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芋面饼

2022-05-30刘运德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小厨面饼粗粮

刘运德

国庆期间,界首市作协顾问李洪顺邀我和几位文友到“粗粮小厨”聚会,意在品尝粗粮食品,我欣然答应。

“粗粮小厨”位于界首市中原路“雨田华府”小区楼下,八间门面房收拾得干净、整齐,门楼上挂着“粗粮小厨”四个金黄色的大字和“那年·那味”的宣传牌匾。二十余间客房都以大豆、玉米、高粱、芝麻等杂粮命名,墙上贴有宣传各种杂粮食品的图画,使人一进入店内,便有回归农村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亲切感!

我们来到“红芋包间”,宾主刚刚落座,服务员便将粗粮佳宵端了上来。放眼观看,模仿农村生活用品筛子、簸箕、菜篮等造型的瓷盘、竹具、柳编内,装着各种杂粮和野菜做的食品、菜宵,丰富多彩,令人垂涎欲滴。特别是一盘黑色的红芋面饼,大家如见珍品,争相分享。我好不容易得到半块,细细品味,筋拽、清香、甘甜,思想的翅膀不禁飞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回忆起母亲的那半块红芋面饼的故事……

那时,我们家乡的百姓只能靠红芋度日,后来连红芋也得不到保障,人们便挖地里的野菜度日。

记得1960年的夏天,我放学回家,跟着母亲去食堂吃饭,接到一个红芋菜饼和一碗清汤,三五口就吞下了肚,然后,反复舔碗边的汤水。母亲看到我的饿相,无奈地叹口气,默默地把自己的一个饼掰了一半递给我,说:“孩子,吃吧!”

我当时心里一震,看到娘自己也只有一个饼,还要到生产队干活儿。肯定比我还饿,便沒有接,摇摇手说:“娘,我吃饱了,你自己吃吧!”

母亲叹口气说:“唉!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消化快,娘吃一半就够了,你快吃吧!”

“我不要,还是娘吃了吧!”

“孩子听话,娘有办法。”

在母亲的反复推让下,我眼含着热泪接过母亲递给我的半块菜饼,慢慢吃了下去。母亲看着我吃完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她才很快地吃下那半块剩余的红芋菜饼,喝完了碗里的汤,又背着我舀了一碗凉水,用手指沿着碗边反复抹着,用水涮净碗上沾的汤,然后,一口气喝完。看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母亲以为我还饿,搂着我的头问:“孩子,你还没吃饱?”

我抬起头来,望着母亲说:“娘,不是,我是看着你的饼给我吃了,你光喝水不顶饿,心里难过。”

母亲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只手慢慢地给我擦着眼泪说:“乖孩子,娘真的饱了。别哭了,听话啊,好日子会来的!”

我默默点头,答应了一句:“嗯!”然后,用手背擦干了泪。试想作为一个孩子,在当时的环境下也只有心酸、无奈,别的则无能为力。

有一次,外公到我们家来,看到母亲骨瘦如柴,气喘吁吁,就知道她把吃的都给了我和妹妹。于是,外公劝她说:“闺女,现在都吃大食堂,谁也顾不上谁。万一你不在了,连孩子的命也保不住。”

这时,母亲含泪摇摇头说:“爹,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就是再苦,也不能让他们饿着。”

在母亲的坚定执着下,外公只得唉声叹气地走了。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铭记在心里,深深感到母亲的无私、伟大。也是从那时我开始懂得,人世间只有亲情才是最纯朴的情,只有母爱才是最真诚的爱!

历史进入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宿盖楼房、穿衣要高档、吃饭盼粗粮”开始成为人们新的奢望。特别是农村,粗粮生产成为增收致富的门路,“粗粮食品”再次走进了百姓的家里,成为礼尚往来的时髦商品,“粗粮小吃”“粗粮饭店”成为千家万户请客交友、改善生活的时尚追求。

我清楚地知道,如今人们喜欢粗粮食品,爱吃红芋面饼,是为了调节生活、益寿延年,与困难时期为了活命、填饱肚子本质不同,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粗粮一定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紧俏产品,红芋面饼也更加会受到人们热烈的青睐和追捧!

猜你喜欢

小厨面饼粗粮
音乐面饼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粗粮不宜细加工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粗粮养生不养胃
“爱心厨房”里的“小厨大爱”
方便面怎么吃更健康?
我学会了做玫瑰馒头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