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间布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
2022-05-31苏都
苏都
摘 要:畜间布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影响的人畜共患病,由于其传染性强、症状严重、传播速度快因而被我国相关部门列为国家二类动物传染病。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和畜牧场虽然对畜间布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且防控措施部署也非常精细,但畜间布病仍在我国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需要相关人员加以研究和改善。本文通过对畜间布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畜间布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畜间布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
引言
畜间布病多指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斯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病表现为动物流产、发热、关节疼痛等,会对养殖动物的繁殖和成活率造成严重影响。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生羊羔为主要传播途径。此外剥皮、肉类加工、挤奶等行为都有可能传染到布鲁氏菌病,进食患病家畜的肉、奶及奶制品可能会造成人体消化道传染,对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和风险。
一、布鲁氏菌病产生的原因
(一)防疫工作力度不够
布鲁氏菌病的产生原因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中含有大量的布鲁氏杆菌,对部分牛羊进行感染并快速传播。因此针对养殖环境的卫生需要严格把控,但我国很多中小型养殖场存在防疫工作在实施中力度不够的现象,养殖环境的卫生比较差、产生的垃圾和粪便等污染物没有定期进行及时清理、圈舍内的通风和消毒频率不够,这些都导致养殖环境不佳、布鲁氏杆菌滋生。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患病牛羊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部分中小型的养殖企业由于投入资金、技术不足導致无法对死胎、羊水等可能含有大量布鲁氏杆菌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养殖环境中的细菌数量增多,直接影响到健康牛羊的生长和繁殖。
(二)外来输入病源数量增加
外来病源是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各省份的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都非常齐全,很多地区都采用外地引进新品种的方式来提高当地牛羊的成活率和质量,但部分牛羊在引进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检测,部分携带布鲁氏杆菌的牛羊来到新的饲养环境,造成新环境的大面积患病现象。还有部分养殖人员为节省时间成本和检测成本,故意不进行检测和隔离,导致患有布鲁氏菌病的动物卖出后进行传播。还有部分养殖人员在进行饲养工作时缺乏防疫意识,将引进的动物和原有动物进行混群饲养,导致原有的动物患病,对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1]。
(三)监管部门的监管质量不佳
我国畜牧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普遍较少而面积较大,这就导致在偏远地区中小型养殖单位的分布较为分散、同时养殖人口比较多,这为当地的防疫监督部门带来极大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有限,导致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部分患病症状较轻的动物难以有效诊断出来,这也为当地的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2]。
二、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一)减少外来病源数量
防控部门要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宣传力度,使养殖人员提高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重视程度,同时尽量减少未来品种的引进数量。对于外来动物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隔离,确保健康无病菌携带后才能交由养殖人员进行饲养或繁殖工作。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发现携带布鲁氏杆菌的患病动物,就要立刻将患病动物与其他健康动物隔离,并加以无害化处理。相关人员在检测和处理工作时务必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布鲁氏菌病传染给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二)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管控
针对养殖场或养殖基地的环境监督部门要严格进行监督,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个体养殖户,引导养殖人员加强卫生管理意识和病疫防控意识。养殖人员要注意圈舍的整体卫生清洁,将产生的粪便和垃圾及时进行处理消毒,防止有病菌产生。同时定期对圈舍进行通风,确保内部的空气流动性符合标准。在喂养动物时尽量选择质量较高的饲料进行喂养,可以选用富含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的饲料来喂养牛羊,营养全面的牛羊自身抵抗力会提高,可以有效减少患病几率。布鲁氏杆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在一些流产牛羊的羊水、死胎、胎盘上都非常容易存活,以此养殖人员还要加强对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当养殖场中出现流产的动物要及时将产生的污染物和容易携带布鲁氏杆菌的物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滋生造成严重影响[3]。
(三)提高养殖工作的科学性
养殖工作需要保持较高的科学性,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防控是未来布鲁氏菌病防控的必然措施。动物病患的有效解决方法永远是预防大于治疗,针对布鲁氏菌病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动物患布鲁氏菌病的几率,布鲁氏菌病疫苗是使用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得到的,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起到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防疫工作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针对布鲁氏菌病研究出血清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动物的血清成分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患布鲁氏菌病,这种检测方法的效率高、准确度高,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的布鲁氏菌病防控水平,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
结束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患病动物的肉、奶都会携带病菌,对食用人员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我国针对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工作虽然初具成效但仍存在不足,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意见以供参考,希望为我国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献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聂慧.畜间布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02):95+97.
[2]潘青青,夏党荣,石富文,黄兰,张隆华,冯映秋,余定华,陶思兵.畜间布病发病情况及防控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0):35-36.
[3]刘文进,何成武,宋焕堂,李艳.昌吉州全面推进畜间布病综合防控工作[J].中国畜牧业,2019(08):63-64.
[4]刘虹.浅谈畜间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