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2022-05-30蔡绿兮
蔡绿兮
林语堂说:“旅行到了现代,已是一种没落的艺术。”对我们这些每天泯灭于书山题海的人来说,是深以为然的。
古人的旅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行万里路更是开阔眼界,了解现实和历史,增长见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有更多的时间直面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想法,很多心事会浮出水面,也会因此而沉淀,水落石出,有一个结果。很多原来模糊的想法,会发酵、会分析、会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旅行更是一种艺术,或悠游,或忐忑,甚至最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終,但都不影响这种行走产生的美感。这是旅行之于古人的一些意义。
旅行不是任务,是一种灵魂的呼唤。暮春时节,炎夏正酣,秋风乍起,白雪纷飞……路上的植物和动物四季皆好,动静皆宜。出去行走的念头,就像有人在耳际轻轻地呢喃一样,温柔、坚决,挥之不去。
现在的旅行,更多的是旅游,挈妇将雏,呼朋唤友,缺少那种让自己内心安宁或者悸动的机会。或者增进家庭和谐,或者让自己快乐,但不是把这件事,当作写心路历程去完成。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愚见。每个人的理解和需求不一,各取所需,才是大道。潮州人有句话:“茶三酒四倜桃(此二字为谐音)二。”“倜桃”的意思就是出去玩儿,去旅行。就是说,旅行的时候人数不要超过两个人。一是不用太过迁就他人的想法,志同道合,共同进退,人一多就不好了。二是两个人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潮州话是从古语变化而来,这句话也是由来已久。可见在古时候,古人对这件事也是早有判断的。一个人的旅行更容易有不同的况味。
日本人有“花见”“萤见”,传达的是这样一种思想:在无常的生命里,珍惜每一次短暂的辉煌的盛放。日本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包括茶道、书法、禅宗等。旅行更是如此。中国的早期居民,一到春天,自然是要出去行走的,且一路留下段段诗行,诱惑现在的人们。士子们更是以旅行作为社会实践、了解民生的主要方式,风餐露宿、借宿暂居,皆甘之如饴。心灵的充实和快乐使旅行成为人生最丰盈的收获,每一个片段都在记忆里熠熠生辉。《诗经 ·郑风 ·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诗经·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这些美丽的歌唱绵延千年,成为今人的向往和追求,也使旅行成为一种奢侈的艺术。
有时,旅行不是走很远的路,看很多的景点,吃很多的美食,旅行只是生活在别处,或是枕着欵乃的舟声入梦,或是静静喝一杯他乡的清茶。推开一扇从未打开的窗,看窗外从未看过的一片风景。有可能,这片风景只是对面楼阳台晾晒的衣服。但你所见,必是你以前未曾见的;你呼吸的,也必不是家中你已熟悉的气味。甚至,你走在街上,听不一样的声音,看不一样的脸,闻不一样的味道……只是离开熟悉的生活场景,让沉睡的心慢慢醒来。
如果有一天,你听到自己的心在呼唤,就去旅行吧。无论是花朵纷飞的春天,还是郁郁葱葱的夏季,无论是黄叶断魂的秋天,还是冻掉手指的冬天,只要你的心醒过来,就出去旅行吧。即使只是一晚,就算只住在简陋的民宅,都去吧。只要“在路上”的状态能让你换一种心情,只要回来之后,疲惫的身体里裹着一颗安详喜乐的心,就去吧。
突然想起有一年冬天,大雨滂沱。在贺州乡下的一个屋檐下,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看着档口,看着雨,我坐在石阶上,看清亮的雨线一条条从檐上垂下,在泥地里打出一个个的小坑。听她用我听不懂的话,絮絮叨叨诉说家常,看她旁边蒸着玉米、芋头的锅里袅袅升起的白色雾气,我的心里忽然安宁,忘却所有。仿佛洪荒以来,一切都如此平静、安详。
那天,我枕着有点儿霉气的枕头,无梦直至黑甜乡。这便是我个人认为的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