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的“银行”

2022-05-31吴钩

同舟共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钱建康证券交易

吴钩

如果你到南京玄武桥游玩,会看到一幅复刻的南京古地图《南唐江宁府图》,图中标注出南唐时期江宁府城(即今南京)的各个街名,其中有一处地方,标注的文字是“银行”。不少人以为复刻地图时弄错了,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一词似乎是晚清时才出现的。

但实际上,玄武桥的《南唐江宁府图》并没有弄错,复刻自明朝人陈沂编纂的《金陵古今图考》。在《金陵古今图考》收录的明刻《南唐江宁府图》上,我们也是可以找到“银行”的文字标注。那是不是明代的雕版工匠刻错了呢?也不是。查南宋《景定建康志》,里面提到建康府(今南京)的“银行”:“又有小市、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十所,皆边淮列肆贩卖焉。内纱市在城西北耆寺前,又有苑市在广莫门内路东,盐市在朱雀门西,今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皆市也。”

元朝时,建康府改名集庆路,元人修纂的《集庆续志》也提到“银行”:“银行,今金陵坊银行街,货物所集;花行,今层楼街,又呼花行街,有造花者。诸市但名存,不市其物。”由此可知,南京历史上的确是有“银行”的。但这里的“银行”显然不同于今天的银行,而是指金银行,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的行业。

宋代的福州也有“银行”,《淳熙三山志》记载了蔡襄任福州知州时发布的十六条法令,其中第五、六条是这么说的:“市行见行铜钱,如有夹杂砂蜡新钱,许人告”,“银行辄造次银出卖,许人告捉”。意为市民若发现市场流通的铜钱中有私铸的劣钱,请举报;如果发现银行铸造劣质的“次银”出售,也请报官。此处的“银行”,同样是指金银行。当然,在宋人的语言习惯中,“银行”一词很少见,通常叫“金银铺”。

是否可以因为宋代“银行”与现代银行性质迥异而认为两者之间毫无联系呢?我觉得不应这么绝对。宋代“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其中生金银的实质就是货币。这些“银行”还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因为按宋人交易习惯,金银一般不直接用于支付,而要先到金银铺兑换成铜钱。

举个例子,《夷坚志》有一则故事说:北宋政和年间,建康人秦楚材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意外得到了一锭白银,打算跟朋友到酒店花掉。于是先至金银铺,准备兑换成铜钱,但由于这锭白银有些异常,金银铺都不愿意兑换,酒也喝不成了。这个故事说明,在宋代,酒店通常都不会直接以白银结算。这就需要金银铺提供兑换服务。

金银尽管不方便直接支付,但因为是贵金属,有保值与储存功能,因此许多有钱人家,也会到金银铺将铜钱兑换成金银,用于储藏。

崇宁、大观年间,宋政府铸造大钱,一枚大钱重相当于三枚小平钱,面值则为十文,这便是“当十钱”。政府铸造“当十钱”可以节省铜材,得到更多的“铸币税”。而且由于“当十钱”制作非常精致,流通后颇受欢迎,“人爱重之”。但这种面值远大于铜的实际价值的大钱,存在一个缺陷——会引来疯狂的盗铸。果然,“当十钱”行用不久,便“多有盗铸,如东南盗铸,其私钱既锲薄,且制作粗恶,遂以猥多成弊”。为打击私铸,宋政府讨论:可将流通的“当十钱”改为“折三钱”,即一枚大钱只当三文小平钱使用,使面值与铜值大致相当,这样私铸者便无利可图,失去了盗铸的兴趣。

但将“当十钱”改为“折三钱”,即意味着大钱发生严重贬值,手里持有大钱的人就吃大亏了。所以,在朝廷讨论这一方案时,知道内幕的大官“争辇钱而市黄金,在都金银铺未之知”,大官都跑到“银行”兑换黄金。这个故事显示,宋朝金银铺是具有银行的货币兑换功能的。

有些金银铺还涉足证券交易,宋朝的证券叫做“交引”“钞引”,所以这些兼营证券交易的金银铺又叫“金银交引铺”。

在北宋东京开封,“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什么交易能够“动即千万”,就是证券交易。宋朝金银铺既然能够经营货币兑换与证券交易,显示它已經具有金融机构的属性,而不仅仅是金银作坊。所以,若说宋朝“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雏形,是没有大错的。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大钱建康证券交易
前10 月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7%
商山银花
方一新《建康实录释词》手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技法融合:区块链技术下证券交易信息的保护进路
第三方证券交易软件运营商监管研究
证券交易异常情况下的法律规制分析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