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庭筠诗词中的色彩词汇运用
2022-05-30闫雪
闫雪
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其诗辞藻华丽,尤其爱情诗多运用色彩艳丽的词汇。但了解温庭筠其人后,发现他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诗词,而其中也更多为清淡色彩。当前学者研究温庭筠大多从其诗歌风格着手,分析其不同题材中的风格表现,或者从温庭筠本人出发,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诗作,而较少关注其诗中的具体色彩词语。
一、诗词中色彩词汇的运用
(一)同色系运用
温庭筠的乐府诗中多运用艳丽色彩,他对六朝的乐府诗和李贺的乐府诗特点有所吸收、借鉴,并改造了六朝清新朴素的乐府民歌,又有清新秀丽之感。
温庭筠的诗中多用“红”“金”等同色系色彩。例如,《偶题》中的“红垂果蒂樱桃重,黄染花丛蝶粉轻”,诗人观察到果园中红红的樱桃和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将诗人的慵懒、无聊展现得淋漓尽致。《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条》中的“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绿柳、金线使人明晓这是描写春天的景。春柳与苏小小此等美人交相辉映,显得春柳更美。
除了自然景物的颜色描写外,温庭筠的诗中还常常用“红”来描写女子,如《晓仙谣》中的“银河欲转星靥靥,碧浪叠山埋早红”是清新之红,《汉皇迎春词》中的“春草芊芊晴扫烟,宫城大锦红殷鲜”是金碧辉煌之红。更有血之红,如《塞寒行》中的“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读之使人深感痛心。温庭筠作品中的“红”更多的是一种对红颜易逝的惋惜哀叹之情,如“锦叠空床委墮红,飔飔扫尾双金凤”和“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而随着诗人的境况遭遇的低迷,诗中的意象描写也有所变化,不再是享受声色犬马,纵情山水之间,如《塞寒行》中的“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诗人处在边塞,深感生活环境的艰苦,“黄”字足以让人想象到此处干燥、恶劣的环境。
(二)对比色运用
温庭筠的作品中有很多色彩在一首诗中出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如《遐水谣》:“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干。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白霜、黄风描写出战场的苍茫,战士们身着铁甲,扶着“黄金鞍”,与将军们身穿裘衣仍“无暖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战士们肃穆而带幽怨的复杂感情。《春洲曲》中有“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描写了江南风景的清新秀丽,远山如黛,“绿”和“红”的对比描写仿佛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湿润的春天。
除闺怨诗外,还有闺怨词,如《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这首词对色彩词汇的运用着重在下阕,上阕虽未有色彩词,但那些景物都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幅画面。“玉楼明月”“柳丝袅娜”“草萋萋”“金翡翠”“香烛泪”“残花落”“子规啼”,勾勒出极美的景色,但越美就越显得不真实,所以最终“残梦迷”。前两句入梦,最后两句梦醒,梦醒后主人公仍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温庭筠的诗通过多种色彩的对比描写,常常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如《吴苑行》:
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绿窗中起。
吴江澹画水连空,三尺屏风隔千里。
小苑有门红扇开,天丝舞蝶共徘徊。
绮户雕楹长若此,韶光岁岁如归来。
前六句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荒废的小苑中,梅花自生自灭,却结出了青青的梅子,苑中有一对漂亮的雉鸟双宿双飞。站在窗前向外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再往远处眺望,吴江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水天相接。三尺的屏风围成了一个狭小的世界,好像千里之外的事情都被隔绝了。荒废的小苑中有一扇红色的小门还开着。天空中飘舞着白丝和蝴蝶一起飞来飞去。一个破败的小苑,被温庭筠写得如此美,“青”“绿”“红”等的色彩描写使整幅画面更生动形象。这首诗表面上虽写了荒废的一个小苑,但实际上却寄托着诗人内心对晚唐社会的期望,希望未来的国家不要像这荒废的小苑一样破败。从这首诗中也可看出,温庭筠并不是只写闺情诗,他也会忧国忧民,想救国济民。
《侠客行》中的“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描写了晚唐中少见的侠客精神。宝剑像波光粼粼的水一样闪着寒光,“黯如水”说明了其锋利。而这宝剑上沾染着“红”血,剑身微红,说明已立下不少功劳。诗句表面上虽是写宝剑,但实在写侠客的风姿,一个有着豪迈气概和高大形象的侠客跃然纸上。
二、诗词中色彩词汇的作用
(一)描摹景物,刻画人物
温庭筠的作品中多有描绘春天景色,蝴蝶、柳树、花等景物常出现在其诗词中,如《偶题》《惜春词》《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条》《吴苑行》《黄昙子歌》等。
温庭筠出身官宦世家,心中始终想要光耀家族,虽多次科举不第,但他仍然热爱国家,为命运多舛的国家担忧。他曾到访边疆,对边塞的风光也有所领略,如《回中作》: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景物的诗。第一句写苍茫的天空中有一些迷蒙,为整首诗奠定了忧愁的感情基调。第二句写登上高楼听到号角声,原来诗人在边塞。第三、四句诗人不禁想起荆轲辞别太子丹的画面。第五句继续进行环境描写,远远望去一片辽阔,但草木萋萋,暮色苍茫。远处的山顶上燃起烽火,更衬托出北方秋天的萧瑟。第七、八句说明了此地天气的寒冷。“苍莽”“寒空”“草暮”等用来描写景物颜色的词,不仅给予了景色鲜活生动的色调,还为诗中的感情色彩奠定了基调。
