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述评

2022-05-31徐亚新李云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

徐亚新 李云

摘要:“誓愿画”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构图程式化,包含多种题材,这些壁画内容取材于本生或佛传故事。本文对“誓愿画”的研究史进行梳理,按时间顺序进行综述,总结前人对“誓愿画”研究的三个阶段。总体来看,学界对“誓愿画”的研究,开始的时候只是零星进行,随着相关文献和图像的公布形成体系,构成了后来研究的基础。但相关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尚未真正达到经典题材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的高度。

关键词: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述评

柏孜克里克石窟有一类壁画,画面以主尊为中心,周围绘国王、商主、护法等。对题材内容的判定主要依据右下或左下人物及其动作和道具。日本学者熊谷宣夫对画面梵文榜题进行释读,提出将此类壁画称为“誓愿画”①。“誓愿画”描绘了释迦前世修菩萨道时,供养过去诸佛,发誓愿并得到授记的场景。柏孜克里克石窟的“誓愿画”绘制较多,在15、20②两窟中有15幅,一幅一个主题,其他洞窟多则8幅,少则4幅,画面以方形布局,依次排列。数量众多的“誓愿画”引起德、日等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开始释读壁画梵文榜题、解读图像内容、考证经典依据。近年来,学界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探讨图像样式来源。学界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存在不同观点。故笔者对“誓愿画”的研究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述评。

一、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的发现与图像公布

国外对“誓愿画”的研究较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探险家的考古著作。国内学者对“誓愿画”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阎文儒、黄文弼等学者对新疆石窟的考察成果公布后,学界才开始注意到新疆石窟并展开研究。

(一)国外部分

德国考察团在新疆共进行了四次考察,以格伦威德尔、勒柯克⑤为代表。格伦威德尔用文字与示意图的形式论述其考察成果。其书中谈到胜金口石窟和高昌故城遗址均有发现“誓愿画”。格氏对图像构图进行分析,认为其原型可追溯到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③。该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的画面周围跟随着佛弟子、菩萨、护法等,这些人物被雕刻在主尊左右,与“誓愿画”构图是相似的。

格氏发掘的图像材料画面残破且缺少题记,对题材内容未做详细考证。与胜金口石窟和高昌故城相比,柏孜克里克在20窟发现的“誓愿画”榜题清晰,尚可辨识。勒柯克对其进行考释,将其分为15个主题⑥。从勒柯克的翻译来看,题记中出现的侍奉、馈赠、供养等关键词,讲述了释迦前世功德的故事。但为何只选择15个主题来绘制,这15个题材处于什么关键地位,尚未考证。勒柯克将图像材料公之于众,并对图像发现地点做简短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勒柯克关注到“誓愿画”公式化可能受粉本的影响⑥,为学界提供了參考。在他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隐藏问题,那就是图像序列,勒柯克⑦按照礼拜方式对“誓愿画”排序,该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格伦威德尔在进行第三次新疆考察时介绍了“誓愿画”的绘制位置、空间布局和艺术结构⑧。由于缺少文献资料,题材问题仍未解决。通过格氏的描述,柏孜克里克石窟的“誓愿画”较多,15窟绘制数量、画面内容与20窟相似,其他洞窟绘制数量相对较少,绘制内容上是围绕20窟的15个主题。格伦威德尔、勒柯克在对“誓愿画”进行初步研究的同时,抛出了很多问题。

(二)国内部分

国内以考古发掘报告为主,展开对“誓愿画”的研究。学界运用年代学方法对洞窟进行分期断代。阎文儒将柏孜克里克石窟形制分为七类,按照壁画题材与风格将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分为四期⑨。该窟开创时间约在麴氏高昌时代,繁荣在回鹘统治高昌年代,元时已近尾声。

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绘制年代应在高昌回鹘时期。除了柏孜克里克石窟外,北庭西大寺也发现了同时期的“誓愿画”,研究者对其现存位置、画面残存内容绘制了示意图,并对壁画造像特点展开分析0。从示意图中可看出北庭与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风格相似。为了进一步明确柏孜克里克石窟分期,《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委会进行《中国新疆壁画全集》q的编辑工作时采用年代顺序编排图册,参照碳14测定数据,对新疆石窟分期和年代提出初步意见。将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归类于回鹘高昌国前期(九世纪中至十二世纪初)。这一阶段,学界将考古学方法应用于石窟寺研究,将碳14测定方法作为综合考证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年代划分提供参照数据。

