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石佛 别样神韵

2022-05-30吕丰昌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石刻雕像菩萨

吕丰昌

在南涅水石刻馆内,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仿佛穿越千年,虔诚地和这些形态迥异的石刻造像来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眼前这一龛龛看似不起眼的佛像,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段传奇故事。虽然有的雕像仅存一颗头,或仅有半身躯,有的雕像无头,手、足残损十分严重,完全失去了原本的面目。即便是这样,从那些残缺的佛像中,我仍然能想象出它原初的风采神韵。

世间不论是人还是其它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即便是佛也如此。释迦牟尼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菩提树下,他与白马告别的场面,在众多佛教石刻中极富寓意。龛中的释迦牟尼面相圆润,细眉弯长,双目低垂,满含笑意,一副慈悲为怀的神情。白马前腿下跪,正在用舌头舔舐佛祖的脚,表现出马与主人依依不舍的情景,十分感人。

他是穿越生死、大彻大悟、心灵解脱的智者。此刻,他正在沉思感悟成佛的过程被工匠定格在一方小小的佛龛中,被尊称为“思维菩萨”,其神情比世界名雕“思想者”更富有感召力。站在“思维菩萨”面前,正如佛家所讲境由心生。

孩童时的阿育王就用他的聪明才智——三童叠摞手捧泥土向释迦牟尼献虔诚。而年轻时的阿育王征战杀戮,残忍灭兄,统一了印度,当上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或许是出于对自己曾经的屠杀场面深感悔悟,晚年的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他所倡导的“对人要仁爱慈悲,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善事,要和其他宗教和平相处。”的佛法理念一直传承延续至今。

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身着轻薄袈裟,裸臂、双手胸前捧摩尼珠的阿难,一副闻法彻悟的形象。站在这位英俊的僧人面前,每每都会让人顿足多看上几眼,去回味他“我愿化身石桥”的经典爱情故事。

皱眉蹙额、阔口露齿、颈部青筋暴露、喉结突出、下颌陷回、表情冷峻,着贴体式内衣,外披薄质大衣,下着长裙,露足穿靴,阶梯式的衣纹,清晰明快,条理规则。如此形态逼真、体态高大的迦叶像,实为南涅水石刻中的精品。

生病的维摩菩萨坐在榻上,双膝跪地的文殊菩萨合拢双手提着鱼来看望他。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相信会感动着每一个到此的凡人。这一表现形式说明了佛教与当地习俗的结合,也体现了南涅水石刻独有的民间特色。

释迦牟尼和多宝“二佛并坐”的雕像虽然在云冈石窟也见过。但南涅水石刻的“二佛并坐”中,一佛把手伸出作礼让情态的造像却是极为罕见。这种雕刻思路或许是工匠添加了个人的因素,但又合乎常理。其形象更接近现实生活。

在民间乐器的伴奏中,我见证了百戏杂耍在南北朝时已经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爬杆、顶杆、倒挂、倒幢、软功、空翻,还有抛流星,踩高跷、抖空竹等多种高难度动作的杂技表演场景能在一方小小石龛四周被刻画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可见雕刻者的精湛技艺……

南涅水石刻馆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民间石刻艺术专题陈列馆,近千件石刻造像分为七个展厅。其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居全国之首。其石刻群像始凿于北魏永平元年,其间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六个朝代的传承延续,犹如一部卷帙浩瀚的史书和一幅古代生活的风情画。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中国文化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雕塑艺术史以及雕刻技术、服饰、设计、建设形制、书法、绘画等艺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南涅水石刻造像的惊艳面世,与河北曲阳石刻、山东青州龙兴寺石刻、成都石刻,并称为20世纪考古界四大石刻发现。

南涅水石刻造像群虽然是在云冈石窟的先导和影响下出现的,但它又不同于其它各地的石窟造像,它的造型对前代艺术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反映出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南涅水石刻造像,它不是远涉深山、剥崖凿窟的塑像雕刻,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凿石成锦。其在雕刻艺术上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技艺高低、刀风体派参差纷纭,表现了浓厚的群众性。如有的雕像布局单纯、刀工粗略,仅以平面和复线处理,不细修饰,手法简洁多样,造型和线条力求简练甚至舍其形而求其意;有的雕像从人物面部表情到衣纹线条挺劲公明,刀工流畅练达,显得神情自若,生动逼真,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南涅水石刻馆内的石刻造像分为碑文石刻、造像石塔、个体造像三大类型。大大小小造像有近万尊。

碑文石刻主要是作题记用的,有文像并刻和纯文石刻两种,都是北魏永平三年至北宋天圣九年积累的民间石刻艺术品。这些文字铭刻为南涅水石刻的分期断代及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依据,为研究当时佛教在晋东南地区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文字材料,也为研究当时本地区和全国的社会、宗教、艺术、书法、文字演变等,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佐证。

造像石塔多为方形四面开龛的石块叠垒成塔形,石塔每组5~7块,有的石塔近似圆柱形的八面体塔体,各面开龛造像,面与面之间明柱斗拱相连,浑然一体,实属国内罕见。每块石刻周围都雕有佛龛。佛龛式样丰富多彩,种类达十几种,有尖眉龛、屋形龛、圆拱龛、楣拱龛、树形龛等。龛内有佛像。每龛内除一佛像外,还分别衬有数目不等的菩萨、僧侣、力士。造像或赤足站立于莲台之上,或结趺坐于莲台,或讲经说法,或静目沉思,体态端庄,神姿安详,极具个性,再现了佛国人物和故事交汇的宏大场面。

个体造像有两类。其一是仅雕刻某一名号的佛教人物一身,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或金刚力士像等,姿式有立式、坐式、交脚式等多种。这一类型的造像高大者265厘米,小的不足20厘米。这些雕像造型各异,质感强烈,形态有的丰满圆润,有的清秀俊丽,有的清俊中透出丰腴,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代雕像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其二是以一石为材料,作整体构思,上部雕刻人物形象,如佛、菩萨作为主尊造像,两侧左右对称配胁待佛、菩萨像或弟子像,后部雕刻装饰性图案。下部像座上雕刻有护法金刚、护法兽、供养人等形象,又有铭文阴刻于座下或背面。这种形式的石刻为某种组合群体,融佛界于一石之上,有依山开凿之意,似为摩崖开窑造像缩影。

南涅水石刻造像群由于雕凿时间长,自然风格也不相同。早期的佛和菩萨的面相多半是半圆适中,飞天比较灵活不拘;中期的佛和菩萨的面相较前瘦削,两肩圆窄,身材稍见瘦长,趋向于所谓秀骨清相,服饰与前期无大差异,只是外衣下部的密褶多了,显得繁缛富丽。而后期的佛和菩萨面貌由瘦削转向丰腴,且比早期显得更圆。这些不同时期的造像以其精美、形式活泼、艺术价值极高,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被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教育基地,中央电视台拍摄成纪录片《中华之最》。

随着讲解员的一声“欢迎您下次再来!”又把我从千年梦幻中唤了回来。虽然对南涅水石刻馆的参观游览结束了,我的心还留恋在千年石佛中:在菩提树下,感受“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释迦牟尼大彻大悟;静心“思维菩萨”感悟成佛的过程;回味阿难“我愿化身石桥”的经典爱情故事;抚摸“二佛并坐”中多宝佛伸出的那只手,多想和他来一次人佛之间的亲密接触……其实,我最不舍的还是沉醉在悦耳动听的民乐伴奏中,欣赏那些原汁原味的民間百戏杂耍。

猜你喜欢

石刻雕像菩萨
中外石刻大不同
有奖问答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