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艺术赏析

2022-05-30张萍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念奴娇怀古周瑜

张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苏轼因被贬流居黄州,看到黄冈赤壁不由得感慨万千,追忆古今,留下了此词作。词中用豪迈的笔法描绘了赤壁的雄奇壮阔,歌颂了三国时代的周瑜,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同时将写景、怀古、抒情紧密地融合起来,使豪放词纵横古今、意境开阔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因其具有触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而被称为“古今绝唱”。苏轼的词作,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其词有时以形写神,放笔直取,便也会有“句读不葺之诗”,有的内容也颇为普通,就仿佛满是泥沙的江水,虽然并不清澈,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彰显出江水的恢宏。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特色赏析

(一)虚构映照真实,架构艺术时空

苏轼通过文学来描述社会生活,通过纪实和虚构的写作手法来客观体现人情世态,尽管视角不同,但对世情、人生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作品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生活环境、人生遭遇的不同使作品在语质以及语色上均会有所差异。无论其外在特征是什么,“言为心声”都体现了作者的真性情。正值官场上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的年纪,被贬黄州,对苏轼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既然事实不能改变,那就只能用创作诗词来发泄心中的苦闷。黄州赤壁本属于自然景观,苏轼未来此之前,并未真正走入人们的眼帘,而经过苏轼的描绘,成为托物言志的载体时,便充满了勃勃生机,甚至可以说是苏轼成就了赤壁的山水。

单从词牌名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着这壮丽的赤壁,感慨万千,勾起了对古人古事的怀念。当然,言己言今依旧是怀古的终极目的,说起赤壁,就会让人联想起“火烧赤壁”,不过,从词中的“人道是”就可以看得出来,赤壁并不是发生历史事件的地点,所以这里是苏轼借用了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文学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此种借虚写实的手法,直接将艺术空间架构于虚拟、现实之间,从眼前的景色中,苏轼想起了古代战役,想起了那些参加过这次战役的英雄们,如此寄托于文字中的内涵也会清晰明了。眼前的景物是真的,赤壁只是一个虚构的历史场景,两个地方相映成趣,既有现实,又有幻想,赋予作品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如苏轼所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将现实与梦境相融,创造出丰富的艺术空间。

(二)历史对接现实,寄托思想情感

苏轼在赤壁上看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色,心中激蕩,情不自禁,这是一种复杂而又多样的情感冲击,是他自身的生活遭遇所致。在抒情方法上,苏轼没有采用笔触式的笔法,而是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把景物和感情联系起来。

站在赤壁山水之前,看着奔腾的大河,苏轼想起现在的自己,心中百感交集。生命的个体在日日夜夜中逐渐衰老,“早生华发”。虽然山水、清风、明月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没有穷尽,但人的一生实在太短了,匆匆而过的人,又能享受到几分?看到这“江山如画”,苏轼不由得想到了“多少豪杰”,这些都是在历史上作出丰功伟绩、留下赫赫威名的英雄。于是,苏轼将镜头从现在一直延伸到了三国的混乱年代,以及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战争是无情的,让百姓陷入生灵涂炭中,不过,乱世中的战争也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赤壁一役,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脱颖而出。

历史上的人,都是在为国家出谋划策,而他呢?和周瑜比起来,苏轼却是感慨万千。岁月冲刷,英雄难留;光阴流逝,功业未就。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英雄一比,又怎么能缓解沮丧?古代做大事的人,不仅要有非凡的才能,还要有毅力。但是,残酷的现实让苏轼陷入了困境,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挣脱。怨恨和失望要想办法化解,于是,“人生若梦,一樽还酹江月”,就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追古思今,从文字中走出的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雄豪杰;赤壁之上,站着一位一心想要为国效力,却被朝廷抛弃的失意者。周瑜是成功的,苏轼是失意的,两相对比,苏轼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写在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

(三)以古说今,营造艺术氛围

历史与现实是不同的时空,而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二者完美结合。这样的处理,除了要表达情感,还要考虑到营造艺术气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有无数人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启发,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而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也在以他们的方式打开全新的历史篇章。古人与今人,尽管身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但在精神、情感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接续、互相解释的功能。当然,以古人为镜,依旧要以古鉴今作为核心。

苏轼在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也采用古今互释的手法进行布局,描写周瑜的成功,其实是为了衬托自己的失败,借由描写战争的惨烈来对照心中的苦闷情绪,通过异质对比、同质映衬的方式营造出浓郁和沉闷的艺术氛围。然而,从一生的角度来看,对修道者、乐天的苏轼而言,虽然人生的挫折让他暂时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但他对这个世界还是抱有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在苏轼的人生道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他的乐观和豁达,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便用诗句“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总结完自己的经历。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苏轼在描写周瑜的时候,不仅是为了反衬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哀伤和痛苦,同时也有自己如果不放弃,一定会达到周瑜的高度的含义,很明显,这是苏轼的一种深沉的寄望。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征赏析

元丰三年二月初一,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来到了黄州,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长江旁的一个无名小镇,地处偏僻,苏轼在这里过着清贫的日子,与亲朋几乎没有往来,却也是远离了政治的中心、纷争的权势、复杂的人际,再加上田园美景和淳朴的人情味道,使苏轼得以重新平静地审视自己的心。他回首往事,收起了所有的浮躁、紧张和愤怒,取而代之的是温暖、亲切、纯粹,轻松地超越了生活的高度和对文学的理解。涅槃重生后的苏轼,面对黄州赤壁奔流不息的江水,写下三首词作,其中之一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并且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绝唱。

