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2-05-31曲余玲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碳价降碳钢铁行业

□ 曲余玲 景 馨 邢 娜 黄 维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抓手。钢铁行业作为重点排放行业,国家生态环境部已经致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委托其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并同时委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围绕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碳市场运行测试、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碳市场基础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从国家部委的工作动向和行业内相关专家的观点推断,钢铁行业或将成为继电力行业之后第二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之一,因此钢铁企业必须充分分析全国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并立刻着手制定相关措施,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全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登记和结算中心落户湖北。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发电行业的2 225家重点排放单位,交易产品为碳配额(CEA)。

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围绕法律制度、技术规范和业务规则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体系化的制度。在法律法规层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于2021年3月征求意见,2021年底有望出台。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5月发布了《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2021年6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等细节。

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市场运行相对平稳。截至2021年12月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5 469万吨,累计成交额23.2亿元,成交均价约42元/t。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主要在42元/t上下波动,与碳市场运行之初相比,CEA价格略有下降。全国碳市场CEA日价走势见图1。

图1 全国碳市场CEA日价走势

对于碳价,与欧盟碳市场相比,目前全国碳市场的碳价仅是欧盟的1/10。从我国完成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难度分析,碳市场未来将发挥重要的抓手作用。短期看,中国的碳减排更多来自于自上而下的产能限制和环保限产政策的非市场手段,碳价可能会经历跌宕起伏、起起落落;长期看,中国将逐步完善碳市场相关政策,促进碳价合理上涨,通过市场手段,激励企业自主减排。据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表示,目前中国全经济尺度的边际减排成本大概是7美元,碳价只有高于减排成本才能达到通过碳市场实现碳减排的目的和效果。“十四五”期间,中国碳市场的碳价可能在8~10美元/t;“十五五”期间,碳价可能会升至15美元/t。

二、钢铁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18%,是制造业中碳排量最大的行业。生态环境部曾多次公开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序纳入水泥、有色、钢铁、石化和化工等高排放行业,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可见,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将会提速。对钢铁行业而言,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期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1.机遇分析

(1)对钢铁行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遵循“奖励先进、惩戒落后”的总体原则,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将对钢铁行业形成倒逼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调动企业减污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工艺改造,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调整产品结构,研发创新性绿色低碳技术,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优化钢铁产业布局,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将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兼并重组可以打破钢铁行业“小、散、弱”的现状,以先进带落后,通过先进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带动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促进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3)促进钢铁产品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提升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目前已经实施碳交易的国家看,普遍担心碳交易会影响本土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欧盟为例,欧盟提出将从2023年开始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要求进口企业承担与欧盟企业相同的碳排放成本,从而保护欧盟本土高耗能行业(包括钢铁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将促进钢铁行业重视钢铁产品出口,与国外碳市场更好地接轨,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4)为钢铁企业带来新的收益机会

碳资产将成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的一种新型资产形态。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期货、期权、置换、回购、质押等金融手段,盘活碳资产,开拓碳金融,使碳资产不仅能在碳市场实现套期保值、锁定风险,更能为企业提供额外的融资工具,推动企业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绿色发展水平好、碳排放因子低的钢铁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自身富余的碳配额来获取碳收益。

2.挑战分析

(1)钢铁行业将面临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挑战

钢铁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前提条件是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碳数据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对企业上报的碳排放数据的合规性提出了新要求。钢铁行业各家企业工艺路线不同、产品不同、生产条件不同,要真正做好碳交易工作,还需要对数据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和完善。

(2)全国碳市场将增加钢铁企业的经营成本

对钢铁企业而言,全国碳市场将增加其生产经营成本,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履约成本、碳减排成本和管理成本。对于节能降碳水平较差的钢铁企业,为了完成履约,需要从碳市场购买碳配额,从而增加履约成本;钢铁企业为了减少碳排放,需要提升节能降碳水平,进行设备升级和节能改造,从而增加降碳成本;钢铁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碳市场,需要成立碳排放管理部门,研究国内外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和成功经验,负责企业碳盘查、碳摸底、碳核查、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参与碳金融,等等,从而增加管理成本。

三、钢铁行业应对全国碳市场的对策分析

随着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逐步推进,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冶金、建材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双碳工作“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工作原则。可见,全国碳市场将在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钢铁行业作为“两高”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是一个必然事件,而且纳入时间会早于“十四五”末期。因此,钢铁行业从完成双碳目标和应对全国碳市场出发,同时立足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考虑,应积极谋划对策,争取主动。

第一,钢铁行业应积极落实国家“产能产量双控”“能耗双控”和“碳双控”等红线政策,引导钢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建设低碳经济产业园区,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与碳排放,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从提升钢铁行业碳管理水平出发,引导企业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管理体系和碳数据管理体系,制定低碳发展规划、低碳管理标准和制度,开展碳排查,从规划、标准和制度出发,引导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开展碳管理相关工作,逐步提升碳管理水平。

第三,钢铁行业应主动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一方面,争取节能降碳资金支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节能环保奖励及补助政策,等等,从而降低碳市场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成本影响。另一方面,借鉴欧盟碳市场对钢铁企业的配额分配经验。欧盟碳市场为了避免碳泄露和保护本土钢铁企业,在碳市场发展的前三阶段为钢铁企业分配了足够的配额;我国钢铁企业也应该在碳市场初期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配额,为低碳转型赢得时间和资金支持。

第四,加快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建立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库,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先进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钢铁行业技术装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降碳协同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究攻关,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建设绿色工厂。

第五,提前谋划全国碳市场,研究国内外碳市场相关规则及对钢铁行业的影响,着手培养一批熟悉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政策、技术、路径和趋势等的专业化碳管理人才,伺机布局光电、风电、水电、甲烷利用、余热余能利用、造林和再造林等CCER项目和海洋碳汇项目。

猜你喜欢

碳价降碳钢铁行业
通过节能诊断对钢管热浸镀锌企业节能降碳研究
节能降碳倡议书
我国碳市场研究进展与前瞻性分析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考虑碳价下限的燃煤发电碳减排投资及其政策分析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