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鉴别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2022-05-31崔朝阳
崔朝阳
(巩义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河南 巩义 450000)
浅表淋巴结与皮肤间距离(≤3 cm)较小,常在颈部﹑头部﹑肢体近端及腹股沟等区域分布,是机体一道重要的免疫系统,保护着体内器官。浅表淋巴结病变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细菌感染﹑脏器病变﹑血液系统疾病等均与其发生发展密切有关;因此通过对浅表淋巴结病变性质的判定,可为临床诊断多种疾病提供支持。现阶段国内外在诊断诸多疾病时普遍将浅表淋巴结病变情况作为参考项,如肺癌﹑胃癌等,浅表淋巴结病变指标越明显对诊断患者病情越有利。病理结果虽然是国际公认的评判数据,但等待时间较长。超声造影与实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近年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超声影像手段,其在检查多种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浅表淋巴结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尚缺乏一致性判定依据,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提升临床诊断效率,为临床掌握患者病情提供帮助,本研究对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对浅表淋巴结仔细观察,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内实施超声检查的154例(200枚)浅表肿大淋巴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74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28±13.54)岁;淋巴结长径5.0~51.33 mm,平均(23.48±4.35)mm;淋巴结短径3.02~21.08 mm,平均(10.48±2.17) mm。所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能看到明显水肿;②触诊位置有滑动感或固定液体感,有一定痛感﹑发热等;③精神状况正常,意识及交流正常。
排除标准:①诊断前进行药物化疗或放射治疗者;②肿瘤晚期者;②有过浅表肿大淋巴良性或恶性病史者;④精神异常者;⑤已参与其他研究试验或明确表示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1.3.1 检查操作
154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超声造影和实时弹性成像检查,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Logiq E9型),配备高频线阵探头(型号:ML6-15型)。根据检查位置将探头频率调整到合适数值,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和相关软件与仪器连接好,先进行彩超常规检查,对淋巴结大小﹑形状﹑长短﹑边界﹑血流情况等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淋巴门存在,记录回声数据;然后切换到实时弹性成像模式,保持均匀﹑微小幅度振动,压力显示条的颜色为绿色满格,对图像进行记录并评分;最后进行造影检查,从肘静脉注入2.0 mL/次造影剂,用5 mL生理盐水冲管,回放﹑观察造影剂分布﹑填充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
1.3.2 诊断标准
良恶性淋巴结诊断标准:①超声造影检查中,根据造影机的填充方向及分布方向,若不均匀增强,如局部少增强﹑高增强或无增强,而不是整体增强,或者周边向中心增强,周边﹑门部可见造影剂;出现1~2种即可确诊为恶性淋巴结;如果无恶性淋巴结特征,但淋巴结肿大等可诊断为良性淋巴结。②实时弹性成像检查中,采用Choi等制定的4分评分法评价,若淋巴结内蓝色区域>45%或者全部为蓝色则判定为恶性淋巴结或转移淋巴结,否则为良性淋巴结。③联合检查中,恶性淋巴结:两种方法任意一种判定为恶性,良性淋巴结:两种方法均提示良性。
1.4 观察指标
①诊断效能: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②记录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中良恶性淋巴结的脉冲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长短径比值(L/S)等相关指标,并将其进行比较(为保障统计和比较正确性,良恶性淋巴结的例数在表2中按病理结果计算,所有指标均取平均值,突出良恶性淋巴结的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154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90例,肿大淋巴结124枚;穿刺病理检查64例,肿大淋巴结76枚。其中良性淋巴结83枚(41.50%),包括淋巴结慢性炎症22枚(26.51%)﹑淋巴结结核34枚(40.96%)﹑反应性增生27枚(32.53%);恶性淋巴结117枚(58.50%),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1枚(26.50%)﹑转移性淋巴结41枚(35.04%)﹑肺癌13枚(11.11%)﹑甲状腺癌7枚(5.98%)﹑胃癌14枚(11.97%)﹑淋巴瘤11枚(9.40%)。
2.2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85.54%﹑准确度为88.50%;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灵敏度为92.30%﹑特异度为89.16%﹑准确度为91.00%;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灵敏度为98.29%﹑特异度为97.59%﹑准确度为98.00%;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诊断效能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表2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2.3 两组淋巴结相关指标比较
检查数据显示,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中的恶性淋巴结的Vmax值﹑R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淋巴结,而在Vmin值﹑L/S值两项指标上,恶性淋巴结则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良恶性淋巴结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淋巴结相关指标比较(± s )
