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疫情”手抄报,诞生!
2022-05-30刘业楠
刘业楠
姓名:何雨葳
学校:六安市金安区人民路小学
班级:六(5)班
少先队职务:中队长
在安徽省六安市,有一位名叫何雨葳的少先队员,她制作了一张“数说疫情”手抄报——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演算出新冠病毒的传染速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张用数字说话的手抄报是如何诞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近何雨葳,听听她怎样让灵感发光——
2022年4月,为有效抗击疫情,六安市按下了“暂停”键。爸爸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妈妈和何雨葳则响应国家号召,足不出户。
“爸爸做志愿者后,晚上就住在隔离酒店。我们经常打视频电话,他总是叮嘱我们不要下楼。”
一开始,何雨葳还能安心地待在家里写作业、做运动。可过了一周,何雨葳坐不住了:我就悄悄地下楼玩一小会儿,又不会被别人发现,怎么不行呢?
妈妈耐心地劝说:新冠病毒在人体内不仅有潜伏期、很难被及时发现,而且传播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会“踩雷”。“假如小明感染了新冠病毒,却没有居家隔离,依旧和大家接触,第一天有2人被感染。第二天继续传播……如果不管控,会怎么样呢?”
說着,身为数学老师的妈妈拿出纸笔,给何雨葳稍稍演算了一下。这一算,可把何雨葳吓了一跳——即使1个感染者每天只传播2个人,到第8天,就会有256人被感染。如果不管控,感染人数会上升得越来越快。
“病毒变异后,传染性越来越强,实际还不止这个数字。这就是指数级增长。”妈妈严肃地说。
何雨葳看了看数字,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晚上,台灯下,何雨葳还沉浸在妈妈演算出的数据带来的震撼中。“如果是1个人传染3个人,那结果又会怎样呢?”何雨葳掏出纸笔,自己演算起来。
一开始的演算并不顺利,草稿纸用了很多,每次的答案却不一样。
何雨葳定下心来,在妈妈的指导下重新演算。过了好一会,她瞪大了眼睛,从草稿纸上抬起头,纸上清晰地写着一串数字:797160。她不敢相信,再算一遍,又算一遍,答案没有变——也就是说,如果1传3的话,仅仅13天后,感染人数就会达到近80万人。
何雨葳告诉记者:“没想到小范围接触竟然会造成这么大范围的感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何雨葳才真正明白居家隔离是多么重要。
为了把这个惊人发现告诉更多的同学,何雨葳决定将演算过程整理成手抄报,请班主任发到班级群里。班主任汪会老师对何雨葳的做法大加赞赏,立刻转发了手抄报。
很快,这份特别的手抄报就受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接龙“点赞”。有的家长说:“何雨葳能够把数学当工具,学以致用地宣传疫情防控,值得表扬!”还有的同学看完后给何雨葳留言:“太震惊了!更震惊的是,你竟然能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学习了!”
何雨葳还在英语老师张莉的帮助下,做了一份英语防疫手抄报,准备利用节假日传给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防疫是每一个人的事,抗疫的最终胜利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和配合。我愿意用我微小的力量,加强大家自觉防疫的意识,齐心协力早日消除疫情。”
米粉问答
@赫尔戈多:除了手抄报,你还用过别的方式宣传抗“疫”吗?
三年来,我写过作文和小诗助力抗“疫”。居家期间,我劝阻了想出门的爷爷奶奶,还给他们科普了一些防疫小知识。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汇聚起来就是大大的力量!
@赤赤: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国家大事?
听新闻,读报纸,和爸爸妈妈聊天。老师告诉我们:爱这个国家,就要关心她;她遇到困难时,就要帮助她——这是我们少先队员的光荣使命。
@芊羽芊寻:你喜欢数学吗?
喜欢。生活中需要数学:比如说,购物时,我经常会比较同类商品的价格和份量;要包装礼物时,我会计算礼物的面积,合理购买礼品纸,避免浪费……这多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