较为特殊的一首诗是《清明日》: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虽着笔清明节,但诗人却一如往常地使用了他所擅长的华丽辞藻,选用的颜色是“红”“绿”“黄”一类的艳丽色,全诗描写了早春的美丽风景和人们踏青的喜悦心情,画面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不似其他写清明节的诗,或多或少会带有伤感的情绪,这首诗通篇都是喜悦的心情。
温庭筠的诗作中爱情诗居多,正如前文中所说,温庭筠的诗中常用“红”指称女子,同时也多用色彩词语刻画其女主人公,如《湘宫人歌》:
池塘芳意湿,夜半东风起。
生绿画罗屏,金壶贮春水。
黄粉楚宫人,芳花玉刻鳞。
娟娟照棋烛,不语两含颦。
这首诗运用了“绿”“金”“黄粉”等色彩词,前四句写景:下过雨后地上的草儿渐渐湿润,女主人公清楚地知道半夜起风又下雨,直到天亮能看清屏风上的画儿,这一夜女主人公整夜无眠。虽无人物,但令人觉得人物无处不在。后四句写人:女主人公脸上的脂粉、头上戴的玉饰都还整齐地保留着,独自一人看着棋盘思念一个期望不到的人。整首诗刻画了一个渴望等到意中人的痴女形象,颜色词的运用更从侧面说明了其思念离人的痴情,一身盛装打扮未有揉损。这首诗表面上虽是写宫女对封建统治者的怨怼,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温庭筠的闺情诗也有描写民间女子的,如《会昌丙寅丰岁歌》歌颂的是太平时期长安西郊农村的丰收景象。“丰茸单衣麦田路,村南娶妇桃花红。新姑车右及门柱,粉项韩凭双扇中”是描写农村娶新妇的场景,“桃花红”“粉项”这些艳丽的词用在此处,刻画了一个容貌美丽的新妇形象,更突显了此时此地的丰收场景令人感到欢愉。还有,《烧歌》反映的是农耕生活。诗中的“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描写的是放火烧野草的画面,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盼望着丰收,但最后“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则描写了一位因为风吹日晒的劳作而容貌被摧残的农家妇女,直接指出国家税收过重,诗人为农民发声,强烈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贪得无厌。
(二)深化主题,表达感情
色彩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国家、民族的客观影响和作者审美意识的主观影响。唐朝政治、文化环境较为自由,给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如《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这首词是写思妇离情的。上阕写女子的形象娇美,雍容华贵。下阕的“翠”“金”不是为了修饰女子的佩戴饰物的华贵,“花满枝”也不是为了展现美景,而是重在以饰物和美景来渲染女子的伤感之情。金钗暗示了女子和心上人情比金坚,“蝶双舞”反衬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应为“月明花满枝。心事竟谁知?”倒装更强调了女子的心事无处诉说,更加深了女子心中的孤独寂寞之感。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一种含蓄美,将伤感藏在美景、主人公心中,使得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
温庭筠生在晚唐,统治阶级已日渐衰败,因此他也多有抨击统治者、贵族的诗作,如《夜宴谣》:“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以往那些华丽艳美的词在此处不是为了形容女子的貌美和描写美好生活,而是通过描写晚唐时期贵族们纸醉金迷、奢华的夜生活,来表达诗人对统治者强烈的批判和谴责。
而《锦城曲》则与上首诗不同,其中的“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采用了“黛”“雪”这样沉郁的色彩词,描述了丝织女工恶劣的生存环境:高耸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积雪常年覆盖,更显寒冷,而上山路途蜿蜒曲折,女工们被困在了这里。“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写女工们织出的锦之美丽,诗人将锦比作天上的霞,将锦上的花纹比作了满山绽放的杜鹃。这里既是赞美锦,也是赞美女工们的心灵手巧,但织出美丽的锦背后却凝结着女工们的血,表达了诗人对女工们的同情。
还有赠别诗,如《西江贻钓叟骞生》中“晴江如镜月如钩,泛滟苍茫送客愁”写了黎明时分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如镜的水面、朦胧的月色、苍茫的楚江,为整首诗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
三、温庭筠诗词中的清淡色彩
温庭筠的诗词大部分色彩浓艳,但也有清新俊雅的。他作为一个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文人,积极入世,有着深重的社会责任感,但往往事与愿违。题材主要是咏史怀古、赠别、边塞诗,这类诗词不似乐府诗的浓艳,而是清新俊雅。如前文中提到的《回中作》不仅仅是描写边塞生活的,而且其中还蕴含着诗人的抱负不能实现的遗憾。又如《边笳曲》: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
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
这首诗一改往日浓艳的宴飨歌乐诗,描写了塞外荒凉的景象,“黄云”“白草”描绘出了边塞一片苍茫、荒凉,烘托出了边关戍守将士内心的凄凉之感。后四句说戍边将士距离家乡“江南”遥远不能归家,而家中的妻子还在盼望丈夫。这首诗诗句清俊峭拔,与盛唐的边塞诗风格接近。
温庭筠五次参加科举但都未考中,一生仕途不如意,于是寄情山水,选择逃避现实,这类诗与浓艳诗区别最大,如《题李处士幽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煙碧草春。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前六句描写了李处士头戴玉簪和白色头巾,幽居的房屋墙壁上爬满了红色蔷薇,此地清幽雅致,李处士清心寡欲,怡然自得。诗人也想像李处士那样与世无争,放下建功立业、经世济国的梦想,过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这类诗透露着清雅幽致,仿佛与浓艳的诗风不是出自于一人之手。
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引人注目,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加上作者主观的生活际遇则更显不同,自然景物更带有感情色彩,不再是纯粹的景象。所以,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为作者表达感情增添多种可能,也更显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