二、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专题研究

自“誓愿画”图像材料公布以来,学术界对“誓愿画”命名有一定争议,国外学者称之为“誓愿画”,国内学者称为佛本行经变。由此引发了一些学者对经典依据、所属题材问题的讨论,还有一些学者对图像所呈现的外在形态进行分析。

学界依据榜题,综合图文对读。如松本荣一w将图像与经典结合,对其中一个主题进行辨识,确认为燃灯授记。熊谷宣夫同样将经典与图像结合讨论,提出将此类绘画改称为“誓愿画”,认为这样与榜题内容更符合。平野真完①认为其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内容相近。孟凡人对柏孜克里克20窟15个主题“誓愿画”内容与榜题进行再释读。与勒柯克不同的是,孟凡人e将汉译、藏译与勒柯克的直译进行比较,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直接下结论。

刘永增r依据汉译本《高昌》,并列出榜题梵、汉、藏诸译文,来证实平野真完的观点,但第4主题与之不符,仍待继续研究。贾应逸t亦从经典的角度出发,对德、日学者所说“誓愿画”是依据《药事》所绘的观点持不同意见,其列举22、15、37窟等“誓愿画”,推论所表现内容在《佛本行集经》中记载更详细,认为将“誓愿画”称为“佛本行经变画”比较合适。贾应逸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是依据多本经典所绘,与“誓愿画”绘制时间早晚有关,将之称为“佛本行经变画”有些不妥。笔者考证20窟“誓愿画”梵文榜题与汉译《药事》偈中内容大抵相同,依据经典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有待深入研究。

还有一些学者从美术学角度分析“誓愿画”。任道斌y对其绘画风格进行浅析,从美术技法看出“誓愿画”受多地区风格影响。谢继胜u和邓永红i探讨画面本土化因素。他们的文章为今后对“誓愿画”进行美术专题研究提供了参考。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的专题研究,运用了历史学、美术学的研究方法。

三、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综合研究

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学界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探索图像题材、形式、风格演变规律。承哉熹o继续考证“誓愿画”依据经典问题,他认为20窟“誓愿画”与汉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叙述有些差异,但是与藏文《药事》几乎一致。承氏按照考古学方法将不同洞窟的“誓愿画”进行分类研究,并对比20窟与15窟“誓愿画”,推论出15窟“誓愿画”绘制早于20窟。同时他对“誓愿画”中燃灯授记题材进行扩展研究。总体来说,承文是研究“誓愿画”较全面的文章。

齐彬关注到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p,探讨其溯源,说其造型模式来自龟兹克孜尔石窟,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森美智代、朱天舒等。在过去对龟兹石窟“誓愿画”的研究中,森美智代认为龟兹石窟“誓愿画”属于早期简单的构图形式,森氏猜测克孜尔100窟、163窟立佛应为“誓愿画”,可认定为高昌回鹘“誓愿画”的直接祖型a。单从构图来看,是有相似之处,亦表现同一题材,此猜测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证据说明是直接影响。还有学者列举其他窟来讨论对“誓愿画”的影响,朱天舒有一文探讨了克孜尔123窟与“誓愿画”的关系s。其构图更接近吐鲁番“誓愿画”,年代比柏孜克里克石窟相应壁画早两个世纪,不过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与吐鲁番“誓愿画”的直接关联。与之类似的还有克孜尔第38窟,杨波曾对其进行研究d。克孜尔石窟菱格画中的因缘故事画与“誓愿画”的联系有待深入发掘f。李瑞哲对以上学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并赞同朱氏的观点g,他们的研究对探讨“誓愿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提出问题与探讨

从学术史来看,对“誓愿画”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可以深入探讨。如“誓愿画”都包含哪些题材?与窟内其他壁画是否存在关联?与洞窟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视觉和物质构成的礼仪功能有待从“空间”角度进行研究。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一些看法与观点,如“誓愿画”与洞窟内其他题材之间的关联。柏孜克里克石窟有13个洞窟绘制“誓愿画”,在诸多石窟中“誓愿画”绘在左右侧壁、中心殿堂回廊侧壁,或是绘在中心柱左右侧壁,有“誓愿画”的洞窟主室正壁绘有3种题材,分别是鹿野苑说法图、涅槃图、帝释窟说法图(或梵天劝请),这三种题材是佛傳故事中较重要的事迹,“誓愿画”是讲述释迦前世供养过去佛的故事,本生与佛传组合绘制,“誓愿画”中燃灯授记题材是佛本生故事的结束,也是佛传故事的起点,该题材在洞窟中反复绘制,是联结“誓愿画”与佛传故事的纽带。

