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2022-05-31祁占勇齐跃丽
祁占勇 齐跃丽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不仅能够满足产业界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职校生在职业体系内部进一步提升学历的需要。[1]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2]旨在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弥合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路径。但是,直到5年后,这一宏大的政策目标才最终得以落地。201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命名我国15所高职院校为“职业大学”,在实践层面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已经建成了包括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10 所公办院校,以及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等22 所民办院校在内的32所职业本科院校。①同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当然,在关注这些显性数据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其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即回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二是如何培养人?简单地来讲,就是回答以何种方式培养人的问题。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明确这两个关键问题至关重要。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要探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首先应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予以明晰。我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合称,即职业技术教育,那么,我国职业教育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便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根据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可将社会人才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而后三类人才又统称为“应用型人才”。可以明确的是,社会人才不仅分层次而且分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其具有知识、能力深度与结构不同,因而也需要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4]在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之前,教育层次、教育类型与人才培养类型是基本对照的,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工科大学进行工程型人才培养,中等专业学校则承担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技工学校承担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后发展起来的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则基本兼顾了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国家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一度存在概念混淆的局面,如“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等,但人们的基本观点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应简单定位在技能型人才序列,也不应该定位在工程型和学术型人才序列,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基本共识。[5]因此,也就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技术型人才。
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需进一步厘清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是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中等职业教育分别承担了中(初)级技能人才和为上一级教育系统提供生源的角色,并且,升学功能应当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6]按照石伟平先生的观点,要有75%~85%的中职学生进入上一级教育体系之中继续学习。[7]这一观点完全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大量的中高端产业不再像原来一样需要大量的初级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上移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开始分层,区分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实际上主要承担原来由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三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类型上讲是职业教育范畴,从层次上来看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其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体现高等教育的“高等性”。需要明确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与其他本科教育的“高等性”有所不同,即并不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体现于职业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技术使用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8]因此,依据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比较
为了更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还需要立足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属性、人才培养面向三个角度,在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比较中进一步深化认识(见表1)。
表1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
1.类型角度:人才培养注重能力统整复合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包括中(初)级技能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必需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致力于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即通常所讲的技术工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必要专业知识和较强理论实践能力、致力于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强调人才能力水平的提升,更加关注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公民素质的培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注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工作的体系化、劳动的复杂化以及技术创新性,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性。
2.属性角度:人才培养强调智能结构的优化
职业教育人才智能结构由职业道德素养、技术技能等组成。其中职业道德素养是各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而技术技能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而“技能”则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9]在《教育大辞典》中,“技术”是指为实现生产过程和非生产性需求所必需的经验和科学方法、手段的总和;而“技能”则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10]可见,技术更侧重于知识领域,是知识、经验、技巧、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技能更侧重于行动领域,是动作操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经验类知识技能的积累,注重基于一定的知识理论,让学习者经过反复练习后形成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生产一线完成实际生产劳动,熟练掌握“怎么做”。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侧重于策略类技术技能的积累,注重学习者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经验、技巧和方法的习得,其所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强调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智力支持,更加强调通过优化学习者的智能结构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注重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培养及全方位发展,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3.面向角度:人才培养不是面向单一化的岗位
对于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划分,在岗位和名称上存在一些交叉,但是仔细分析,它们之间依旧存在差别。一般来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岗位需求相对接,因此,要探究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面向问题,可以借助专业目录来分析。以常见的机电设备类专业为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是一线操作人员,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服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以及区域发展,其就业岗位更专门,工作任务较为单一,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相对简单;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其就业岗位更加复合,工作任务则较为综合和复杂。[1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显然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上的区分已经出现了部分重合,但是,二者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体现为修理与改造、调试与检验、项目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等,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则一般集中在设计与制造、配置与选型、调试与检验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见表2)。
