惩罚措施分析其与老人之间的动态关系。

首先,在家庭场域仅有养老保姆与老人在场的情况下,保姆或施虐者可能会采取强符号强惩罚的措施以快速实现对老人行为的规训效果。在虐老保姆与老人互动中,暴力殴打的惩罚手段导致保姆和老人之间的支配服从关系进入老人的意识,虐待惩戒将肉体上的驯顺转换为受害老人精神上的顺从。如在“闷杀案”中保姆虞某在其子女不在场的情况下对老人做出“闷杀”行为等。在虐老初期保姆或施虐者选择强力惩罚方式能够将双方关系快速颠覆并在老人心中留下强符号的障碍效应。

其次,在初期强惩罚手段取得一定效果(老人产生恐惧心理)后,虐老保姆可能采取强符号弱惩罚或弱符号强惩罚手段对老人进行认知方面的规训,如言语上的辱骂、命令的方式建立双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从而强化老人的障碍-符号体系。在“闷杀案”中家属通过查看虞某在老人生前与其相处情况发现,虞某会做出把老人的被子扔在地上等行为。在家属看来这是对老人照料疏忽的表现,但是这种对于老人身体惩罚较弱、伤害较小的手段却能够带来较强的符号效应,并且凸显保姆与老人之间的地位对比情况,促使老人进一步规范与保姆相处时的自身行为。对老人言语上的辱骂、命令等都属于强符号弱惩罚的规训措施。而与强符号弱惩罚相配合的弱符号强惩罚也是虐老保姆规训的手段之一,对于高龄或失能老人来说保姆态度上的冷漠带来的照料疏忽以及禁食等都是一种强惩罚手段,但这种氛围并不会带来较强烈的符号效应,因此两种手段往往配合使用。“闷杀案”中虞某也会通过不给老人吃饭等惩罚措施来实现对老人的微观控制。

最后,当强符号强惩罚、强符号弱惩罚以及弱符号强惩罚措施将惩罚带来的伤害感与一定的符号(如特定行为等)通过老人联想联系之后,老人自身则会形成一定规范判断从而进行自我约束来服从与施虐者之间的权力服从关系,显性的暴力或惩罚也会逐渐隐性化,弱符号弱惩罚手段就能够产生控制效果并适应不同情境而变化。在多数虐老案中,保姆并非第一次对老人实施殴打虐待,有些老人甚至长期受到保姆虐待,受害老人的沉默是保姆与老人支配关系能够长期持续的原因之一。在虐老关系持续后期保姆看似平淡的话语、动作或语气转变都会对老人行为产生影响,“闷杀案”中的83岁老人也有相似经历,虽然之前的虐老保姆在老人与儿子沟通后被解雇,但是面对虞某的不当行为老人仍不敢第一时间告知儿女,在其他家庭成员称赞其是“周到保姆”时老人也并没有反驳,“惩罚”带来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人的言行。综上可知,从强符号强惩罚到弱符号弱惩罚措施,符号与惩罚强弱配合的微观权力措施能够剥夺老人“不配合”“告密”等行为的吸引力从而在老人心中确立起一套完整的障碍-符号认知体系。

(二)微观权力的三种技术手段

《规训与惩罚》中论及规训权力的三种技术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能够将三种方式综合的檢查机制。三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对活动的控制并建立强制联系,在家庭养老场域中老人在家庭网络中的个人特殊性以及在与养老保姆互动过程的个人特征都是其容易受到微观权力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1.层级监视。福柯借用边沁具有向心的可见性和横向的不可见性特征的全景敞视建筑描述规训监视的机制模型,进一步提出金字塔型的监视结构,中心点能够实现分层持续的监督并且隐蔽地发挥其权力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网络在被监督者中获取权力效应。这种监视建筑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变换其形式实现层级监视的效果,其既可以是实体的建筑或空间也可以通过关系网络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掌控从而实现监视关系。在家庭养老中养老保姆则是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的互动从而实现对于信息的控制与收集,从而形成对老人言行全天候监视的微观权力控制氛围。一方面养老保姆通常需要对高龄老人近距离互动并照顾其日常起居,在与老人互动和家人描述中保姆能够快速掌握老人的各种信息。养老保姆在家庭中的介入也可能造成家庭成员与老人直接交互演变为以保姆为中介的间接信息交换。(如图一所示)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需要暴露在保姆能够实时监控的位置,而虐老保姆则是通过这种信息的掌控以及空间的展示实现对老人全方位层级监控。“闷杀案”中保姆虞某与老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卧室,床铺的位置摆放使保姆能够随时掌握老人信息,而老人则并不能够把握保姆的位置和行动。另一方面,保姆对老人的监视还体现在其他家庭成员在场的情况下,虐老保姆能够在家中的任何角落自由行动从而实现即使人并不在场但监视效应仍然存在的效果。老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时,其他家属并不会在意保姆在场与否,但虐老保姆的行动则会对老人的言行产生一定威慑作用。虐老保姆运用这种信息的收集和控制能力实现对老人的层级监视,从而形成自我维系关系权力的纪律控制老人行为。

