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丝一竹,尽是江南

2022-05-31李长缨蔡小峰

音乐爱好者 2022年4期
关键词:丝竹乐团二胡

李长缨 蔡小峰

古人云:“流水不随人事去,尚余丝竹旧宫商。”过去人们常以“丝竹”一词指代中国民间音乐,“江南丝竹”作为江南一带传统乐种的活化石,如诗中所云,随着岁月人事的蹉跎,如潺潺溪流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江南丝竹脱胎于秀丽的吴越文化,明清两朝起,物产富饶的江南水地就有传统的“丝竹”合乐出现,并逐渐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近代以来,以乐会友、以乐成社的现象开始形成,以上海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成立的“文明雅集”“大同乐会”为代表,于江南的亭台楼阁、酒楼茶肆间,处处可闻丝竹之声。无论是在城市中文人雅士优雅华丽、细腻温婉的“雅集”,还是在农村吹鼓手气氛热烈、质朴简练的“庙会”,都活跃着江南丝竹的身影,江南丝竹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声音景观。

那么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声音符号之一,江南丝竹音乐究竟有哪些独到的韵味呢?它的非遗特性在今天的传承状况如何,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2021年,在“丝竹雅集会知音——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建团五周年音乐会”中,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携上海师范大学锦瑟民族室内乐团,以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基调,用江南丝竹代表性曲目、民乐经典曲目和较有新意的丝竹形式创作曲目,来展现江南丝竹的传统意蕴与当代新声,以一份灵秀隽永、清雅从容的演释,给出了满意的答卷。

音乐会以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当今鲜少听到的十八分钟完整版《行街四合》开场,这是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倾力五年打磨的几近失传的代表性乐曲。以前女孩出嫁的时候,嫁妆要排十里路长,然后吹打一路走到婆家,乐曲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场景。第一段行街开头的演奏,体现了大户人家端庄大方的做派。第二、第三段的慢板、中板伴随着抬花轿的节奏型,速度逐渐加快,气氛愈发热烈,好似放鞭炮。改编此曲的成海华教授精心还原了二十世纪街头巷尾江南丝竹原汁原味的连套形式和由慢到快的速度安排。舞台上,随着音乐的发展,演奏家们展现了从温婉内敛到洒脱不羁的音乐性格,快板段落胡琴、竹笛的加花轮奏紧接着笙和弹拨乐的后半拍,筋骨相连,你方唱罢我登场,叫人拍案称奇。乐团在结尾处还遵循传统丝竹演奏的习惯,加入了一段“小六板”,二胡的抛弓演奏使这段“小六板”别开生面。

紧接着的小曲《绣腔》犹如一小杯清雅秀丽的清茶,浓郁的沪剧韵味结合着音色细糯温婉的二胡,令人回味无穷。

八大曲中的《熏风曲》与《三六》短小精悍又最能表现江南人的性格。《熏风曲》又称《中花六板》,此曲是在有板无眼的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基础上,运用加花手法发展而成的,胡琴和琵琶在演奏时配合默契,洞箫若影若现、若即若离。在骨干音不变的同一曲调下,演奏家们根据乐器自身的特点加花发展,所谓“胡琴一条线,笛子打打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扬琴一捧烟”,就是民间对江南丝竹音色审美观的一种形象比喻。本场《三六》的演奏相较其他丝竹乐团速度偏慢一些,倒另有一番优雅从容的情调。

江南丝竹的传承和发展,在演释和创作方面与时俱进。音乐会的第二部分选取了两首创作和改编曲,本场音乐会的特邀表演团体——2017年成立的上海师范大学锦瑟民族室内乐团演奏了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映山红》,我们听到了熟悉的《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与《红星歌》的旋律,它采用丝竹的形式反复出现,二胡与弹拨乐分层次的轮番竞奏将主题推向高潮。

一段悠扬的排箫把我们带入了蒋薇富有意境的《云卷云舒》中。江南丝竹一般以二胡和笛子为主要乐器,但这首作品在开头与再现时加入了排箫,令人耳目一新。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把作品富有新意的曲风、配器、七声音阶不乏古风的意味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古韵新声”是对此曲最好的写照。

音乐会首尾呼应,最后以传统八大曲收尾。《六板·三代同堂》是一组以《老六板》为母曲加花发展的套曲,旋律从复杂到简单,速度由慢到快,好似祖孙三代轮番登场,相似的音乐素材尽显六板家族中的血缘基因,但不同的音乐形象又凸显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上海江南丝竹乐团的演释极有味道。乐曲由鼓板统领演奏,从最开始《慢六板》的一板七眼到《中花六板》的一板三眼,再到《中快板》的有板无眼,鼓板丝毫无误的计量是三首乐曲无缝衔接的基础。团员们配合默契,竹笛与二胡时而领奏、时而协奏,“抢挡、让路”之间好似乐器又有了不同的性格与生命力,支声叠制的织体与音响色彩的互补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你繁我简,你进我退”的音乐审美观念和中国人谦冲内敛的性格。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中,听一曲丝竹,让人放慢脚步,感受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整场音乐会既让我们感受了江南丝竹的传统,又展现了新一代丝竹人的创新意识和传承理念。虽然这些年轻的演奏家在江南丝竹传统演奏风格的掌握上仍需不断汲取民间的养分,但这无疑是江南丝竹音乐发展的一个良好开头。

的确,“非遗”需要传承,江南丝竹也需要与时俱进。正如成海华教授所说:“人的听觉和审美是会变化的,要吸引年輕人关注江南丝竹,就要使自身的演奏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从茶楼里自娱自乐的“合乐”到音乐厅中正襟危坐的“演奏”,江南丝竹如何在不失传统精髓的前提下与时俱进,需要新一代丝竹人持之以恒地思考与探究。

猜你喜欢

丝竹乐团二胡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滚烫的交响灵魂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