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时升“落花诗八十首”探析

2022-05-30郭美玲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沈周落花诗人

郭美玲

明中期,吴中画派创始人沈周掀起“落花诗”创作热潮,时人文徵明、徐祯卿、吕常等皆有和作,此次文人活动实现了落花诗的文人集体创作。文徵明在为沈周《落花诗三十首》所作之跋中写道:“窃惟昔人以是诗称者,惟二宋兄弟,然皆一篇而止,而妙丽脍炙,亦仅仅数语耳。若夫积咏而累十盈百,实自先生始,至于妙丽奇伟,多而不穷,固亦未有如先生今日之盛者。”如文徵明所言,沈周所作落花诗数量和质量均在前人之上,“固亦未有如先生今曰之盛者”可见沈周此次落花诗在明清落花诗创作中的意义非凡,后续引起了一众文人的争相唱和。万历年间,时任首辅的申时行亦作《落花十首》,时间皆在唐时升创作落花诗之前。而唐时升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作“落花诗八十首”(《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三十首》《和吕桢伯先生咏落花诗十首》《和文徵仲先生咏落花十首》《和申少师落花诗三十首》),皆是应和前人之作,全为七言律诗,其数量之多,超越前人,将吴中地区的落花诗创作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唐时升曾在《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三十首》引文中写到此次落花诗的创作缘由:“余少闻长老言石田先生有咏落花诗。庚子之春,乃见其手书,凡三十首。”“余闲居有作,辄得前数盖以广儿辈之意,使知文章之道探之不穷,引之愈出,或踵跡而异容,或更张而同調,盐梅互用而滋味之变无穷。”并评价沈周“落花”之作“钩索多端,才情溢出,不纯高雅,不避凡浅,而善发难明之语,能显必至之情,可谓尽写物之工,极词人之致者矣”。从唐时升对沈周落花诗创作的评价可知,其认同沈氏的诗歌创作风格,而从唐时升这八十首落花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进一步实践自己的创作思想。

一、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唐时升这八十首落花诗虽同为“落花”主题,但其中多首诗歌的意象运用、物象描写、情感基调、情感表达多有不同,如写初春“三月风烟到处新,渐愁佳丽化为尘”,写仲春“情人相唤踏春阳,却为春阳暗断肠”,写暮春“春兰秋菊不同时,及至凋伤尽可悲”,写花色“一枝秾艳贯长安,国色天香似可餐”,写花落“三三两两点垂杨,袅袅婷婷绣缕长”,还有借落花写离情“惊破霓裳最可伤,六宫粉黛散南荒”之句。在他笔下初春、仲春亦可愁,花开、花落有时忧,仿佛片片花瓣都寄付真情。

除了伤春、惜春之感,诗人对花的情感似乎要比对时节更深,以至于诗中赋予的深情往往不是春日,而是在枝头,在空中,在地上的花瓣,所以有“粉煖酥融无限好,转头抛掷似飞蓬”,道尽错付之情。而“何人挽住青阳节,长使容颜似破瓜”看似想挽留春日时光,实际是借欲留美人容颜痛惜花落残败之状。初春落花本最伤情,然而诗人笔下的花瓣“帘外翩跹呈妙舞,枕边宛转学横陈”竟是活泼憨态,面对此情此景,遂发出“何不为欢及早春”的及时行乐之语,可见诗人之情绪被飞舞的花瓣感染,自生慰藉,但这种情感却是少数。

诗人写作此八十首落花诗时间跨越十多年,早已步入中年的唐时升面对“落花”一事物,难免生发对人生的思考,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于是说“恨在倾城难再得,心知覆水可能收。世间总是红颜子,春去春来送白头”。李白有句“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但诗人却说“心知覆水可能收”,意为春日明年复至,然“世间总是红颜子,春去春来送白头”,虽年复一年,春日又至,然而过去的时光却总是无法挽回的,满头的白发就是证明。“人世若能还少壮,枝头粘蕊亦重开。”青春总是一去不复返的,就像落花无法再回到枝头,提出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假设,可以说诗人终于向时间妥协,继而“寄语乐游原上客,人生耐得几荣枯”,感慨人生苦短,经不起几番荣枯。

