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女孩怎么都去开杂货店了

2022-05-31王明雅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阿呆杂货店店主

王明雅

杂货店突然在各地涌现,成都、淮安、中山、抚顺,从西至东、从南到北,有都市,也有县城。如果去探究这些营业中的杂货店,会发现它们拥有众多共通点。店主大都是女孩,90后,在一二线城市工作过,回到家乡后,选择开间小店。小店带给这些年轻人的意义是多元的,或是童年小卖部的情结,又或是逃离北上广大城市后,建在家乡的一处梦想自留地。无论如何,理解年轻人,也就理解了每间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

缘分是从一束光开始的。

桃子走进这间店,向阳站立,对面是家油漆店,隔壁在售地板砖,周边旧旧破破,只有阳光肆无忌惮,正穿过门窗洒进来。

这是一家撤走的灯具店,上下两层,一楼约摸30平方米,在淮安盱眙县中心的建材城一隅。桃子决定租下这里。两个月后,一家名为“小绿桃子·解忧商店”的杂货店开张。

不大的店里,被饰品、文具、帆布包、手机壳和杯具等各色可爱小物塞得满满当当,桃子有自己独到的品位,她偶尔还会进些衣服单品,口碑很好。

除了享誉全国的小龙虾,盱眙是一座相当普通的苏北县城,这是桃子的老家。她在成都读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深圳、杭州工作,做过时尚编辑、品牌策划、内容运营,以及穿搭博主,“很混杂”。家里有催促过回家,但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有了想法。

“如果回家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哪里其实都差不多。”这个1991年出生的女孩想明白了。开间杂货店的想法,桃子从大学时就有。一方面,成都有很多这样的小店,她看了喜欢,另一方面,“确实爱折腾”。桃子在大学开过网店,也做过自己的原创服饰,都并非专业相关。

小店的名字里有“解忧”,在卖文具、生活创意品、衣服、饰品等20余种商品外,桃子希望这里还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归属。

千里之外的慢节奏城市成都,这样的杂货店更多。比如一间名为“大桔商店”的小店,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店里售卖创意小物之外,还会举办公益活动。

大桔原来供职于一家教育机构,去年1月份,她签下装修合同,启动了“大桔商店”。杂货店是小时候的梦想,大桔读书时就常逛校门口的文具店,零花钱大都买了各色的笔和好看的本子。某次旅游时,碰巧逛到一家两层楼的杂货店。店主是一对夫妇,是丈夫为照顾生病的女主人所开。小店温馨美好,小玩意有趣多样,大桔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儿时梦想。

创意、文艺、美好,搭起了杂货店的基本框架。

大桔感慨,和预想中不同,小店还吸引到了附近的居民,大家常常遛弯时牵着狗狗就来逛店,花白头发拄着拐杖的老爷爷会买插画,小朋友放学后拉着爸妈就来了,幼儿园的孩子买贴纸,学生买本子。

县城没有大学,在桃子的店内,寒暑假会迎来客流高峰,平日里,附近的银行职员或老师也会光顾,多是年轻人,朋友带朋友。

日杂百货潮

如果将这些杂货店投射到更大的行业层面,则很容易发现,它们像国内近些年兴起的生活集合店,如九木杂物社、The Green Party、西红柿口袋等。生活集合店的鼻祖仍然是日杂店。

2020年,日本国内知名日杂专卖店LOFT,在上海美罗城开设1号店,二三十岁的女性,是其核心顾客群。LOFT官网如此定义自己:它不是一个以功能用途为卖点、偏重于品种是否齐全的传统商场,它是传播时代潮流、注重商品推广的编辑型卖场。它不仅仅是顾客带着明确目的进行购买的普通卖场,还是一个即使漫无目的也能发现惊喜,发现感动的体验式沉浸型卖场。

成立于2020年的集合店西红柿口袋,以14-28岁女性用户为目标顾客群,目前在北京拥有4家线下店。这家公司会不定期举办线下活动,如圣诞爵士音乐派对、画师签售交流会等。其創始人王丽杰曾表示,年轻女性消费者线下可逛空间稀缺,西红柿口袋希望提供一个无目的、无压力的逛街空间。

