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童年的水
2022-05-30胡萍萍
胡萍萍
姓名:热水袋
外貌:“凸”字形,橡胶材质,头上有塞子,颜色有红有绿
本领:装上热水后能保温五六个小时(在棉被里)
爱好:陪小主人呼呼大睡(讨厌臭脚丫子)
在寒冷的冬夜,被冻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被子又冷又硬,双脚像放在冰窟窿里,抱紧自己还是暖不起来,只有将冰冷的脚贴在小腿上取暖,一贴打一个激灵……迷迷糊糊又睡着了,梦见自己衣衫单薄,走在风雪呼啸中,举步维艰……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冷到什么程度呢?一下雨地上就结冰,一下雪房檐下就挂冰溜子,一下霜树叶就镀上冰壳子。但我们并不觉得冷,只要白天有厚棉袄,晚上有热水袋。
大冷天,临睡前一定要烧一壶热水,在小木盆里将小脚烫得红红热热的,再冲上一个热水袋,水灌到八分满时小心地放点空气出来——“咕噜”一声,像打了个嗝,白腾腾的水汽悠然而出。拧紧塞子、擦去水珠,一个热乎乎、胖嘟嘟的热水袋就“扑腾”到怀里来啦!
我总是把被窝两边叠好,脚那头再内卷一下,然后迫不及待地抱着热水袋幸福地钻进“蚕蛹”里。打开台灯,靠在床上自在地看会儿书,热水袋放在脚边持续发热,全身都暖洋洋的。有时看久了,手有点僵,赶紧缩进被窝“回个温”,就可以“续航”啦。窗外雪花静静飘洒,蒙着雾气的小玻璃窗中透出点点橘色灯光,这就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没有热水袋之前,家里最早使用的是“盐水瓶”,就是那种生病输液装药水的瓶子——对,那时生理盐水都装在玻璃瓶里。在物质不够丰富的20世纪80年代,盐水瓶是家家都需要的宝贝。盐水瓶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后,装上开水,用橡皮塞子封上口,又密封又保温。
盐水瓶不隔热,刚装上热水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否则就会被烫伤。讲究的人家就用毛线给瓶子织一件“衣服”,这样的它就温度适中,适合暖床啦。盐水瓶就像小太阳一样,有了它,冬夜也就不那么面目可憎。“奢侈”的人家,一个人还能灌两个盐水瓶带进被窝呢。在那个年代,哪个早起慌张的小孩没有在叠被子的时候把盐水瓶掀到过地上呢?一声惊心动魄的脆响之后,一顿痛骂要一直伴随到出门上学。
之后,市场上有卖专门的热水壶,那是一种扁圆形的金属材质的水壶,壶身上凸起龙凤呈祥的图纹。这款热水壶圆圆胖胖,像一个大号的柿饼(哎呀,又暴露我吃货的本质了),看起来憨态可掬。相比盐水瓶,它温和了很多,但那“烫人”的毛病还是有。
很快,橡胶做的“热水袋”应运而生了。表面一层立体的“鱼鳞”,让它具有很好的隔热功能,不烫人啦!
不过分“热情”的热水袋不仅能暖脚,还能抱在怀里暖胃。每晚我抱着它幸福地蜷在被窝里,感受着它“肚子里”的水波荡漾,闻着那淡淡的令人心安的橡胶味儿,总是能迅速进入甜梦。
有一年冬至,屋顶的积雪有棉被那么厚。夜里,我被冻醒了,脚边的热水袋已经冷去。我想下床换点热水,但笼罩小屋的寒意将我劝退。我只有将盖在被子上的毛衣塞进被窝,用它裹住脚来取暖,抖抖索索地又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间感觉我的小“蚕蛹”被掀开了,像一束光照进来,一个暖力十足的热水袋准准地塞到我脚下。恍惚间,我看到爸爸,他冲我笑了笑,还拍了拍我裹着被子的小脚,转身走了。
一转身,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的世界。像被抛入荒原的公主,我就这样独自长大了。
之后,又有了充电的热水袋、电热毯,还有可以贴在身体上持续发热的暖宝宝。飘雪的夜,家家户户空调“嗡嗡嗡”,大口吐出的暖气熏得人的头和脸都红通通的。再不用热水袋的我虽然四肢滚热,但心窝里依然想念那温厚的“duang duang duang”——那是照进被窝的一束光。
@赤脚小仙
接着楼上凡尔赛,我们北方家家通暖气,不需要热水袋。老妈胃不好,常常胃疼。偶然间,她用热水袋焐胃,发现效果特别好,暖融融的,让胃都安生了。所以我记忆中的冬天都有个“怀胎十月”的老妈,哈哈!
@明天下午我自己走
泪目了……想起我爷爷。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省城工作,我留在老家。冬天暖床用“汤婆子”——一种很古老的黄铜暖水壶。奶奶怕烫着我,冲上热水后都用毛巾包着送進被窝。爷爷起夜时总会来我屋里给汤婆子换水,所以我的被窝永远是热乎乎的,可以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想爷爷……
@聪慧蛋糕:D
楼主说的这个“盐水瓶”当年在我家是用来装西红柿的。正如楼主所说,它密封性能特别好,所以腌的西红柿总也不坏,家里的西红柿酱总也吃不完!
@你是风儿我是啥
凡尔赛一下,我家是新疆的,有暖气。来安徽才第一次见到热水袋,当时我就觉得好神奇啊。插播一下:南方的冬天湿冷,所以我就离不开热水袋了——直到我考研,人家进考场带巧克力,带红牛饮料,我带热水袋——直到现在,你们能想象在开着空调、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我一个人抱着热水袋被嘲笑的场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