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现路径

2022-05-30杜笑晗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高校

摘要: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课堂教学的使用,并结合实践教学,加快构建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才能帮助高校学生理解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增强高校学生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校;思政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6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条件下,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对百年之中的历史成就进行了详细阐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光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新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带入课堂,将最新的理念教授于学生,并使之入脑入心。因此,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充分发扬全会精神的重要一环,也是祖国进一步培育新时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措施。本文认为,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课堂教学的使用,并结合实践教学,加快构建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

1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提升理论认同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应对学生进行过分的限制,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1.1丰富教学内容

《决议》中共包含七个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是党中央对于党史的新认识和新思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设计中,应将《决议》中总结性内容融入思政课程内容当中,加强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及对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决议》中阐述的“六个魂”理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为民族立魂”“培根铸魂”“有灵魂”以及“中华民族之魂”,可将“六个魂”理论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贯通着科学的理论逻辑、严密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将其融入《形式与政策》课程中。《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容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质上是相统一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将其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把全会精神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局观,用历史的眼光看未来。

1.2加强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全会精神内容的融入,更应注重内容与各门学科之间的统筹合作。武汉大学沈庄海认为:“要把全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总体性、各门课程的侧重点紧密关联在一起,作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可以将思政教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党的意识形态逐渐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当中,实现其他学科课程也能够对学生起到思政教学的效果。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教师应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设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这一教学目的开展授课,纠正学生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错误认知;历史的学习是链条性的,因此,教学设计内容还要覆盖到整个教材内容,再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以设置革命、建设、改革专题的形式來融入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学生在没有扎实的哲学理论功底的前提下,难以从教材中掌握其中的哲学逻辑理论及其背后的哲学辩证方法,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只有厘清“实践”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什么人作为社会属性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以及为什么人的解放必须要消灭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内在逻辑。

1.3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才能保障教学目的的实现。目前,传统的教学话语方式仍然存在表达方式单一、说教味过浓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空洞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意识到全会精神的融入并不是照本宣科式地宣读《决议》中的内容,而是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贴合学生实际。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学生征集意见,并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对于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改和调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当前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解答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反馈,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亦可以根据《决议》中不同专题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对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可以开展“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磨难”“中国近代改革”等专题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开展“毛泽东重大事迹调查分析”“红色理论”知识专题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深刻理解贯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之中的深刻内涵。专题讨论作为课堂形式的补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挖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社会实践教学为支撑,提升实践认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课堂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教学环节的价值也不容忽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在实践维度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才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行稳致远。

2.1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主体性

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发挥。高校应重视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使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提升,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价值追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对于学校资源,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参加学术交流、项目研发、学科培训等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投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对于社会资源,思政课教师可以在高校领导下成立全会精神社会实践指导小组进行实践培训工作,各组教师通过进行基层调研、深入红色革命老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方式了解红色资源和历史成就,在与社会的交流中获得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正确认识,使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并贯彻执行全会精神中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首创精神”等红色精神,并将教师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反哺于课堂,将活动中的内容加入思政实践课程的设计,在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的同时,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增长教师的教学知识,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提升其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高校要构建教师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实践育人成效进行及时有效评价,并根据开展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与调整,以在未来的实践育人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2.2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自觉性

高校在构建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实践课堂时还需不断从学生角度进行价值考量,高校学生的实践自觉参与性是学生学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自觉参与性。高校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带领下通过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校园实践当中,一是高校可以主要举办讲座以及全会精神相关的学术论坛,并择优在学校官方平台展播;二是可以在学校举办全会精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利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营造弘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氛围。在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红色资源地,通过参观、调研实现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以体验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区防疫任务、社区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挖掘课堂教学中未曾遇见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全会精神内容的接受度和获得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验证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使全会精神走进社会,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实现全会精神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之中,达到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

3以网络教学为平臺,提升情感认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网络在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热点、掌握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这也极大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是网络的主力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好网络平台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高校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3.1利用好智能手机App等社交平台

当前,高校学生以“00后”为主要学生群体,这一代学生从小接受网络化、碎片化信息的洗礼,手机APP是他们充分获取信息的主阵地。但是,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却往往与学生存在“代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改造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应将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APP平台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多元化阵地,诸如主流媒体公众号内容新、站位高、格局大,高校可以利用好主流媒体公众号在内容、传播、制作方面的优势,择取有利于入脑入心的话语和内容,以“迅转发、扩影响、促学习”为目标,完善教学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APP打通线上交流渠道,促进学生在手机APP上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再将学生个性的、典型的发言在学生之间共享,激发学生参与共同讨论的积极性。这种研讨式、开放式、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学生上课懒散、发言不积极、被动地学习状态,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水平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表达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对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对于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利用好视频、直播等多媒体终端

其一,教师可以利用统一的时间进行线上授课,通过搜集真实案例,制作一套精心设计的PPT课件,录制一节高质量的视频课,真实地再现相关话题以及文化精神,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过程当中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创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学习该知识点的积极性,并在课后设置全会精神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课后思考,让学生对于之前所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忆,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其二,教师还可以搜集相关优秀的电影电视剧进行播放。《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剧情很宏伟震撼,最重要的是它蕴含人生哲理,对国家的发展、人生的进步具有很好的启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该影片,让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到中国的革命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伟大建党精神和革命者的精神。其三,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设置虚拟纪念馆、博物馆和教学游戏来开展虚拟实践活动,设计虚拟实践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观和体验,让虚拟纪念馆、虚拟博物馆等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询问学生当前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寻找相关解决措施,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自我提升。多媒体终端作为最直观的路径,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内容讲解,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也能够在进行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当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4总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这三条路径,帮助高校学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内涵,进而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伟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奉献自身青春与热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董明洁,陈焱.高校马原理课新教材实践概念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6):131-135.

[3]陈琳,陈仕伟.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挑战及创新[J].保山学院学报,2021,40(6):7.

[4]韩路.社会实践: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根本遵循[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46-48.

[5]曹桢,喻一珺,王钰菡,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OL].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2022-05-07].

[6]王永明,李旭娟.基于智能手机APP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4):5.

[7]申飞.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分析[J].福建茶叶,2019,41(6):2.

[8]顾广娟.“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8):74-75.

作者简介:杜笑晗(1997-),女,满族,辽宁葫芦岛人,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高校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