二、援画入诗,诗画一体

唐时升不仅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还是一位造诣丰厚的画家。他喜作山水和墨梅,风格隽永,意境高远,其画作《竺林禅院图》亦留存于世。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言“时升工山水。有西隐寺纳凉册六幅,随意挥洒,颇得云林天趣”。而其落花诗在意象布局、颜色搭配等方面可看出其“援画入诗,诗画一体”的创作特点,如“榆钱柳絮并飘扬,燕子莺雏共颉颃”,一幅春日物醒图应运而生,又如“晓色濛濛小苑边,轻笼紫雾惹苍烟”,画出春雨蒙蒙好时节。

诗人笔下的落花往往具有情态之美,极富有画面感。“香云覆地迷仙路,宝雨漫天散佛祠。”落花满地,风雨中,花瓣陆续坠枝,只有“唧唧翠禽为吊客,匆匆黄蝶是贫儿”中“翠禽”的鸣叫和“黄蝶”的飞舞似在为落花吊唁。“晚来信步寻芳草,新绿池塘挂断虹。”风雨之后残红满地,枝头绽放的嫩芽和碧绿的池塘水相映成趣,本是想寻一抹绿色,哪知偶然撞见雨后的残虹映入水中,想起先前的落花是生命的终结,但此刻的“新绿”恰是生命的开始。“鱼唼浮香游更泳,鸟藏密叶语还停。”声色俱佳,游鱼和鸟鸣,一静一动,恰是自然的和谐,然“鱼唼浮香”和“鸟藏密叶”的画面感更惹人喜爱,让本是写落花的悲伤、怜惜的情绪有所缓和。

诗人在色彩运用上,也颇为仔细,营造出空间上的适配感。“余霞片片辞红树,艳雪纷纷覆白苹。”此句中“余霞”与“艳雪”均指落花,但是“余霞”是温暖的,“艳雪”却给人冰冷的感觉,红树在岸上为高处,白苹在水中为低处,花瓣飘落,自高就低,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自然过程,在诗人笔下却充满了情义。“连天厌看蓬松碧,满地愁铺黯淡红”和“初见枝头添嫩绿,渐看树底乱殷红”,诗人在主观行为的进行中突出绿叶的生机盎然与红花的行将逝去,一生一死的对比在“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中悄然发生,所以,虽然都是“看”的动作,“厌看”与“愁铺”的不同表现融入了诗人的情绪变化,而“连天”“满地”“枝头”“树底”为前面所有动作的发生营造出空间上的适配感。此外,诗人在语言运用上格外用心,如“月明积李飘晴雪,风卷残桃散断霞”和“余霞片片辞红树,艳雪纷纷覆白苹”中,虽然诗人都用“霞”和“雪”代替“落花”,但是所描写的景象却有所不同,有相似又有创新,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三、清新自然,淡雅脱俗

同为“嘉定四先生”之一的程嘉燧有言,唐时升“至于词人绮靡之作,读未终篇,辄掩卷弃去”,二人为挚友,对彼此颇为了解。从上述程嘉燧所言,可见唐时升不喜绮丽萎靡之作。王锡爵之子王衡在唐时升《三易集》序文中写到唐时升“五七言律出入王右丞、刘随州间。其才情横溢,无如《落花诗》,虽不束缚格律,要之无粉泽酸饀气。嗟乎!今天下词坛,书栋百倍往昔,大能市势,小亦逐贫,颇有清真绝俗仿佛此只语者不?”亦言唐时升诗才绝伦,其落花诗在形式上不拘格律,而在内容上清新脱俗。其一句“满院清音啼鸟缓,石泉槐火送斜晖”,写春日傍晚,余晖高悬天边,小院尽是清音鸟啼,此自然之景清新怡人。“庐山杏熟收千斛,大谷梨生似五升”应和其“剪韭种松”的归园生活,富有情调,一派田园气息。清初王士禛《师友诗传录》载:“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唐时升所写的落花诗情意蕴藉,王衡言其“五七言律出入王右丞、刘随州间”,可见其落花诗在语言风格上接近唐诗风貌。