图1:保姆介入后的家庭互动关系演变(作者自绘)

2.规范化裁决。规范化裁决是指通过规训系统内部的处罚机制实现纪律对非制度化行为规范的控制,确立一种在系统内部的裁决机制。其作为关系网络中的非制度性裁决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惩罚形式,与惩罚相对的奖励体系通过量化方式共同形成对于规训对象的排序和标签化,从而将微观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并整合进入控制对象的认知循环。在居家养老保姆与老人的互动过程中,虐老保姆通过惩罚手段确立了一套属于保姆与老人的规范行为标准,违背规范的行为会被定义为“坏的”并接受处罚,反之则会受到保姆言语上的奖励。以虐老保姆为中心展开的规范将老人因失能或年迈带来的行动缓慢或照料上的困难归结为老人行为的不规范招致保姆惩罚,这套规范同样也会内化为老人的行为规范从而导致原本的养老保姆成为“理所应当”的虐老保姆。在保姆虞某得知监控并查看录像后,对于其虐老行为也并未表现歉意而是保持沉默。保姆与老人之间的规范也同样让保姆将之视为准则或行动的理由。在保姆虐待老人的典型案例中,保姆事后都会用“急”“气”等字眼描述其殴打虐待老人行为。在虐老保姆眼中命令、威胁乃至打骂是应对行动迟缓且需要繁杂照料老人的最便捷方式,虐老行为也是对于“不听话”老人的“适当”责罚。9B744F64-AD13-4FFE-AAB4-6320412952CD

3.检查。在福柯论述规训权力过程中,检查被视作是一种能够结合层级监视和规范化裁决技术的环节,检查将可见状态转换为权力的行使并确立了个人的能见度和等级层次,其使得规训的个人化能够发挥到最大限度。在家庭养老保姆与老人一对一互动中,检查技术所产生的个人化效应则会进一步增强。虐老保姆希望树立自己的行为规范时需要通过检查手段使得其成为老人完整的認识领域。检查不仅能够强化虐老保姆与老人之间的非正式关系而且在增强老人能见度的同时也会改变老人本身的价值判断。在保姆虐老案例中,老人可能从恐惧保姆权力而保持沉默转换为逐渐接受保姆惩罚奖励机制的规范而自我强化对与错的判断导致其能够容忍保姆的虐老行为。

三、虐老微观权力机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养老保姆在与高龄或失能老人互动过程中产生虐老的微观权力机制并非完全取决于保姆自身道德品质,从养老到规训老人的结构转变与家庭成员对待老人的整体氛围以及保姆自身对于家庭互动过程重心的判断都会影响到养老保姆对待老人的态度和方式。

(一)“家里外人”:其他家庭成员与老人的疏离过程

周群英在2019年用“家里外人”“门槛之处的人”等形容保姆在融入雇主家庭时的尴尬境况,保姆进入雇主家庭后需要同时承担家庭单位内的“家人”和经济关系下的“外人”的双重角色。家政劳动的特殊性导致保姆在高度卷入雇主私人生活的同时又以“外人”自处[9],导致保姆与雇主家庭之间高度复杂和不确定关系。在保姆进入雇主家庭后,其他家庭成员通过护理老人的方式与老人展开的日常互动被保姆职能取代,保姆成为家属了解老人情况的代理人,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与老人之间关系不断疏离。产生越轨行为的保姆也会进一步区隔老人与家人的信息沟通,其他家庭成员逐步演化为以供养老人为核心形成的家庭关系中的“家里外人”,“外人”保姆的身份融入与家人关系的疏离区隔也是保姆能够反复多次虐待老人而不被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保姆闷杀案”中家属认为保姆虞某对老人照顾细致周到随之放松警惕,保姆对老人喂食的真实情况、照顾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老人死因等都是老人去世后家属通过监控得知。

