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占庭:叶芝心灵的归宿地

2022-05-30戎雨婷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拜占庭叶芝爱尔兰

戎雨婷

一、叶芝与《驶向拜占庭》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生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革新进步之中,这是其诗歌创作最令人惊叹的一部分。在叶芝后期的创作中,其思想经历了发展和升华,对人生、对国度都有了更深沉的思考,这在《驶向拜占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驶向拜占庭》写于1928年,是叶芝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抛开了前期的秀丽、平和,步入晚年的叶芝在诗中表达了其对灵与肉、生与死、现世与永恒之间矛盾对立的独特领会。严谨的诗歌结构,却孕育着深刻且张扬的隐含意义;传统的写作风格下,蕴藏着诗人一颗哲思的心;丰富且晦涩的象征体系,寄托着诗人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精神追求。用叶芝自己的话来说,他用诗的象征,唤起人类的“大记忆”或“大心灵”,启发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与现实中,超越物质与自然,在艺术中找到永恒的精神存在。而拜占庭本身,也是叶芝的心灵归属之所,尽管他从未去过那里,但在他的阅读和游览中,拜占庭早已成为他理想的永恒之乡,在这艺术与理性的殿堂中,人的心灵达到了永恒的境界,人生的意义也由此显现。总而言之,《驶向拜占庭》作为叶芝思想与艺术的成熟之作,无论是传统的写作技巧还是复杂抽象的象征艺术,都与其诗歌的内容和思想紧密联系,只有将其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好地理解叶芝的创作以及他在诗中想要表达的哲理,也才能真正懂得他想要前往和停留的最终归属地—拜占庭的意义。

二、韵律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张力

象征派诗人极其善于用音乐性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追求“来自个人听觉的主题的无限性”(周一飞《从法兰西走向世界—西方象征主义诗学述评》)。叶芝曾以韵律说明音乐性对一个人的创造和欣赏艺术品的作用,他认为韵律的目的在于延续沉思的时刻,韵律以迷人的单调使我们安睡的同时,又用有节奏的变化使我们保持清醒,在这种状态中从意志的压力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表现成为象征。音乐性是通过格律、押韵、跨行分节等诗歌形式共同实现的。叶芝虽大多用传统的格律写诗,但是却不循规蹈矩,在格律体系上有自己的技巧和安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现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而服务。

《驶向拜占庭》一共有四个章节,每个章节是八行,格律体系是abababcc,由一个六行体和一个双行体组成。每一节都承载着独立的内容和思想,但是又让全诗完美地承接和融合为一个整体。从第一节老人对肉欲且有限的物质世界的不认同,想去寻找永恒,到第二节老人处境的艰难,更加坚定了离开现实世界的决心,并且选择了拜占庭作为目的地,再到第三节来到拜占庭后接受神灵的洗礼,最后成为一只艺术品金鸟,找到并实现永恒。这样的一场旅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四个小节的安排和递进中,也体现了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带领读者从现实来到了拜占庭,懂得了如何获得永恒。

全詩通过传统且经典的五步抑扬格使得全诗顿挫有力,节奏准确明快,虽然有些诗句的韵律发生了变异,但是总的来说都没有脱离五步抑扬格的趋势。而脱离正常韵律的变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强调或是吸引读者的注意,比如第一句中的“老”(old)和“年轻”(young)是很明显的对立,两者都应是重音,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对比。因此,抑扬格中的重读和非重读也是理解诗歌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诗歌的抑扬顿挫可以说是表现其情感、意义的有效手段。读者可以从抑扬格中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以及诗歌的中心。

诗歌中恰当的韵脚排列、跨行分节使全诗回荡着和谐的韵律,不仅带给读者愉悦的听觉感受,还恰到好处地组织了诗的形式,传达了诗歌的中心思想。因此,诗歌中押韵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头韵、尾韵还是合韵、全韵,它们都被赋予了重要的责任,在给读者留下印象深刻、朗朗上口的字词的同时,让整首诗在和谐的布局中,通过押韵的词汇连接主题思想。所以说,一首成功的诗歌必定离不开完美的押韵,而成功的押韵则是与诗歌理性的哲思紧密相连。《驶向拜占庭》中有很多这样完美的例子,比如第一节中,韵脚有一、三、五行的ing和二、四、六行的s,这两种押韵格式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主题目的。这些音除了给读者带来前后呼应和回音效果以外,也体现了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还有一个明显的头韵f,包含了水陆空一切生命的意义。这些音效的重复都与意义的繁荣旺盛相呼应,与第一节想表达的现实世界充满了肉欲,一起生命看似繁荣实则短暂有限产生共鸣,所以更加表现出老人不适合这样的世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形成鲜明的对比。老人已经年老,生命力衰弱,老人想要追求的是永恒而不是一时的欢愉。诗歌中还有很多押韵,在音效上重复回声的同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义共振,做到了文本的形美、内涵的义美、听觉的音美。

