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点与策略研究

2022-05-31薛霁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重点大学生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结构、驱动都在发生转变,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剖析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重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3-0136-03

引言

经济新常态是不同于传统的、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状态。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然步入到全新的发展状态,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增长速度降至7%~9%。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陷入滞缓,我国经济仍能保持如此增速,也充分展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实力。第二,产业发展结构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产业发展注重高效益、高质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经济驱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要素”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注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低能耗”和“绿色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经济的新体系、新业态和新结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后就业岗位需求减少,新冠疫情引发一股“编制热”,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是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现状

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现状是探究应对策略的基础和前提,笔者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情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低迷

受“官本位”“铁饭碗”等就业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以“稳定”“体面”作为找工作的重点和首要目标,加之近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大批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稳定的铁饭碗更受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人所推崇。此外,社会压力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丧”文化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文化,甘愿“躺倒”做“咸鱼”,新一批的大学生缺乏攻坚刻苦、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面对创新创业,大学生“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也有部分具备条件、能力和素养的大学生愿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但往往又囿于缺乏经验和资源,导致进程缓慢。

(二)指导教师教学力量不足

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显著提高,市场纷繁复杂、瞬息萬变,学生无法精准掌握市场发展和变化规律,这就对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实践性,指导课程不仅涉及理论教学,还涉及实践教学和心理教学。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一般多由辅导员等教师兼职,缺乏专业性,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高校双创教育重视度不高

尽管国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培训的部署由来已久,但是由于认知层面的偏差以及社会需求、教学资源的安排差异,部分高校对双创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仍旧不高,更为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素质的培育,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必修课程,未形成双创教育体系。部分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的高校,也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脱离社会现实,缺乏校外合作体系,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被市场边缘化,无法应用在课堂中的所学所识进行创新创业。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点

(一)灵活运用线上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创新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和重要的资源之一,疫情影响下的市场和高校发展极具不稳定性,上网课和居家办公屡见不鲜。创新创业指导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指导课程,如何通过互联网线上技术及时、周到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按时按期上好指导课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点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充分、灵活地运用线上互联网技术,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

1.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应当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重点之一。课堂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摇篮,教学内容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海量资源尽待检索,教师不应一味局限于传统教材和书本知识,要善于检索网上信息,将其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丰富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创新创业知识和平台的检索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传统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学形式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局限于理论,局限于教师口述。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创新教学形式提供了极好的工具。首先,应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践是创新创业中的关键一环,如何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是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提出的难题。其次,应运用互联性信息技术留存课堂教学信息。市场环境纷繁复杂,创新创业的方式和面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未能留下存档,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优秀课程存档分享,不仅可以突破师资壁垒,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回顾。

3.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指导注重实践性,但是对于高校教学工作来说,与企业联动合作教学的难度较大,企业工作时间与高校教学时间难以协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沟通高校与企业的桥梁,还可以与各行各业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做好沟通联系,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邀请行业代表人、企业代表人为学生进行专项创业训练,传授实践知识,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师团队资源,也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热情与信心。

(二)发展可持续指导体系

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注重发展可持续的双创指导体系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贯穿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指导体系切实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满足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1.创新创业指导教育结构需要可持续发展。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旧存在一些历史残留的教育痕迹,例如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学生服务于实践及社会的能力偏低,目前双创教育的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的新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力求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结构,变粗放型教育结构为集约型教育结构,这就需要从教育规模到教育质量等方方面面都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2.大学生双创素质的培育呼唤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要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如何创业发展,更多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赋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更多的职能和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指导切忌急功近利,急于将学生推入社会发展的洪流,而是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追求人才长久的经济效益,注重培养人才的双创素养。

3.双创教育功能的多元化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是呈体系化的,无论是对外同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是对内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都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要想和谐、高效能地运转和运用,就要不断进行信息的更替和资源的交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相结合,可以在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试和完善,积累经验,达到课程指导最优化,将学生的个体双创素质的发展、学校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学校、企业、社会的有机互动,有助于发展可持续教育体系。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努力激发学生热情

1.高校应转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态度,加强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和在其在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正确认识和把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对全面发展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优化课程结构,将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对高校人才的要求融入高校课程建设,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突出高校办学特色。高校要以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导向,逐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将鼓励创新创业的思想渗透到高校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之中,利用“潜在课程”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2.高校应积极采取各类形式激发大学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可以经常性主动或鼓励学生主动组织创新创业类的学生活动和学生竞赛,定期开展全校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办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月、创业季等活动,开办创新创业基地、论坛、沙龙。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宣传栏目等互联网媒介宣传校园创新创业优秀典型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和奖学金奖励,带动学生兴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的热情。定期开办校园典型双创人物的交流会,让学生主动传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与方法。

(二)加强教育载体建设,加快进行平台培育

构架创新创业成果依托的线上项目系统。高校要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建设,建设囊括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的课题申报、项目审批、立项、考核、追踪、基金申请、论文报告、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操作的线上载体,承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制度化发展。系统还应当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记载和观测,为日后的工作和指导留下经验和参考的数据,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帮助学生在转型期更好地过渡,在市场发展的洪流中挺立而起。

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机制。加快建立实践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行产教融合,缩减“社会需求”“市场实际发展”同“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邀请企业同高校一起共建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线上平台多方位为学生直观展示实践过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实践授课,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整合培养手段,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育欠缺。企业方可以从市场实际发展角度,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成因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整合,帮助院校更好地开展指导教育工作。

(三)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外部教育环境

高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在“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和社会分工的需求下,高校将较多的资源用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育,创新创业指导的资源就相对减少。若为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水平而忽视专业知识培育,占用其他教育资源也非长久之计。这个时候,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后可以获得红利的社会企业就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首先,政府部门可以牵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基金,高校设立各种类型的创业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无息贷款,降低大学生抵押担保方面的要求,降低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基金的门槛,整合社會资源,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指导。

除此之外,外部教育环境还可以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创业孵化园地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土地、场所、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通过实施房租补贴、全方位创业服务等政策扶持大学生。政府还可以与高校联动,为过渡期的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后续创新创业培训工作,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效果不止步于学校内,而是拓展到学校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过渡,发挥指导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创业创新。

参考文献:

[1]  崔甜,刘炯.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诱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177-181.

[2]  夏清华.学术创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  刘文杰.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三维向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41-47.

[4]  赵丽娟,张成飞,周宏,王文宝.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区域内的高校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65-69.

[5]  黄美娇,章月萍,涂秀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创业文化的调节作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6-103.

[6]  [美]凡勃伦.学与商的博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  张小燕.欧洲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20,(8):58-61.

[8]  杨达.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149-151.

[9]  满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6-8.

[10]  康丽颖,任纪远.在扩张与融合中寻找校外教育发展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2):1-6.

[11]  王育桥,李志昌.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64-68.

[12]  邱珉.“六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7):177-179.

收稿日期:2022-01-04

作者简介:薛霁(1993-),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从事学生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重点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存在感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