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娘子关上的铿锵玫瑰
2022-05-31张砺
张砺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沿线还有许多重要的关隘和要塞。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晋冀两省交界处,有一座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九关的著名关隘——娘子关。那是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的一个长城关口,如今的城堡为明代重修。关城两侧的长城依山势蜿蜒,不仅关隘耸峙,且有飞瀑流泉,景色宜人。娘子关坐落在悬崖之上,背依高山,面临深涧,形势十分险要。它与井陉关隔山相对,扼太行山井陉口,又有“三晋门户”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娘子关大名鼎鼎,其实它的旧名是苇泽关。“娘子关”这个名称的由来与唐代的一位公主有关,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曾统领一支娘子军在此设防,并且战功卓著,这座关城后来便改名为娘子关。如今关城内还有承天寨、点将台、烽火台、避暑楼等遗迹,据说就是平阳公主当年驻扎时修建的。
李氏父子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连年大兴土木,修造宫殿苑囿。对外频繁用兵,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无度的征敛让百姓不堪重负,引发了各地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形成了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和江淮杜伏威等几支实力强大的起义军。眼看隋朝江山风雨飘摇,许多地方官吏和豪强世族纷纷乘机起兵反隋,割据一方。
公元617年,隋炀帝派右骁卫将军李渊到山西太原去担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成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李渊幼年丧父,7岁时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他与隋炀帝其实是表兄弟。但隋炀帝却并不信任这个表兄,还特意任命太原郡丞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两人任太原副留守,来监视李渊的行动。
李渊的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特别是次子李世民更是胆识过人,他看到隋朝天下大乱,心里早已跃跃欲试。
18岁的李世民平时喜欢结交朋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就是他的知心朋友。因为刘文静的亲戚参加了瓦岗军,刘文静也受到牵连,革职后被关进监牢。李世民听说好友坐牢,就赶去探望。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鼓动说,现在天下大乱,隋炀帝远在江都,瓦岗军逼近京城洛阳,眼下正是打江山的好机会。并说自己可以帮助召集十万人马,加上李渊手下的几万军队,起兵打进陪都长安,半年功夫就可以夺取天下。
刘文静的这番话让李世民心动不已,他回家后就想着如何去说服父亲。恰逢此时,太原北方的突厥可汗进攻马邑(今山西朔州),李渊派兵抵抗,却连吃败仗。李渊害怕事情被隋炀帝知道后自己会被追责,急得不知所措。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劝说父亲,当前处境危险,只有起兵造反才是出路。李渊起先听了大吃一惊,不过其实他原本早有举事之心,只是举棋不定,现在觉得儿子的分析不无道理。而且他深知杨广疑心很重,对自己本来就不放心,思来想去觉得事到如今只有孤注一掷了。
李渊把刘文静从大牢里放出来,让他带着人去招兵买马。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原本带着家属留在河东郡,并未跟着父亲来到太原。他们一直按照李渊的指示在那边秘密结交豪杰,扩充势力。事情紧急,李渊立即派密使去河东召唤他们来太原汇合。
此时,恰好驻守马邑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了太守王仁恭,占据马邑,自称皇帝。他攻下楼烦郡,占据了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还勾结突厥企图南下攻取太原。这让李渊找到了招募兵丁的借口,在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的四处募集下,很快便增加了近万人马。李渊父子大张旗鼓地募兵,引起了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的警觉,他们怀疑李渊想谋反。于是暗中设计,想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利用这个机会除掉李氏父子。李渊得到晋阳乡长刘世龙的密报,觉得箭在弦上,不能不动手了,他先发制人,将王、高二人除掉。