叶芝是一位传统的诗人,擅长用传统古典的格律写诗,但是在结构严谨、传统格律的八行体中,诗的内容却洒脱开放,老人勇敢地向着理想国度驶去,哪怕千难万阻。这种结构与内容的相互矛盾,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这种传统形式中的挣扎,想要逃脱却一直遵循这种形式,在严格的框架之下,似乎隐藏着一颗不安于现状和约束的心,从而更加体现了诗人的急切与真诚。内容在形式的束缚中往外冲,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张力。另外,传统的形式就好像是阻止并无法奔向理想国度的象征,内容是努力地奔向理想国度的体现,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叶芝有意把自己与物质世界分隔开来,但是,他的灵魂却不能真正投入拜占庭的生活之中,内心的急切和内容的奔放却依旧禁锢在传统的格式中,因此,这种冲突在此处达到了高潮,而那种表面上看似平静的表达现在变得强烈起来,读者也对诗人的这种斗争和压力感同身受。现实的冷酷与理想的绚烂深深扎根于诗人心里,从而也体现了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相互矛盾。

三、象征艺术与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在形式与内容的巨大视觉和听觉冲击之下,《驶向拜占庭》中的象征手法也是此诗一个鲜明的特点,叶芝也从其早期多为爱尔兰神话和童话的象征逐渐创造成立了一套自己的象征体系,其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可谓是更有造诣。此诗中无论是自然象征、人物象征、宗教象征抑或是神秘象征,都与诗歌的哲理和主题巧妙地融为一体,其抽象的观念和深奥的哲理是镌刻在诗中大量的意象、多层次的象征及独特的韵律之上的。诗中抽象复杂的象征造成了我们理解《驶向拜占庭》的困惑,但是也正是多样且多层次的象征蕴含搭建起了我们理解的桥梁,提供了更多方面的解读灵感。

诗歌的题目中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意象—拜占庭。叶芝一生中并未去过拜占庭,对此的执念和热爱是源于意大利之旅看到的拜占庭时代镶嵌画,还有书籍中的拜占庭描写。叶芝曾在《幻想》中称早期的拜占庭构建了统一的文化,将宗教、艺术还有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叶芝偏爱的贵族文化引领下的和谐统一状态。拜占庭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和东正教的圣地,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在這里,艺术文明达到高峰,人类灵魂不受时间限制,超脱了世俗,接近永恒。因此,拜占庭象征着艺术永恒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是一种完美的文明,是叶芝一生都在寻找的理想国度。在被肉欲和物质蒙蔽了精神的现实世界,拜占庭不仅是诗歌中老人旅行的目的地,还是诗人给予爱尔兰的一种寄托与幻想。

诗中的主人公老人还有与之相反的年轻人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年轻人是物质世界和纵情享乐的象征,与之一起出现的还有树上欢歌的鸟儿、有鲑鱼的瀑布、有鲭鱼的海洋,以及一切看似生命力旺盛,却只知道迷恋于欲感音乐的世间万物。这些都暗示着自然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因为以年轻人为代表的自然物都忽略了不朽的理性,在生命力繁荣的阶段沉溺于物质和生理的享受,而这些终将是过眼云烟,年轻时无度的享乐终究逃不过生命结束时的悲惨结局。与年轻人截然相反的、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老人,在诗中可以有两种解读。其一,是诗人的自喻,叶芝写下这首诗时也已步入晚年,肉体的衰老使其产生老之将至的恐惧和无奈,他恨肉体的凋零和创造力的减弱,在这样复杂的情感中,叶芝最终选择用灵魂补偿。所以,他借老人这个形象以及他去往拜占庭的一系列行为来承载自己的愿望和初衷—追求艺术和永恒。渴望驶向拜占庭的正是叶芝本身,他想通过艺术来超越自然和物质,来实现生命永恒的价值,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强烈渴望的夙愿。叶芝在诗中,通过一个和自己处境相当的老人,完美传达了内心的向往。其二,从广义角度来看,老人也可以是古老爱尔兰民族的象征。除了是象征主义的大师,叶芝也是一位民族诗人,其很多诗歌都饱含对爱尔兰文明的深情热爱。老人的卑微、破败形象正是古老的爱尔兰在历史发展中走向衰弱、贫穷和落后的象征符号,古老灿烂的文明被殖民者侵略,精神也被奴役玷污,诗人对此心痛不已。因此,叶芝借老人将爱尔兰推向拜占庭,借此表达对贵族文明和艺术巅峰的时代能够重新回来的无限憧憬,这种解读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民族的热爱之情。老人和年轻人这样对立的意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和价值的思考,还是对整个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的期盼。

