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饮琵琶马上催”该作何解

2022-05-30卫燕红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沙场号角将士

卫燕红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无数经典名篇铸就了诗歌在中国文坛上的不朽丰碑。这无数的经典名篇中,又有一些出众的篇目,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甚至被收录于中小学教科书中,成为滋养孩子们成长的必读篇目。但不是每一篇都浅白易懂的,孩子们总要追问一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就应该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并逐字逐句准确地教授给学生;作为语言文字学者就更应该在文本字句的斟酌上下功夫,为诗词文化的普及和爱好者深入学习提供準确可参考的注解。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堪称经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歌描写了一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的军中盛宴,正值将士们笑谈酣饮之际,画风突变,敌军突然来袭,出征在即,盛宴难续,有人不免慨叹,醉倒(醉后战死)在战场您也别觉得可笑,古来征战沙场战死是平常,又有几人能得以保全性命?诗中第一、三、四句都不难理解,唯有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让人不敢妄下断论—正要喝酒时,是助兴的琵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声声入耳,同时又有敌军的马蹄声催人出征吗?(推论一)是西域的乐器琵琶本来就是在马上演奏,这马上弹响的琵琶声为盛宴助兴,正要喝酒却听闻敌军来犯催我出征?(推论二)是这马上弹响的琵琶声作为出征的号角,催促正要喝酒的我军停下盛宴,抓紧出征?(推论三)是来犯的敌军在马上弹起琵琶,我军正要喝酒,而军中号令却催促出征?(推论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为了厘清此诗句的准确意思,我们姑且按问题提出的顺序将其设定为四个推论,并逐一分析。

笔者查阅了诸多文献,前辈学者的认识各有不同,如韩兆琦、杨业荣认为军中奏响琵琶是催促出征之意;王文渊认为琵琶是催战的号角,“催”是催人进军;富寿荪等学者认为“催”作“侑”义,指音乐侑酒,即琵琶在军中宴会时起助兴的作用;廖仲安《“欲饮琵琶马上催”小辩》中认为当军中的琵琶马上弹奏起从军、出塞之类的乐曲的时候,自然就意味着催促征人出征,并不一定只有“号令之具”才有催人的作用;张书柏、钟敏《王翰〈凉州词〉解析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认为“催”是急促的意思,这里是用急促的琵琶声代指西域的敌人;马大君、黎维安则认为琵琶是催促上马出征之意。

笔者认为,要疏通该诗句诗歌乃至整首诗的真正含义,一定要厘清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琵琶是助兴的乐器还是催征的号角

部分学者认为“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意为正想饮酒的时候,军中奏乐催促出征了,这虽未明确琵琶是催征的号角,但意思很明了,即认为琵琶是催征的号角。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一)琵琶的由来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南北朝时,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琵琶中的一种)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中国。到唐代,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

(二)琵琶的应用

在唐代,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参与、助兴,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就是宴饮时使用琵琶和羌笛之声助兴的场景。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琵琶之声的扣人心弦作了非常精彩细腻的描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外,在绘画、壁画等艺术形式中,乐队演奏的场合、宴会的场合,琵琶演奏的场景随处可见。例如,敦煌壁画中就有大量的演奏琵琶的场景和形象,第一百一十二窟中的形象更是非常典型的演奏琵琶为宴会助兴的画面。相反,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抑或是其他艺术形式中,琵琶在战场上出现或是作为催征的号角的情况笔者尚未见到,因此,我们不能妄下断论,认为琵琶即催征的号角。上文我们的推论三、四可以排除。

二、琵琶是否与战争无关

琵琶既然不是催征的号角,那么诗中“欲饮琵琶马上催”是否与战争毫无关联?部分前辈学者回避“马上”二字,谈琵琶在诗文中的意思,认为“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琵琶是军中歌舞或饮酒时伴奏的乐器,与战事紧急或催促出征毫无关联,笔者认为不妥。

首先,琵琶与“马上”的关系,可以解释琵琶与战争的关系,亦关乎琵琶演奏的特点。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称琵琶为马上所弹奏的乐器,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在马上弹奏琵琶本就是这西域乐器的独特演奏风格。该句以文本正常语序写作应是“欲饮马上琵琶催”,只不过因诗歌创作的独特性,语序多有倒装情况。

其次,《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弦鼗而鼓之者。”据晋人傅玄的《琵琶赋序》记载:“杜挚以为羸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因此,琵琶也是百姓借以抒发反战情绪的乐器。

所以,琵琶虽不是催促出征的号角,但是当军中马上弹奏起从军、出塞一类令人心情悸动的乐曲时,未尝不可引发聆听者有关战争的思考和感慨。且自古军中乐曲,无论场合,演绎战争场景的作品颇多,耳熟能详的如《十面埋伏》等,不胜枚举,听众听到诸如此类表现或剑拔弩张、刀光剑影,或气势磅礴、士气激荡,或英雄末路、慷慨悲歌的声音,心情的起伏自不必说。“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催”就是由琵琶声引发的心情的跌宕变化,本来是军中宴饮,但突生紧张情绪,仿佛前方敌军来袭,琵琶声声催促沉浸在宴饮中的将士们即刻出征。《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此类史料恰恰可以佐证,军中宴饮演奏有关战争之乐,可引发将士心情悸动。因此,上文的推论一也不够准确。