义宁元年(617)七月,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反隋,计划乘着隋军大将王世充正在洛阳与瓦岗军激战,无暇西顾,乘虚而入迅速攻占长安,控制关中以号令天下。李渊表面上打出“尊隋”的旗号,宣布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率领三万甲士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
听说李渊起兵,杨侑连忙派大将宋老生和屈突通各自率精兵两万,分别驻守霍邑及河东郡,抵御李渊的大军。李渊兵至霍邑时,恰逢秋雨连绵,道路泥泞,不仅无法作战,粮草也成了问题。李渊动摇了,想撤军北还,被李世民劝阻。八月,李世民诱骗宋老生出城决战,然后两路夹击断了他的回城归路,攻占了霍邑。在河东,屈突通却凭借城高险峻,坚守不出。李渊久攻不下,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围困牵制对方,自己率领主力渡过黄河,直取长安。
李娘子威振关中
李渊有个三女儿,是原配窦氏所生。或许是继承了窦氏聪慧刚毅的气质,李渊的这个女儿才识出众,胆略过人,是女中豪杰。李渊共有19个女儿,可是都没有留下姓名记载,只能以她们后来的封号相称。这个三女儿就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早年嫁给名将柴慎之子柴绍。柴绍也是一名才能出众的将领,是隋朝元德太子的宿卫侍从。李渊起兵前,平阳公主与柴绍定居在长安。李渊派人秘密前往长安,想将他们两人召回山西。柴绍担心两人一起离开会惹人注意,独自离开又怕平阳公主有危险,一时犹豫不决。平阳公主却让丈夫赶紧先走,表示自己是个妇道人家,目标比较小,遇到危险也容易躲藏,到時候会有办法应对。
于是,柴绍立即独自启程抄近道奔赴太原。他在半路上遇到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一道加紧赶往太原。走到介休西南雀鼠谷时,他们得知太原已经起兵,三人不禁大喜。七月,李渊令李元吉为镇北将军留守太原,亲率大军起兵誓师出发。女婿柴绍兼领马军总管,大军一路上攻城拔寨,柴绍总是率先登城破阵,多有建功。后来他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屡建功勋,官至镇军大将军,封为谯国公。
柴绍离开长安后,平阳公主也迅速行动起来。她立即动身回到鄠县(今户县)的李氏庄园,改换成男子装扮,自称李公子。她悉数变卖家产,用来赈济灾民,招兵买马,很快便召集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当太原起兵造反的消息传来后,平阳公主决意招纳更多兵马以策应李家义军的军事行动。
当时关中一带群雄蜂起,很多地方豪强和聚啸山林的盗匪亡命之徒都纷纷打出反隋旗号。平阳公主凭着过人的胆魄和才干,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就将江湖上数支颇具规模和实力的队伍招纳到自己麾下。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人马有几万之众,其首领是西域商人何潘仁。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马三宝禀性机敏狡黠,不知他使了什么招数,居然神通广大地说服了这个实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胡人,让他心甘情愿地领着人马前来归附。
李渊起兵后,李氏族人遭到朝廷搜捕,李渊堂弟李神通由长安逃入鄠县南部山区。他联合了一帮豪杰,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起兵响应太原方面的行动,手下聚集了万余部众。平阳公主收服何潘仁后,便联手堂叔李神通一举攻下了鄠县城。接着,平阳公主又收编了周至的向善志和郿县的李仲文、丘师利等部人马,势力大增。
平阳公主似乎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她率领手下的义军多次击退长安派来讨伐的朝廷军队,之后又接连夺取了武功、周至、始平等县城,就连隋朝大将屈突通也曾数度败在她的手下。
平阳公主领导的军队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得到百姓的拥戴,人们都尊称她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从此,娘子军的威名日盛,远近很多人都来投奔归附。不久平阳公主便拥兵七万,其中有万余精锐,李娘子威振关中。
“可无巾帼赠男儿”
义宁元年(617)九月,李渊率领主力渡过黄河,平阳公主和李神通各自派遣人马去迎接李渊大军。李渊没想到,能干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片根据地,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忙派出柴绍带着几百轻骑去接应她。随后,平阳公主带着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在渭河北岸会师,两军联合作战,很快就攻克了长安。关中平定后,李渊将这个立下大功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更为恩宠和倚重,对她的赏赐也往往与众不同。
