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提高血糖控制率的效果分析
2022-05-31鲁慧
鲁慧
432100 孝感市孝南区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孝感
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说明,但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等典型症状,急性并发酸中毒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慢性并发症可累及患者全身重要器官,导致其生活质量急剧下降[1-2]。虽然多数糖尿病患者无需长时间住院治疗,仅需控制自身血糖,但对于不重视自身疾病的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未有效检测自身血糖、未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情况,甚至出现胰岛功能衰退等问题。所以,为探究社区规范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12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为对照处理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孝感市孝南区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2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65.3±2.7)岁;平均病程(4.5±1.8)年;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下文化31 例,大专文化16 例,本科及以上文化15 例。试验组男37例,女25 例;平均年龄(68.2±3.3)岁;平均病程(5.8±1.9)年;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下文化30例,大专文化15 例,本科及以上文化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2 型糖尿病;②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且均采用胰岛素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者[3]。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等脑部疾病患者;②认知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方法:(1)对照组:患者统一接受常规护理,自行监测血糖变化,按照医嘱进行相关药物治疗,通过日常控制饮食及糖量摄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2)试验组:患者给予社区规范化护理,主要包括:①社区护理小组组建:选派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及护理经验的护士深入社区护理活动当中,教会护理人员疾病的护理方法等知识,以社区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展开延续护理。走访患者并尽快建立起独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及病情治疗做详细记录,便于统一管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与运动方案,按患者运动情况,科学计算每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摄入量。②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对患者展开集中教育联合个别指导,护理人员以组织健康讲座及病友交流会等相关活动达到宣传疾病相关知识的目的,从而引起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以提高护理配合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发健康手册的方式宣传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自我护理方法。心理健康干预以上门面谈的方式开展,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并倾听其烦恼,同时可以适当组织集体文娱活动以疏导患者负面情绪。③饮食及运动相关指导: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制定健康饮食方法,计算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每日摄入量并加以控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再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尽快帮助患者形成正确且健康的生活习惯。④综合干预措施:嘱咐患者做好血糖测量工作,定期上门为患者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水平,对患者饮食、运动情况进行询问,观察患者生活习惯与用药情况。
观察指标:(1)血糖相关指标:测量患者在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并以此作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依据。(2)血糖控制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血糖控制情况分为理想控制、一般控制以及控制无效,具体划分标准:①理想控制:患者已进行血糖自我测量,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6.5 mmol/L;②一般控制: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相关健康知识,空腹血糖6.5~7.5 mmol/L;③控制无效:患者并未按照医嘱严格进行用药,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空腹血糖水平大多>7.5 mmol/L[4]。血糖控制率=(理想控制+一般控制)/总例数×100%。(3)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为观测指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差异分析。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2 8.14±0.67 8.24±0.38 13.26±1.16 14.14±0.97 6.84±0.88 6.62±0.88试验组 62 8.17±0.88 6.75±0.56 13.62±1.26 9.67±0.69 6.82±0.79 6.11±0.79 t 0.893 8.385 0.870 9.829 0.877 8.37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比较: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比较[n(%)]
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由于人类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逐渐低龄化,一旦患病终生无法根治,只能依靠药物治疗及日常习惯的调整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其经济压力也逐渐增大[5]。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引入强调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及细节性,主要通过健康讲座等途径引起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并在规范化管理下实现血糖控制率的提升[6]。
以往临床采用常规糖尿病管理,由于流程不具有规范性与细节性,缺乏专业性,难以有效发挥理想的管理效果。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引入强调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及细节性,主要通过健康讲座等途径引起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并在规范化管理下实现血糖控制率的提升。社区管理属于延续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可通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规范用药等措施,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延缓病情进展。当对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给患者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个性化指导,给患者制定饮食、运动、日常生活、用药指导等规范化管理内容,更有助于提升其血糖控制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与社区规范化护理及时叮嘱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科学用药有关。试验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经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更好,这是因为社区规范化管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加强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健康用药的关注,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得以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体血糖控制的效果。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经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变少,与田英机[7]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不仅再次验证了本次研究结果,同时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由于患者在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养成了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社区规范化护理满足了患者更多的需求,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更加科学且优质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