表2 机电设备类专业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培养形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培养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当然,教学开展的载体永远都是知识,基于此,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重要的是如何认识知识。通常而言,人类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教育的精英化阶段,学校教育主要以精英人才为培养目标,继而其秉持科学知识观,实践知识是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以外的。但是,随着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另一种以培养实践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不可阻挡地被纳入教育体系,实践知识也随之在学校课程知识体系中确立了牢固地位。[12]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学方式也必须发生变革,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培养人,应厘清楚实践教学的当代含义。
(一)实践教学的当代含义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新问题,可以说,自有兴办职业教育伊始,实践教学问题便相生存在。今天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其主要源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改变。通常而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作为与理论教学相区别存在的概念,指除理论教学之外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称。[13]当然,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可以这样理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含义。但是,当职业教育已经确立了类型地位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逐步开启规模化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解释显然很难适应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在当代语境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要处理好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一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严格界限被打破,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理解这一变革是非常关键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的,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只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因此,参观、实习、观摩等也仅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某一种形式,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中也涵盖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的要素,只是它们通常需要以一种建构的方式进行。同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也并不是简单的实践操作教学,而是一种理实一体不断融合创造与创新的过程。
二是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并不全是为实践教学服务。通常来讲,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因此,就有大量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够用就好”,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应根据实践项目的需要进行设计。[14]显然,如果这一观点成立,其仅可能适用于早期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这一环节。而当下,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制造等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始终处在“不够用”的状态,它除了为实践教学服务之外,还更加注重强化对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践知识,“人类的实践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实践就是知识参与下的实践,实践的程度和范围是受着人类知识状况制约的”。[15]不言而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这类知识通常可将其称为实践知识,当然,这里主要涉及如何理解职业教育实践知识以及利用实践知识。
一般而言,可以将职业教育实践知识划分为实践化的理论知识、实践情境知识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知识等。
1.实践化的理论知识
实践化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中个体必须掌握的与具体实践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应该首先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等,这种知识通过实践应用得以成为实践化的理论知识,同时,这类知识在当下具体的职业岗位中愈加重要。因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应该首先以实践化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2.实践情境知识
实践情境知识则是关于实践对象、实践结果以及实践所使用的工具设备的知识,在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其所需的实践情境知识存在侧重与区别。如职业教育中的装备制造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等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侧重材料的性质、性能等实践对象知识,制造技术、化工等产品的结构、功能、标准等实践结果知识,以及关于技术设备的种类、操作与维护方法等工具设备知识。而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更关注对象的类别、心理特征、具体开展办法等相关实践知识。
3.具体的实践方法知识
具体的实践方法知识主要是关于如何具体实践的知识,也是与今后具体工作岗位直接密切相关的岗位操作知识,包括工作岗位的程序知识、策略知识以及技巧知识等。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这类知识的获取难度是最大的,它极其需要与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学习者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加工、创新知识。总的来讲,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知识,只有在理解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才有更丰富的价值。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又区分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常而言,普通高等教育遵循科学逻辑、基于学科体系和专业划分进行人才培养,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本质上来讲,其属于学术教育,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虽然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程型人才等在具体培养工程中也会有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它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存在本质区别。普通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是验证性质的,其主要目的是证明,即为理论教学服务,因此,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依靠理论教学。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遵循技术逻辑、基于工作体系和职业划分进行人才培养,主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是基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层次性和类型化两个维度作出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中“高层次”主要是为了做教育层次性区别,最为核心的还是基于类型角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人才所形成的核心能力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养成不能依赖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必须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遵循技术逻辑、以行动为导向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典型教学模式,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键的还是依靠实践教学。当然,由于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等专业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其他职业能力的辅助。因此,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而言,绝非纯粹的技能训练,而是包含了理论学习的实践操作,以现实的行动能力为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让学习者在完整的实践项目中遵循行动逻辑开展做中学,能够掌握产业技术中的复杂工艺、能操作复杂的技术设备,以及在复杂的工作情景和项目中所应具备的各项职业知识和能力。