3 讨 论
浅表淋巴结病变与多种因素有关,病变指标能反映机体情况,临床诊断数据更丰富。浅表淋巴结病变后淋巴结大小﹑个数﹑长短径﹑位置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恶性淋巴结的边界较模糊﹑不规则明显等,机体免疫力持续下降;良性淋巴结的长短径会变大,一段时间后能自愈,或固定在某一处,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多影响。
良性结节的Vmax比恶性结节低,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清晰地反馈结节的血流丰富情况,特点鲜明,再配合阻力指数﹑长短径比值等指标,能更好地确定浅表淋巴结病变情况,缩短检查和诊断时间。相关指标能确切地反馈浅表淋巴结具体信息,诊断时能快速整理思路,正确区分浅表淋巴结良恶性,提高诊断对良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掌握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征。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保障检查一次成功概率,减少反复进行次数,缩短患者等待诊断结果的时间,为诊断提供数据保障。良好的检测方式可保障诊断正确率,缩小病理结果与影像检查间的差距,降低诊断误差率。
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利用彩色超声成像技术﹑造影技术﹑实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画面更清晰,对检查人员看到的浅表淋巴结的细节﹑深度和范围都更有保障。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实体的形状﹑硬度等会发生变化,淋巴结周边血流量也会波动,检查人员可根据回声显示的画面﹑淋巴结大小﹑形态﹑血流量分布等对淋巴结病变转移进行确诊,后续可以结合病理结果做验证,诊断正确率几乎不会有太大偏差。
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帮助检查人员对浅表淋巴结做具体判定,提高检查和诊断灵敏度,保障诊断正确性。浅表淋巴结病变数据在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更大,如淋巴结内部可能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坏死血管等,并无转移﹑浸润等情况,利用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可快速确诊。检查人员在检查中的经验丰富,对淋巴结了解更具体。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中的恶性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等指标比良性淋巴结高很多,L/S值比良性淋巴结小,通过数据对比,可明晰患者的浅表淋巴结情况,减少诊断误区。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比病理检查等待时间更短,操作简单,为临床诊断节省较多时间。临床在初诊后应尽快为患者安排浅表淋巴结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并在第一时间分辨淋巴结性状,避免漏诊﹑误诊概率。超声等联合检查是现代诊断的一种需求,可增加诊断科学依据,减少诊断盲目性,用数据让诊断更可信。超声等联合检查在实际应用中与病理结果诊断正确性误差较小,在诊断中信服力较大,临床合理利用,能尽快明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有效治疗。
本研究中,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85.54%﹑准确度为88.50%;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灵敏度为92.30%﹑特异度为89.16%﹑准确度为91.00%;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灵敏度为98.29%﹑特异度为97.59%﹑准确度为98.00%;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诊断效能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统计数据显示,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中的恶性淋巴结相关指标更明显(恶性淋巴结Vmax值﹑RI值均高于良性淋巴结,Vmin值﹑L/S值均低于良性淋巴结),良恶性淋巴结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说明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使用适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刘月等人在一项关于300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中表明:超声造影联合实施弹性成像技术用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准确度达到89.23%。其研究结果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本文的观点。本研究有4例患者经超声造影联合实施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未能够准确检出,其中2例为良性淋巴结,2例为恶性淋巴结。究其原因,该情况可能是淋巴结内部有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形成,内部组织变硬,出现明显钙化征;另外,也可能与淋巴结体积较小,转移时硬度无明显变化,或是操作者缺乏经验等有关,故而造成超声造影联合实施弹性成像技术未能准确显像,导致误漏诊。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有必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或影像学技术判断,且还需不断提高操作者的业务能力,确保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客观的数据。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能有效鉴别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可提高诊断效能,且良恶性淋巴结相关指标十分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