小型杂货店在二三线与“十八线”小城迸发,一定程度上说,和大型连锁生活集合店在一线城市的扩张,没有本质区别。

年轻人走入线下,愈发看重体验的价值,对个性和有趣的需求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强烈。而这些同为目标消费者的店主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无意中搭上了这趟列车。

不为赚大钱

事实上,和LOFT、西红柿口袋的运营法则一样,一般而言,杂货店店主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都放在了进货和选品上。面对一家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如何成功运转,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每个店主都有自己的独门法则。

位于广东中山南头镇的阿册杂货铺,主要售卖陶瓷、首饰一类小物,一部分从1688等批发网站进货,还有店主阿册去国外旅游时带回的纪念品。除此之外,店里有特别的DIY手机壳,源于阿册的一个画画梦。手机壳反响很好,后来一些客人也有DIY的需求,为此,她专门开辟了一个角落。

阿册原本做外贸,后转型成为一名网文作者,因为对时间自由度要求高,她选择辞职开了这间杂货点。现在,她白天在店里写文,偶尔整理货架,摆摆物件。

在每一个店主看来,杂货店的主要目的都不是赚钱,当然,杂货店本身也并不赚钱。店主们前期投入少的也有五六万元,高的则有十多万元,在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多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别抱着想赚大钱的想法。”店主们异口同声。传统的进销模式之下,小店赚取的大都是薄利,走量才是正确操作,但杂货又是精致和独特的,也因此,日杂品牌LOFT进入中国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摒弃从日本大量进口的方式,转而发掘国内本土品牌,以降低成本。

不过,年轻人开店这件事,不必用老派思维框住,她们擅长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视作可能性。

大四学生阿呆,还没从象牙塔毕业,却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杂货店生意人了。在广东惠州,阿呆在一条青年文化街区盘下一间店,除却日杂产品外,主营香氛。阿呆的杂货店的设计风格偏向家居化。店铺内,餐具或香氛都属于好看的一类。阿呆认为,无论90后还是00后,大家的消费审美都更在意仪式感了。美好的事物有让人拍照分享的想法,最终都是为精致感的生活服务。

相比学校,阿呆坦言,她更擅长也更热爱自己的事业。这个1998年出生的女孩,在线下实体店之外,还会偶尔出摊参加市集活动。目前的计划是,顺利拿到毕业证后,全身心投入小店。

阿呆的父母并不支持她的这份事业,对于他们来说,做生意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于是多次劝说阿呆找份“铁饭碗”的工作,双方甚至爆发了冲突。在阿呆看来,做生意有赚有赔很正常,需要调整好心态,但开店的初衷并不是赚钱,而是收获经验和体会,这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30岁以前,我还年轻,有机会去尝试新的东西,这样才知道我究竟适合做什么,对未来才有规划。”阿呆说。

眼下,在空了整整四个月后,“小绿桃子·解忧商店”的二层终于装修完毕,成为了一间吃茶店,并开始迎接顾客。在租下这间店铺时,桃子曾想过二层的利用问题,一度在服装店和饮品店间徘徊,最终根据楼下杂货店的运营观察,发觉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最需要一个坐下聊天的地方,和朋友商量后,决定改造成吃茶店。为此,桃子还特意学了相关的手艺。当然,她更远的目标是,能够依靠这间二层小店,做出自己的原创服装品牌。

成都的大桔最近在邀请原创插画师们入驻空间,打造不定期的主题陈列,为的是更多优秀的插画师能够被大家认识,当然,还有独一无二的原创合作周边。

去年,大桔联合另一家萌萌猫杂货铺举办了一场公益活动,关注宠物盲盒,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救助流浪动物。大桔希望这间店铺还能做更多可以帮助他人的事。

这些杂货店能够让人看见一场年轻人审美消费的变革潮,但更重要的是,能让人看见这些店主为代表的90后们,在如何生活,如何做出新的人生选择。

这才是年轻人的故事。

猜你喜欢

阿呆杂货店店主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IQ Test
森林猫的杂货店
新作文·解忧杂货店
阿呆旅行日记
小小杂货店
我签什么字
干什么(4则)
智斗店主
阿呆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