事物的独特属性对事物功能的定位和价值的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16]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具备“高素质”“创新性”“复合性”“高水平”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基础的厚度。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对理论知识有要求,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能够服务职业群中相似岗位和满足今后职业实践快速变化的要求。二是学习内容的跨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加强调依据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来有逻辑、有序化进行多元学科的知识整合以及多专业领域的技术融合。三是技术应用的深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重在技术掌握、技术运用的基础之上,建立对技术的深层理解,进而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从而达到技术应用的深度。四是就业定位的宽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专业领域提供复合型人才,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就业服务特征。
(四)实践教学的主要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导向的独特性,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强调实践训练系统化
系统性要求整体与各部分相互联结、互为条件,存在清晰的逻辑关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训练的系统性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对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性能力的系统训练。从职业教育的层次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某一工作岗位技术操作需要的基础性技能型人才,因此,其对应的实践教学也是模块化的存在,也就是说其实践训练不需要完全掌握整个实践工作流程上的每个实践知识,实际上是一种“点对点”的实践训练。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阶段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程度更高,但是总体上对应的工作环节还是相对比较确定,重复度高,工作的横纵向交织不明显。因此,其对应的实践教学开始强调训练的系统化,体现出一种“点对面”的实践训练样态。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系统学习,不仅关注其复杂新兴技术的习得和理论知识的深度掌握,而且强化了其对技术群中不同难度和不同结构技术的系统掌握,对专业领域中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知识的系统习得,主要强调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系统化形成、对专业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技术结构的系统化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只有把握各类知识技术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前瞻性思维、全面性思维和可迁移能力。因此,其对应的实践教学强调实践训练系统化,实际上是一种“面对面”的实践训练,主要目的是促使学习者将来更好地应对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工作范围的广泛性。
2.注重实践内容的融合
随着现代产业升级、技术更新以及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产业的融合式发展,新兴岗位不断涌现,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能够进行跨领域、跨学科学习,融合掌握多元知识技术与实践能力。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作为提供现代产业所需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要求实践教学回归产业本源,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训和操作练习,让学习者形成较强的社会关键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清晰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实践中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合作协调的能力,即学会与组织和他人合作以及在工作中协调各种要素等;方法能力与创新能力,即在工作场域和实际工作问题中,形成多途径、多角度、多思维看待事情的能力以及逻辑性、合理性地开拓创新的新思维与新方法;较强的专业能力,即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多元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应的实践教学融合了实践化的理论知识、实践情境知识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知识,遵循工作体系的逻辑,指向工作岗位劳动和技术的复杂程度。顺应现代产业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7]
3.重视实践应用的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注重培育人才实践技能操作的熟练性,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其对于实践教学的输出基本上没有经过太多的严密的心智加工过程,可以说是实践训练结果的熟练化呈现,基本处于实践应用的潜意识创新阶段。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育人才实践技能操作的灵活性以及技术应用的复杂性,旨在培养学习者灵活应对工作场域中的相对复杂生产问题,以及不断适应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化的能力。这一实践应用不再简单地停留在机械操作层面,其对实践教学的输出实际上已然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开始处于实践应用的明确创新阶段。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重在培养人才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性,不仅强调学习者对复杂技术的灵活应用和继承性应用,而且强调学习者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的创造性应用,鼓励学习者通过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与其他专业与领域学习者不断交流融合,富有理论头脑和实践智慧,创造性地应对时刻变化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因此,这一过程已经将所有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进行了加工和最佳组合,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进入了实践应用的设计化创新阶段,即涵盖了对实践训练要素的深加工、实践情境的再度创生以及实践方法的自主整合设计等。
4.突出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企业是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主体,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企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下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非常注重主动按照企业的模式和要求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环境、设备等,尤其重视在真实企业生产情境中开展实践教学。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所从事的工作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因其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所从事工作的工作环节更加复杂,工作任务的不固定性、复杂性和创新性非常明显。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愈加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并且这种参与必须是校企双方实实在在的“在场”,即校企之间建立起非常稳定的“企业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学徒)在即时跟随企业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过程性技术知识和现场化工作能力,继而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不确定的工作过程以及横广纵深的工作范围。
当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上述变革也与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变革发展密切相关。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并且据此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如经常所讲的德国“双元制”,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英国的“通用国家职业资格证”(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制度,政府通过GNVQ 来积极地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成分。除此之外,像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职业教育都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新发展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举措,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和人民对职业教育体系化、高质量发展的期盼。现阶段,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需要迫切关注的不是数量、规模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好其内涵建设的系列问题上,如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位制度建设,等等。本研究即是基于这一考虑,着重回答了当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阐释了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思路。当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不断探索、研究、规划与付诸行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站——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网址: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110/t20211025_574874.html,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