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鬼
2022-05-30白卫民
白卫民
老李在单位工作几十年了,一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人也忠厚老实,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吝啬,大家常常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美德,有的说是聪明,但大多数说这是小气、自私、爱占小便宜。以至于老李在单位常常被别人瞧不起,也没有什么地位,人们背后都叫他吝啬鬼。
老李吝啬的心思还真不少,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老李在機关多年十分勤俭节约,令大家刮目相看。他经常看不惯那些年轻人大白天还开着灯,天不热就开空调,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主动上前关灯、关空调、拧紧水龙头,为此还多次和一些年轻人拌嘴。老李还有个习惯就是从未迟到过,每天早上到单位都是最早的一位,大家八点钟上班,他一般是七点半就来了,多次受到领导的称赞,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遵守纪律模范。时间久了,大家就发现,老李上衣口袋里总有个拇指粗的筒子。一次不慎掉在地上,被办公室的小赵捡到,小赵好奇将这个筒子打开才发现里面装个牙刷。老李脸一红,忙解释是家里停水才到单位刷牙的。老李早到的原因才被大家知晓,从此老李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了。
在家里,老李抠门的绝招也是令人望尘莫及的。别人洗菜的水随着水龙头哗哗地流到下水道,而他洗菜的水则流进一个水桶,用洗菜的水洗拖把,再用洗拖把的水冲厕所;洗澡时,他将刚开始流下的冷水用一个盆子接住,待水调好后再移走盆子,用这个水洗衣服。虽然自己家装有空调,但热天时候一般不用,跑到超市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大热天,他为全家每人准备了一把扇子,还说可以预防空调病,除非热得受不了,老婆孩子抗议才把空调开一下。
在社会上,老李的吝啬程度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老李去西安出差,为了节约十块钱的午餐补助费,早早就让老婆给他烙了几个坨坨馍,事情办完了已到晌午。于是,他走进一家饭馆,坐下就问服务员:“一碗面多钱?”“大碗五块,小碗四块五。”服务员热情地回答。他又问:“一碗面汤多钱?”“面汤不要钱。”服务员不假思索地说。老李不紧不慢地说:“面,我等会儿再要,你先给我来碗面汤。”服务员先是一愣,见老李掏出坨坨馍,小嘴一噘,极不情愿地端上一碗面汤。老李吃着汤泡馍,就着饭馆的大蒜和辣椒。吃完这碗泡馍,他打了一个饱嗝,不慌不忙离开了饭桌,临走时没忘记扯一张餐巾纸把嘴擦一擦。更有趣的要数他给亲戚寄信了,本来给外埠寄信要贴一块五的邮票,而他总是贴八分的,还将寄信人和收信人的位置颠倒写。邮局人员在分拣信件时发现邮资不够,就会将信件退回发信人,正好退到他需要邮寄的人那里了。类似这样的抠门事情一提起来一摞一摞的,时间长了,大家都在背后叫他吝啬鬼,他的故事也就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了。
老李全然不当一回事,依然笑呵呵地上班下班。这一年单位不景气,一部分人要提前退休,背着吝啬鬼名声的老李,就变成了这次提前退休的首要人选。名单一公布,有点儿失落的老李就把办公桌上的个人物品收拾完毕,和科室的同事们告别后,慢慢走出了办公楼。新来的一位同事立即收拾老李原来使用的文件柜,在一个文件柜的角落里,发现一个纸袋子,不知装了啥东西鼓鼓囊囊的,就将袋子里面的东西倒出,这时大大小小的发票从袋子里滑落出来,飘散了一地,“这是什么?”“是老李没报的发票吧?”大家边说边弯腰整理,“快看,这是一张慈善协会的捐款收据。”“这是地震灾区的捐款票啊!”“这是一张捐资兴学的收据。”“还有一张好像是汇款单的回单?”大家仔细一数,竟然有三十多张啊,有的几十元,有的几百元,还有几张上千元的,每张都有老李的名字,时间跨越了十几年了,粗略计算五万多啊!
“快看,老李还没走远。”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齐刷刷拥到窗前望去,只见“吝啬鬼”老李手提着自己的物品,佝偻着腰,慢慢地走着。在阳光斜射下,他的身影在人们视野中显得越来越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