唐时升的落花诗语言不落俗套,风格清新自然。“燕掠余香飞更立,鱼吹坠粉去还来”中的“余香”和“坠粉”都写到了落花,但是整句诗的关注点却在除落花之外的燕子和游鱼的行动姿态上,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还有对落花的怜惜,别具特色。“不如苏小门前柳,带雨萦烟态转舒”一句应和了沈周等人落花诗中以惜花之情进而怜惜古今绝世佳人的传统,但其对春柳在烟雨中姿态的描写清新淡雅,既有哲思,又富有生活情趣。“绿萝满架成华幄,苍藓悬崖点画屏”将满架绿萝比作华丽的帷帐,而把苍藓喻成屏风上的画作,雅致而不落俗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落花诗中转化为一句句清词丽句,诸如“春事每随鸿雁去,晚晴长听蟪蛄声”“山腰带雨沾衣湿,谷口残云没屐深”等句常常是詩人在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往往是真情流露,清新自然。

四、淡不失真,巧不落格

王锡爵在为唐时升《三易集》所写的序文中言:“唐叔达高闲之士也……君生平不欲以诗人自名,故其中深解偶意,而为啸歌咏言,则淡不失真,巧不落格,变化灭没,出奇无穷,如《落花》诸篇及诸古诗是也。”程嘉燧亦曾言:“壬子冬,叔达戏为雁字诗二十余篇,一时皆叹以为绝伦,未几,又成和韵落花三十篇,凡经数押而语益豪。”二人均言唐时升的落花诗不束格律,不脱俗套,有巧思新意,其“真”与“巧”体现在不同风格的诗歌中。

唐时升以怀古写离情,又极尽物是人非之感,如“唐家天子方沉醉,虢国夫人已罢妆”,用古事给暮春更添残败之意。又“飘零决塞明妃泪,憔悴江潭逐客容”,诗人借惜花,进而怜惜历史上无数绝代佳人。“海外神仙扶寎醉,园中子弟洗残妆”,诗人将海棠花与梨花拟人化,怜惜此花花期将尽,照应前句“却为春阳暗断肠”,无落花之词,却有落花之意。“紫禁寂寥蝴蝶梦,黄陵惆怅鹧鸪啼”,诗人写唐明皇“令宫人各插艳花自捉蝶,蝶放之,视所止遂幸焉”(《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三十首》之二十九),以叙写昔时宫闱之事与今日之寂寥景物,感慨物是人非。“岁岁芰荷方贴水,家家桃李不成蹊”,诗人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化用为“桃李不成蹊”,体现了诗人的巧思,读来别有意趣。

程嘉燧言“知古人之为人,而后其诗可得而学也”,又言“取古人之清词丽句,涵泳吟讽,深思而自得之,久之于意言音节之间,往往若与其人遇者”,唐时升便是如此。其落花诗中多见化用前人“清词丽句”的诗句,而这些句子往往流畅顺达,是诗人“深思而自得之”,毫无“瘦硬”之感,如“恨在倾城难再得,心知覆水可能收”,李白有“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房栊夜静月朦胧,知是深红是浅红”,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西塞鳜鱼初下钓,上林禽鸟尚闻铃”,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少小翩翩数二豪,于今短发不胜搔”,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句。在唐时升化用的这些诗句里,以唐诗为先,且造就的新句中有不少老词新意的例证,可见其巧用和文学倾向。且程嘉燧言:“叔达时有千里游,又辅以万卷书,其意将包络今古,成一代著作,以传后世,非止诗人之善言者也。”可见其巧思是在深厚的文学积累和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学创作探索。

唐时升言“文章之道,探之不穷,引之愈出,或踵跡而异容,或更张而同调,盐梅互用而滋味之变无穷”。事实上,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确实如此,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对格律的不拘、善用巧思的创作方法皆能体现上述创作思想。唐时升的“落花诗八十首”接续沈周等人落花诗之余韵,正如唐时升所说其落花诗创作遵循这一原则:“若曰力追前人,工掩众作,斯则既异本怀,殊非物理,夫车象转蓬,舟由刳木,后虽轮轸交道,舳舻蔽流,岂可与争巧哉,要亦创始者之难云尔。”唐时升的落花诗创作因沈周等人唱和而起,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创作特点,为时人称赞,可见其长。

本文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唐时升‘落花诗八十首探析”(项目编号:YB2022626)资助。

猜你喜欢

沈周落花诗人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对牛弹琴
沈周油画作品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归来落花拂罗衣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