大多数老人在患病失能或半失能之前都是作为“父母”处于家庭中的家长地位,原本的家中尊长突然转换为需要依赖他人帮助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弱者”,心理落差和现实无力让老人产生“病耻感”随之与家人产生了自我区隔。因而在受到保姆虐待殴打后,原本家庭中的“一家之长”也不愿意向子女寻求帮助,而是选择沉默和接受保姆虐老的事实。

(二)重心偏移:虐老保姆与雇主的利益指向

获取每月薪酬是保姆与老人家庭建立联系的最直接利益指向,直接支付保姆酬劳的交互过程由老人子女或其他家人完成。保姆不仅将其他家庭成员视为不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照料的独立个体,同时还将老人家属看作是自己的利益来源或直接雇主。老人家属会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询问家务等多种方式对保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虐老保姆在护理老人过程中发生越轨行为后,基于薪资利益等多重考量则会更加重视其与家属的互动关系,在家属面前扮演一名尽职保姆获取家人信任从而放松家属对其工作的日常监督以保证其原有待遇不受影响。“江苏保姆闷杀案”中保姆虞某在雇主面前对老人照顾周到并且主动与老人聊天,在老人去世后主动协助子女操办身后事宜,老人儿子对虞某感激不尽因而对其薪资及礼金要求也欣然应允。

老人子女或其他血亲在走出原生家庭组建新的核心家庭后,与原生家庭中失能老人的交互关系随即成为其家庭关系网络中的二级关系。家庭成员与老人原本的双向互惠或抚养哺育关系转换为依赖与被依赖的单向度关系,雇佣保姆照料老人日常起居则是家人减轻赡养老人责任的有效方式。家属将保姆作为了解老人身体情况的代理人,一方面以雇主身份了解保姆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则将保姆作为信息中介快速、便捷了解老人相关情况。当养老保姆根据家庭成员整体态度进行判断发现老人家属以减轻自身负担而非良善照料老人为首要考量因素时则会倾向于产生虐老行为以降低其工作难度。

四、思考与启示

保姆以“外人”身份融入雇主家庭的过程中,其最先了解和熟悉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共享故事——即所谓的“家庭氛围”。雇主家庭的家庭氛围或家庭共享故事会直接影响保姆的护理行为,因老年人较难与年轻一代产生共同话题并且随年龄增长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后老人在家庭中逐渐边缘化,将老人看作家庭负担的共享故事同样会影响保姆对待老人时的态度,反之亦然。许多家庭在雇佣保姆后寄希望通过给予保姆更多物质报酬提高保姆对老人的护理质量,但忽视了保姆与家庭的情感和角色融入。只与雇主家庭存在经济关系而没有情感交互的保姆也会将照顾老人简单看作是一项工作,而家中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则是其工作对象甚至是工作过程中的阻碍。保姆根据家庭氛围、家属对老人的关注度、家属与老人直接接触的频率及时间段等转换其对待老人的态度和照料老人的工作质量,长此以往保姆则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越轨行为,如殴打、怒骂、虐待甚至杀害老人等行为。因此,家庭雇请保姆后不能仅凭薪酬劳资维持保姆与老人关系,更需要通过构建以老人为核心的家庭共享故事,重老、敬老、爱老的家庭语义链促使保姆产生悉心护理老人的文化动因[10]。家庭成员共同构建以老人为核心的家庭共享故事,开放家庭情感边界促进保姆身份的转换与融入,才能让保姆以家庭内部成员角色接受并践行以老人为重的家庭价值观念,形成与老人、家属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6-10.

[2]何倩倩.城镇化、家庭再生产压力与代际关系重构——以北方农村“老人不老”现象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9(12).

[3]龙玉其,刘莹.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J].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4]刘春燕.中国公众虐老认知、态度和应对行为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6):5-11.

[5]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8.

[6]柳建坤,李炎可.虐待老人问题的社会根源研究——基于“个体化”理论的社会学想象[J].学理论,2016(3):79-81.

[7]周群英.“家里外人”:家政工身份转换的人类学研究——以阈限理论为视角[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8]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9]刘育婷,肖索未.“干活时把雇主当家人,相处时把自己当外人”——住家家政工的雇主关系及情感劳动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20(4):73-75.

[10]查尔斯·蒂利.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3-92.9B744F64-AD13-4FFE-AAB4-6320412952CD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
农村“养儿防老”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思考
浅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解析
“社会养老”是否淡化了“子女责任”观念?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家庭养老财务转移代际回报研究
家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