绘制经变画的洞窟多数不与“誓愿画”组合,柏孜克里克18窟是经变画、“誓愿画”、佛传故事画的混合绘制,中心柱正壁绘鹿野苑说法图,中心柱左右侧壁、前室左右门壁绘誓愿画,前室左右侧壁绘经变画。笔者进行了初步研究:18窟是重绘洞窟,前室左右门壁“誓愿画”与中心柱左右侧壁“誓愿画”绘制风格不同,中心柱左右侧壁“誓愿画”与左右侧壁经变画处于同一时期,笔者猜测左右侧壁原为“誓愿画”,与前室门壁“誓愿画”、中心柱正壁鹿野苑说法图为同一时期所绘,后经重绘,将左右侧壁“誓愿画”移到中心柱左右侧壁上,并将经变画绘制在原左右侧壁的位置上。

在图像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可以探讨,我认为“誓愿画”题材,今后须进一步作专题研究,才有可能将上述问题说得更清楚。

五、结语

学界对本课题研究有三个阶段:一是国内外学者的考古发掘报告;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的专题研究;三是对前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探讨。从最初的画面内容解读到之后的综合研究、专题讨论,从柏孜克里克石窟到克孜尔石窟,这一课题研究逐渐发展与进步,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启发。在肯定现有成果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缺少对“誓愿画”进行专题讨论的论著;其次是该课题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点,如题材内容、空间组合、画面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学界偏重于从文献学角度对“誓愿画”所据经典进行分析考证。在图像与形式分析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应融会贯通,相互印证。笔者认为,对以往“誓愿画”的研究史进行归纳梳理、深度发掘,于文献、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均有意义。

课题项目

本文为新疆艺术学院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科研项目“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述评”[项目编号:202101MSZDXKE(Y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徐亚新,1998年生,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窟艺术。

参考文献

[1](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高昌-吐鲁番古代艺术珍品[M].赵崇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孟凡人.高昌壁画辑佚[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4]贾应逸.新疆佛教壁画的历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承哉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6]刘永增.柏孜柯里克第32窟誓愿画简述[J].敦煌研究,2001(2):43-49,187.

注释

①[日]熊谷宣夫:《べぜくりく诸石窟寺将来の壁画補》,《美术研究》,1953年第170号,第16-28页。

②文章对柏孜克里克石窟洞窟编号的记录使用的是中国壁画全集6编号。

③(德)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报告》,管平,译,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版,第88頁。

④图片由吐鲁番学研究院提供。

⑤(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高昌-吐鲁番古代艺术珍品》,赵崇民,译.新疆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7-102页。

⑥柏孜克里克第20窟,德国探险队编号为9窟。

⑦(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新疆地下文化宝藏》,陈海涛,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⑧(德)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新疆古佛寺 1905-1907年考察成果》,赵崇民,巫新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⑨阎文儒:《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文物》,1962年版,增刊第2期。

0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北庭高昌佛寺遗址》,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页。q赵敏:《中国新疆壁画全集6》,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w(日)松本荣一:《敦煌画研究》,林保尧,赵声良,李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51页.

e孟凡人:《高昌壁画辑佚》,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r刘永增:《柏孜克里克第32窟誓愿画简述》,《敦煌研究》,2001年版,第1期。

t贾应逸,祁小山:《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y任道斌:《关于高昌回鹘的绘画及其特点》,《新美术》,1991年第3期,第37页。

u谢继胜:《西域美术全集12高昌石窟壁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i邓永红:《浅析柏孜克里克石窟回鹘佛教壁画艺术特色及渊源》,《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版,第8期。

o承哉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版。p齐彬:俄藏柏孜克里克《誓愿画》探源,《西北美术》,2020年版,第3期。

a森美智代:《关于龟兹石窟的誓愿图》[C].上海:第二届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版。

s朱天舒:《克孜尔第123窟主室两侧壁画新探》,《敦煌研究》,2015年版,第3期。

d杨波:《克孜尔石窟第38窟、100窟“誓愿”“授记”题材探讨》《敦煌学辑刊》,2016年版,第3期。

f杨波:《克孜尔石窟菱格画中的“誓愿”故事》,《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版,第4期。

g李瑞哲:《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誓愿画》,《西部考古》,2020年版,第1期。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理论研究述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