(一)思想情感豪放

情绪是否充盈,取决于表达的情绪是不是出自真心。苏轼词作的豪迈之处,正是体现在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不加雕飾。苏轼借助壮丽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豪情,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苏轼还热烈地赞美了三国时期的周瑜,情感充沛而热烈。但在赞美过后,他的情绪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对自己年事已高依旧无所成就的感慨,这便是苏轼被贬居黄州的真实情感写照。这样的对比不仅没有削弱词中的豪迈之气,而且更加突出了苏轼对“本我”的表达,促使词的豪迈之气更加强烈。苏轼从少年时的欣欣向荣,到青年的风风雨雨,再到晚年的大起大落,正因为他经历过这酸甜苦辣的洗礼,所以他才能有这样的感受,才能融豪迈于词中。虽然与苏轼相隔千年,但或许是生活在同样的文化底蕴当中,苏轼的诗词让人读来总会升起亲近之感。苏轼的文字有一种魔力,浩瀚、明净、纯粹,看着他写下的一字一句,那个倔强、诙谐、洒脱、落寞的居士,他的一颦一笑,一声声叹息,都能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

赤壁上的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赤壁上还有一位苏轼钦佩的英雄。“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三国历史中的人才众多,其中最让苏轼向往的当属周瑜。“遥想”作为引子,将写作重点放在描写周瑜的“雄姿英发”上,“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将周瑜的不凡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美人衬托英雄,用大敌当前的沉稳来表现周瑜的气度。面对着壮丽的风景,想起了英雄的无限风光,苏轼的心情岂能不旷达?然而,在苏轼的豪迈中,却融合了一种复杂而又细腻的感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在此感受到了生命的衰老,自己却没有什么成就,与周瑜年轻时的成就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早生华发”,饱含着诗人的千言万语,从字面上看,苏轼的情感是负面的,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品味到他旷达的心胸,毫不做作地以直接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释放情感,这便是思想情感层面的豪迈。苏轼感叹周瑜纵然纵横天下,却也难逃“浪淘尽”的宿命,“人生如梦”定充满期许、无奈,之后眼前的“江月”才是永恒,因此,苏轼的豪情,是在大喜大悲之后才会有的超然。热爱和称颂、哀伤和超然,整个词的情绪跌宕起伏,变化非常丰富,反映了苏轼的真实情感以及现实境遇。在苏轼看来,真正的豪迈并非面对大自然、英雄时的无限惆怅,而是历经人生的挫折坎坷之后,体悟“人生如梦”,却仍宁静淡泊、坦然面对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超然。

(二)时空观念豪放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采用时间与空间转换的方式,让自己的情感宣泄变得淋漓尽致。苏轼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在无限的时空中对生命、自然、宇宙展开深刻的反思。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苏轼在“英雄”和“自我”的反衬下探求自己的生命之路,在时空转换中,既显示出其博古通今的才能,又表现出其深邃的思维,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心灵的自我修复。词的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能彰显出时空观念的豪迈,这一句开篇雄浑大气,以长江作为写作切入点,打造出广阔的空间视野,“千古风流人物”又继续将笔触拉回历史人物上,尽显时空观。这两个场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为苏轼的抚今追昔奠定了基础。苏轼借助“浪淘尽”,一方面是要表达自然水流的冲刷,另一方面也是要写出历史的冲刷,那些对时空观念有着深刻理解的词人,都明白生命中既会有荣耀时刻,同样也会有壮志难酬的阶段,但这一切终会成为过去,唯一不变的就是“江月”。立足于时空背景下对照古今,苏轼在感叹现实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生命的彻底理解,显示出了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崇高和开阔。眼界与心胸超越时空的基础,正是由于苏轼心胸宽广,所以才能将广阔的时空背景完美融入到词作中,在时空的转换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对现实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三)音律节奏豪放

明代徐师认为词应“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这也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遣词造句方面最为显著的音律特点。正篇词在节奏、韵律方面都符合词牌名的总体要求,而且结合需求作出了一定调整,苏轼通过平仄、节奏的变化,将心中的豪迈之情深刻地融入字字句句中。

词的上阕采用高起低回的写作方式,在平稳的过渡中变得激昂而热烈,将浩然之气展现得更加生动,下阕的意境起初是纵横奔腾,后来逐渐收紧,逐渐浓厚,最终转向旷达、宁静、悠远。词中所用到的“去”“物”“发”等均属于发音短促洪亮的字,让人读来顿感铿锵有力。以“物”“壁”“雪”“杰”“发”“灭”“月”作为韵脚,经分析可以了解到,这些词都是入声韵,读来有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感觉。《念奴娇·赤壁怀古》着重强调了节奏韵律的豪放,苏轼将音律之美与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合起来,既展示出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出精湛的文学技艺。词虽然是由普通汉字所构成,但是衔接起来却又非同一般,苏轼通过对字、韵的精准把握,将文字、画面、音乐三种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动人心魄、吟咏连绵、豪迈大气的作品。

综上所述,“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苏轼通达、淡泊、恒久的人生观,使他在历史上熠熠生辉。苏轼的人生道路是曲折、艰辛的,我们本以为他的人生会充满忧伤,悲叹会变成别人的生活主题,但他却总是带着笑容,活得更好,活得更轻松。苏轼是真正的智者,他在赤壁上顿悟了人生,领悟到生命真谛,然后他便诗意地、睿智地生活着。他还教导后人,始终保持一颗旷达之心,勇敢迎接人生中的风雨坎坷。《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古今、雄浑壮阔、苍凉郁勃,让人读来便会被带入到江山如画的景色画卷以及深沉的历史思绪中,进而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无尽的感叹与思考,且集景物、人事、哲理于一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只有真正读懂这些,我们才能体会到苏轼的真性情,感受到该词作的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

念奴娇怀古周瑜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清晏园怀古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上都怀古
念奴娇 ·白衣兴颂
翠云廊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