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北京冬奥更"有范儿"
2022-05-30季海
季海
奥运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无论是比赛成绩的突破、观赛体验的飞跃,还是办赛水平的提升、赛场设施的改善,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从大型LED显示技术到“大脚板”无烟烟火,科技奥运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何再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现在就让我们一睹为快!
智能交通服务冬奥
赛区间隔远?没关系!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京张高铁已经通车,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车次运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之内。
京张高铁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也是我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达350千米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刷脸进站、行程规划、站内导航、Wi-Fi全覆盖……
针对赛事的特殊需求,高铁列车设计了多种定制化服务,凸显奥运特色和智能科技。例如,列车专门设置了兴奋剂检测区、冰雪运动器材存放区,并为残疾人设有人性化的座位区,配有轮椅固定装置、SOS按钮以及可折叠桌板等贴心设计。在媒体专用包厢,记者可以通过智能显示屏实时观看赛事直播,并通过Wi-Fi信号随时发送相关稿件。
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公交车也将服务北京冬奥会。只要打开手机,通过APP下达指令,智能公交车就能感知到用车需求,到站时它就会停车带客。这种智能公交车是全新设计,没有驾驶员,也没有方向盘,依靠电力驱动,十分环保。
VR观赛身临其境
无法到现场观赛?没关系!北京冬奥会“智能观赛”模式将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观赛体验。在5G网络的“高速通道”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60度视频回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将得到综合运用,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不论你在哪个角落,通过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都可以身临其境,甚至从运动员视角观看比赛,比坐在觀众席上更能体验到冲击力。360度视频回放技术通过30多个微型摄像机全方位捕捉赛场图像,所有画面无缝连接,令赛场上发生的一切“纤毫毕现”。用无人机阵实现的礼花效果,除了能避免传统礼花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实现更加绚丽多彩的造型效果。
“雪地飞龙”自主创新
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又被称为“雪上F1”。位于北京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本届冬奥会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工艺最为复杂的比赛场馆。
这里山高林密,场地狭促,施工条件困难。我国的科研团队经过大量试验,在赛道混凝土喷射、场地制冰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建成后的赛道被命名为“雪游龙”,依山势而建,宛若一条游龙腾行于山脊之上。主赛道全长1975米,共设16个弯道,其中第11个弯道为全球独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弯道。整个赛道最大落差121米,最快滑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34.4千米。
“雪游龙”位置朝南,阳光会严重影响冰面质量。我国科技人员研发出一套独特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通过地形、遮阳棚、遮阳帘的组合使用,确保阳光的照射不会影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
“雪游龙”赛道建成后,以满分一次性通过国际单项认证,成功打破国外对赛道施工技术的垄断,节省了大笔外汇。
运动科技决胜赛场
各国参赛队研发的高科技运动装备,将成为本届冬奥会的看点之一。
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标准冰场上,运动员们正在使用一套全新的智慧训练系统——“高速滑行精准定位算法和轨迹系统”开展弯道技术训练。速滑运动员佩戴上传感器后开始启动,从静止状态达到指定速度,调节姿态、入弯、加速、冲刺……所有动作数据一览无余。通过这套系统,教练能够细致入微地了解运动员在各个训练环节中的状态,从而帮助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提升竞技水平。
速滑项目的竞赛服“科技感”极强。它采用橡胶材料,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可减少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双手及双腿处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胜负有时就决定在0.01秒之间。
神奇“冰坛”冬夏转换
综合训练馆“冰坛”项目,简直科技感爆表,不仅能实现季节切换,还能进行场地切换——夏天是“水立方”,冬天转换成“冰立方”。它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国内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场,可实现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的自由转换。
为了办好本届冬奥会,我国启动了科技冬奥10个重点项目,包括气象预测、赛事指挥保障、赛道和场馆设计建造等,全部顺利完成后,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
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让我们一起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