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2022-06-01王琴

学理论·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

王琴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道路上坚持守正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一系列新论述。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内容丰富,从历史与实践根源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模式,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依据社会发展成就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重视人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4-0006-04

现代化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变迁的过程。事实上,我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与现实、内容与意义,既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新阐释,丰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學习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现代化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同志基于对国际格局变化的科学评估,以及对全球发展趋势的准确理解而做出的重要判断。进入新时代,世界局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表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上制定一切战略政策的时代基点。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完成第二次现代化,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追赶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一致的愿望。当今世界,各国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挑战与机遇相交织的局面。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难民危机、贫困、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等国际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物质积累不断增多,新的科技革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朝着优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可喜的变化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世界形势变化为我国转变发展思路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正从“低头发展”转向主动出击,在现代化发展中变得更加积极进取。习近平同志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是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机遇、科学应变,更好地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

2.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征程。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为借鉴,“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2]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同年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3]可见,邓小平同志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务实地把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小康。后来又提出了“三步走”“先富后富”等理论,丰富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途径和内容。这些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是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历史渊源。

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频繁提及的话题,在各类讲话文章书信中皆有体现,这些论述丰富发展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在2021年“七一讲话”及随后的几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多次明确提到“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时候,习近平同志依据世情国情变化,对坚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这愈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3.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和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现代化起步晚、底子薄,属于后发性现代化国家。为了跟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选择了综合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模式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同时进行第二次现代化,并按照两次现代化的目标协调发展进行,有助于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生、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交织叠加,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处的现代化建设阶段也不相同。习近平同志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4]而我国现代化建设落后了别的国家两百多年,是“并联式”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各领域现代化协调叠加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经验,不可能照搬其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解决中国现阶段发展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能独立自主探索适合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困难做出了一系列新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1.从历史与实践根源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党的领导提升至新的水平和高度,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根本保证。”[5]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心力量,党的领导作用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加强,经受了历史和人民的长久考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进步的、人民的政党,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化科学发展方向的强大领导、判断和执行能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坚持党的领导还取决于中国式现代化走上新征程的现实逻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发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乏担当责任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为了使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矢志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自我革命。一要全面提升执政本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要肩负起领导和建设现代化的重任,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党必须提高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等八种执政本领。二要使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即要“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7]三要全面从严治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2.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模式。走自己的路、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教训的根本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8]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入,经验更加丰富。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实现现代化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套路,“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9]

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近现代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成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满目疮痍的历史条件下开启了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进程,意味着这是一条充满艰险但也更具创新潜力的现代化之路。同时,现阶段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参差不齐,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因素表明中国现代化建设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并不是说落后就要模仿跟随。如果不顾国情机械地学习,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失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完善发展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方案,并高度强调只有立足国情才能走好走顺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些为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新道路提供了政治智慧。

3.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和国家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而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辩证把握规模和质量的阶段,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发展质量为支撑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高质量协调发展,完全适应了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任务,可以有效避免以前现代化建设片面注重经济高速度增长和西方早期现代化环境破坏、精神荒芜的缺点,有利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习近平同志在202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过去几十年,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根本成果,这“两大创造”表明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形成的伟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它在规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与效益,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的陷阱,突破了现代化等于工业化的范围,成为包括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之路。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与精髓一脉相承,在其指引下发展现代化,必然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4.依据社会发展成就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远大宏伟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完全实现现代化分成不同的步骤和阶段加以实施,有利于细化现代化发展任务,扎实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前瞻性的现代化发展战略。20世纪,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后来又演变为“新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在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越来越靠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目标。所以,党的十九大基于我国发展速度与成就更新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开始,按每一阶段十五年分两步走逐步达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安排,有两大显著变化。一是,把本应在21世纪中叶完成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前至2035年实现,相对应地,21世纪中叶将要达到的奋斗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目标更加宏伟壮丽。二是通过制订计划把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落到实处。从内容体系来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描绘了将来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图景。从包含的意蕴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变得更加积极进取,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新征程和新目标,中国要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现代化跨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提升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完全实现现代化。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

5.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重视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始终是中国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所以共同富裕不单单是一个解决人民物质需求的经济问题,更是关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问题。2021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初次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3]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现代化建设任务的科学认知,体现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旨趣。

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当前,我国共同富裕已经步入了扎实推进的历史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必须要积极缩小城乡、地区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发展差距,全面提高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些成就为我国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时间安排等也逐渐清晰,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4]

共同富裕不是步调一致的富裕,更不是所有人财富均分,共同富裕的本质是所有人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人自身解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而人的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只有围绕人的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自由全面发展以缩小群体能力差距,共同富裕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和根本目标,它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16]

三、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价值逻辑

1.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向往的奋斗目标,中共的百年实践中渗透着其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局,针对我国新的社会矛盾、新的历史方位,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新论述,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领域、发展步骤、奋斗目标等,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但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不是单一孤立的,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实现现代化有过诸多论述,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想法。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对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建设理论,尤其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发展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

2.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迄今为止,世界上约有10亿多人口,20多个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国土面积广袤、人口众多、各地区、各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为处理好这个难题,在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阶段安排、发展目标、重要特征等提供了一系列新见解,具有强烈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性。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指向明确,意义深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现在和将来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思路,是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纲领和根本遵循。

3.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范例。在当今世界,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历史和实践上有相似之处,面临着相类似的发展难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是我国依据自身国情、独立自主探索的通往現代化的成功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过去几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能量。

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推动人类现代化做出贡献。一方面,中国完成现代化本身就是对世界进步的贡献,那将使全球14亿多人口迈入现代化。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其中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重视人民等方面内容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也具有适用性。这些论述为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中国式现代化将变革以资本逻辑为特征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新的典范。

4.为破解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全球问题昭示了新思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论述体现着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反思。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也存在种种弊端。而以人民利益为核心逻辑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秉持共享原则,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则强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缓解西方现代化人与物对立、生产与生态对立、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分离带来的贫富悬殊、生态失衡、信仰危机、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

進入新时代,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和消除绝对贫困的奇迹。这三大奇迹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处理好贫穷与富裕、速度与效率、发展与生态、开放与安全等问题,对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和评价体系都构成了新的挑战和创新,昭示了对世界难题的新破解。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擘画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细节,清晰描绘了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图卷,正推动其向预定方向积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既能发展自己,又能造福世界,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时,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将更显其历史作用和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N].光明日报,2021-01-16.

[8]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习近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

[14]冯俊.学习新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6]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21-10-29].https://m.gmw.cn/baijia/2021-08/29/35120475.html.EAAF780B-CEA0-45E8-9BA1-21E4AEB39C8C

猜你喜欢

现代化建设
探析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因素及其措施
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现代化建设之初探
试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浅析西部市(地)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锡林郭勒盟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