三、作者诗歌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推论二—“马上弹响的琵琶声为盛宴助兴,正要喝酒却听闻敌军来犯催我出征”可以作为诗句的准确注解吗?从上下文的关联角度,我们分析,下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写有关战争的感慨,似乎推论二有足够的理由成为诗句的准确解释,但是,再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笔者认为亦不妥。理由如下:

(一)历来战争诗常以反战为主题

联系首联,“葡萄美酒夜光杯”,酒品醇香,酒具精美,再加上音乐歌舞的助兴,这必是一场规格极高,排场极大的盛宴,军中如此之盛宴,十之八九都是庆功会,作为庆功会怎么可能是在不了解敌情,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随便开启的呢?再联系颈联和尾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果是盛宴举行时突然战事告急催促将士们出征,那么将士们在命悬一线之际,还有心思贪杯,甚至不惜醉卧沙场,因为反正古来征战也是九死一生,诗歌的主题思想岂不过于消极,是要讽刺这些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吗?从写作意图上分析是说不通的。

(二)虚实结合摆脱诗歌写实的局限

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法。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在实境描写中巧妙加入虚写可以摆脱诗歌写作的现实场景局限,充分调動想象,丰富写作的内容,扩大写作的意境,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中国古典诗词中虚实结合的案例不胜枚举。

唐诗中不乏表现诗人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慷慨志向的边塞诗,也不乏表达珍视生命、反对战争、祈求和平安宁情怀的战争诗。这些作品或激情澎湃、或引人深思,至今为人们所喜爱和推崇。而这些诗作普遍的写作特点就是虚实结合,如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都是运用虚写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奔赴沙场、建功立业的作品。再如,高适《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张籍《征妇怨》中的“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殁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等,虽说陈述的是实事,但也加入了想象的成分,虚实结合,更充分拓宽了诗歌描述的画面,反映了戍边将士有去无回的悲苦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深深的厌恶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再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本是一首曲子,在这里被拆开来用,构成一种幻境,仿佛风吹来的不是幽怨的乐曲,而是一片一片飘落的梅花,这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声成像,与前两句的实景相互交错,营造了一种美妙辽远的意境。“借问”两个字,将戍守在环境恶劣的边关的将士们的心拉回到自己的家乡,那里梅花飘落,那里亲人盼归,那里是心的方向。由实景的吹笛,引发联想,虚写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含蓄委婉,摇曳生情!

同理,联系王翰的《凉州词》,既然军中演奏战争题材的琵琶曲作品可以引发将士们的心情悸动,从而联想到战争来临的场景,那么此处就很有可能是虚写。诗人想表达的是:听到战争主题的琵琶曲时,将士们不由得想到征战沙场的场景,心生紧张情绪,又引发无限感慨,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喝醉了遭到敌军来袭,醉倒在沙场上您可别笑话,自古以来,在外征战的人不是死亡就是伤残,没几个人能全身而回的。诗人是想借此虚写来控诉战争残酷,它扼杀生命的同时,也给将士们内心带来莫大的伤害,再欢乐的场合,其实内心都不能尽情地放松,总是有些许的紧张情绪。诗人从开头盛宴的绮丽隆重、欢快热闹,写到结尾将士们的看似调侃,实则自我宽慰之语,从描绘眼前无限乐景突然转陈心中无限悲凉,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结合,将士们的悲壮和战争的残酷一览无余!沈德潜选注的《唐诗别裁》中分析此诗时称:“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也有类似的注解:“故作旷达的话尤见其内心的悲愤。其声促,其意苦,也是一首反战的诗。”理解了诗人的写作意图再看整首诗,后两句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由以上推论可见,“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琵琶是马上弹奏的乐器,此处应理解为军中宴会时有乐手在马上演奏琵琶助兴,不是催促将士们出征,但演奏的乐曲主题有关战争,这让参加宴会的将士们不觉心生紧张情绪,从而生发出有关生死的感慨。

笔者尝试将此诗作了一番新的注解,希望能对此诗的研读者有所助益:盛宴上醇香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伴随着马上响起的琵琶声,其乐融融,军中将士们正要畅饮时,这乐曲激越的旋律仿佛催人出征。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醉卧在沙场上,也请您不要笑话,古往今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全身而退,平安返乡呢?

猜你喜欢

沙场号角将士
吹响王之号角
时代之音,国之号角
号角响起,准备出发!
2017,朱日和沙场阅兵
五十万将士换一匹马
将士答“到”
强军梦——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沙场点兵
“中纺传媒”吹响进军海外号角
沙场大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