十一月,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李渊被封为唐王,任大丞相、尚书令,当然大权皆由李氏父子掌控。义宁二年(618)五月,李渊迫使杨侑禅位,定都长安,建立唐朝。
此时的唐朝,疆土其实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四周都是敌对势力。此后几年,李世民兄弟连续征战,先后消灭了占据陇西、在兰州称帝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以及割据张掖等河西五郡、不甘臣服于李渊、在凉州(今武威)自立为帝的当地豪强李轨。直到武德四年(621),割据中原的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被李世民在东征中剪除,唐王朝终于一统天下。
那个占据马邑称帝的刘武周给李唐王朝造成了很大麻烦。他联手河北起义军首领宋金刚,不断向南侵犯,多次打败唐朝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榆次、平遥、介休等城池,打得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丢弃太原,连夜携带妻妾逃回长安。拿下李唐的发祥地晋阳后,刘武周依然不肯罢手,再派宋金刚南下攻城略地,直至整个山西大部盡归刘武周,唐朝在河东只剩下晋西南一隅之地,弄得李渊都打算丢弃河东,谨守关中,不与他争夺了。
然而,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失去山西就会给中原和关中留下隐患。于是,李世民平定陇西后,随即挥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讨伐刘武周。在与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所部对峙了五个多月后,对方不仅锐气丧失,而且粮草耗尽,只好北撤。李世民率军追击,雀鼠谷之战俘斩数万,再经介休城的决战,一举消灭了刘武周的势力,李世民进军太原,收复了所有山西故地。
此时,平阳公主也已转战山西,率领娘子军来到咽喉要隘娘子关驻守,防止敌军从这里进犯李氏发家的山西大本营。平阳公主来到娘子关后,依托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同时加紧操练士卒,严阵以待。如今在娘子关东门内,桃河岸边有一处砖砌的高台,传说就是平阳公主的点将台。平阳公主在娘子关统兵期间,自己也常常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常备不懈。
民间流传平阳公主“米汤退敌”的故事。一次,河北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向娘子关发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见对方来势汹汹,一面派人向太原告急求援,一面指挥娘子军凭险死守。由于关上兵力不足,敌军数倍于己,情势十分危急,平阳公主焦急地思考退敌之策,她站在城楼上远望,急切地等待援军到来。
这时,她看到远方田野里一片片金黄色待收的谷子,顿时心生一计。她下令立即收割谷子,架起大锅熬制出大量米汤,乘着黑夜将米汤全都倒进娘子关前的壕沟中。第二天,敌军发现关前壕沟中流溢的黄色米汤,怀疑是积聚的马尿。同时又看见娘子关上旌旗招展,战鼓喧天,以为唐军援兵已到,生怕中了埋伏,便不敢贸然攻打。等到他们发现这只是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也真的赶到了,敌军只好悻悻退兵而去。
平阳公主的事迹鲜见于史籍。武德六年(623)二月初,史书上毫无征兆地提到了她的死讯,至于是病故还是阵亡,记载没有任何说明。只是说,李渊为她破例以隆重的军礼下葬,来表彰她的特殊功绩。当时有礼官提出异议,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于礼不合。李渊反驳说:“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在司竹园举兵来响应我的义军,她亲自手执金鼓,有平定天下的功勋,不是平常的女子可以相比的。她的丧礼怎么可以没有鼓吹?”平阳公主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她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主持军务,是一名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也是一名杰出的将领,当然可以享受此殊荣。
唐初的历史表明,从武德五年(622)六月到武德六年(623)年初,唐朝太子李建成正在河北与刘黑闼激战,并于正月将其擒杀。而娘子关正处于晋冀战场,平阳公主或许在此役中阵亡或伤重不治也未可知。
因为平阳公主生前德行良好,功劳卓著,死后谥号为“昭”,所以后世也称她为平阳昭公主。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有诗《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赞扬了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