第一节中世间的鸟和最后一节中金匠铸成的金鸟是一对二元对立的意象,象征着肉与灵、欲望与艺术、世间与永恒的对立。树上的鸟儿喧嚣地赞扬着尘世生活,但它们是垂死的一代,歌声仅沉醉于感官的享受。形单影只的金鸟,却歌唱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脱离了肉体的束缚,便能永恒独立地存在。如果说世间的鸟是世俗物质和肉欲的象征,那么古希腊工匠制成的艺术品金鸟则是永恒的艺术和精神的象征。在这样的对立中,诗人表现了对终将腐朽的物质世界的鄙夷和抛弃,对不朽的理性和艺术世界的追崇和向往。

作为神秘主义诗人的叶芝,也主张理性和神秘相结合创造意象,在《驶向拜占庭》中,宗教意象则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使得诗歌深奥且别有风味。诗中的“圣徒”“上帝”“圣火”,这些在拜占庭中教导老人毁掉七情六欲,引领老人走向永恒的神秘意象,不仅是对拜占庭民族精神的象征,还表现爱尔兰这一宗教国度的神圣和高贵。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意象中,诗人依旧是联想到了古老而神秘的爱尔兰民族历史和气质,可见叶芝对祖国爱得深沉。而螺旋形物体作为叶芝象征体系中常用的象征符号更是集神秘哲理与深邃于一体,寓意着事物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不断重复着过去。在诗中,漩涡意象和灵魂的重生相联系,这种意象的运用恰好体现了叶芝的神秘象征系统与其诗歌中二元对立世界观的紧密联系。一些相对的概念,如肉体与灵魂、腐朽与不朽,都是按螺旋形运动转换的,通过旋转,实现了从腐朽本性到不朽灵魂和永恒艺术的境界。

《驶向拜占庭》中的意象丰富,象征艺术也相当巧妙,且具有深刻的含义。这些意象是诗人体现诗歌思想的载体,从意象到象征,也是诗人超越字面表达进行哲思的过程。总的来说,通过象征艺术,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题也一目了然。驶向拜占庭的旅行是诗人自我身份的寻找,逃离短暂且世俗的现实自然世界,到达拥有永恒的艺术世界,拜占庭是老人的终点,也是诗人安放自己身份的理想王国。同样,这场旅行也是民族定位的寻找,诗人希望如今衰落的爱尔兰能重焕过去的文明风采,能如同拜占庭般,集艺术、文明、哲学为一体,艺术可以使人的精神永恒。在《驶向拜占庭》中,叶芝用象征艺术的手法,表达了对永恒的艺术生命的追求,以及对爱尔兰民族的期望。

四、找到心中的拜占庭

叶芝在传统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象征艺术中,创造了“驶向拜占庭”这一诗意旅行,找到了自己以及民族的最终目的地。拜占庭是叶芝心灵的归宿地,是他花了一辈子都在找寻的精神寄托之处。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拜占庭”,寄托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而不是在喧嚣与世俗中,只顾享受物质的丰裕、感官的愉悦,一辈子碌碌无为,在有限的生命里等待老去。当我们找到这样的灵魂寄托处,并且努力地向之驶去,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所期盼,生活才会有价值,或许也就能体会到叶芝所说的不朽与永恒。

猜你喜欢

拜占庭叶芝爱尔兰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鬼斧神工!爱尔兰巨人之路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爱尔兰睡眠学会
感谢女神的不嫁之恩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爱尔兰:小岛屿,大乐趣
拜占庭之光
爱尔兰巨人之路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