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些钱与费些时间
2022-05-31张珠容
张珠容
网购的一件小西装到货,我试穿后觉得袖子长了些,便来到市场旁的一家裁缝铺,问老板能否将袖子剪去一段。老板接过衣服仔细看了看,然后丢出一句话:“可以是可以,就是要费些钱,15元。”我心想:平时剪裤脚也就三五元,剪袖子要15元,贵了些。“太贵了!”于是,我拿着衣服又找到了第二家裁缝铺。
这家店老板也认真看了看衣服,说:“改这袖子恐怕得费些时间。”
“多少钱?”
“15元。”她答,然后向我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时间,“小西装的布料有里外两层,且是容易绷线的材质,剪完多余的布料后需要里外比对整齐,再密密地缝合。另外,袖口那里还有几个别致的扣子,想留住它们就需要挪位,我就得一一剪下,再重新缝到新的位置去。这么一来一回,改你这件衣服就得耗费我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经老板这么一说,我脑子里那个“剪个袖子要15元,偏贵”的想法立马变成了“裁缝时薪15元,偏低”,于是立马下单,扫码付款。付完款我在心里忍不住想:两个裁缝铺老板同样叫价15元,我却爽快地选择后者,这是什么原因?再一细想,觉得是第二个裁缝铺老板的“費些时间”打动了我。
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做手工,爱用毛线钩织一些小玩意。有时钩织一个小草莓,就要耗费我一个小时。有一回,一个主妇朋友见我朋友圈发的刚钩织的松果图挺好看,就发来信息问我是否可以出售,她的女儿十分喜欢。我挺为难:该怎么定价?这松果需要钩织里外两层,外面一层还重重叠叠,整整耗费了我三个小时的时间。价格叫高了,主妇朋友怕是骑虎难下;要是叫低了,怕是感受我三小时体温的松果也不“答应”。于是我干脆把难题抛给她:“你给定个价,我觉得合适就出。”她倒也直爽:“8元出不出?我看我女儿上次在购物中心那里买了一个形状大小相似的钥匙扣,好像才5元。”
我有点哭笑不得:三个小时的劳动成果,仅能换得8元钱吗?出于礼貌,也为了避免尴尬,过了大概十分钟之后我这样回复她:“实在抱歉,我刚又查看了一下,发现松果在钩织的过程中有一处绷线了。这样的瑕疵品,你就别要了吧?”主妇朋友秒回:“那太可惜了。下次再有成品,你告诉我吧。”
这之后,我再发手工作品图到朋友圈时都会备注“孤品不售”,或者干脆不发了。而我完成的那些成品,多半送给了身边曾亲眼看我制作的朋友和孩子。
“小妹,袖子改好了!”我还在走神,裁缝铺老板的话把我拉了回来。我接过老板递过来的衣服,向她道了谢。道谢过后,我突然想向第一个裁缝铺老板道歉,为那一句“太贵了”道歉,也为没有耐心听她说价格贵的原因道歉。对她而言,“费些钱”等同于“费些时间”。她可能一直习惯用金钱来衡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衡量金钱,不善于从时间的角度获得顾客的同理心。但是,单从表达方式上看,“费些钱”确实不比“费些时间”来得妙。“费些钱”就能做到的事体现不出时间的打磨;“费些时间”才能做到的事儿尽是岁月的沉淀。后者的价值可能不是人人都懂,但一定会有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