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物流的便捷与高效
2022-05-30祝恬
祝恬
打通物流的“毛细血管”,灵活性更强的无人机显然足够好用。低空物流前景广阔,但目前尚在积累阶段,更多是“国家队”与物流巨头们在发力深耕,无人机物流所能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还将有些时日才能为普通消费者所畅享。
飞入“最后一公里”
末端物流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积累相关数据,建立用户服务入口,是大小电商争夺的关键。那么,如果有无人机的加持,即时配送能有多快?城市社区配送15分钟送达的“小目标”能否实现?以无人机、无人车为代表的新型配送方式为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新的作答。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运输投递,稳步发展无接触递送服务。目前,我国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在上海启动,我国已初步完成飞行器、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工作。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迅蚁科技、中国民航大学、美团、顺丰等单位联合编写的《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也已正式挂网,其是中国民航局首次提出针对城市场景的无人机航线标准,标志着城市空中物流迈入标准化时代。
原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强调,“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除了要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构建无人机法律法规体系外,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统筹规划无人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他建议,“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为无人机物流配送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
其他国家对无人机物流的拓展也有成果展现。英国皇家邮政计划未来三年内大幅增加无人机的使用,新增50条无人机路线为本国的偏远地区提供更快、更方便的服务。作为无人机的资深爱好者,美国消费者对无人机物流的看法或有一定参考意义:近六成的美国消费者认可无人机物流,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相信1年至2年时间里无人机物流将成为常态,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需要3-4年才可实现,还有十分之一的人认为需要更长时间。人们最想由无人机物流送上门的物品包括服装、家居用品、视频食品和药品。另有四成的美国消费者表示对无人机物流无感,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种业态将被政府或更多民众所不允许,因为涉及安全和隐私问题。
但美国企业界对无人机物流有着极大的热情,它们能够领先一步的秘诀不仅在于对技术的不吝投入,更是选择在限制较少、物流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先行积极实践,通过反复尝试积累经验,从而改善方案、改进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比如谷歌旗下的无人机企业Wing通过无人机物流的应用,在澳大利亚将每单快递的最短履约时间缩短到了不到1分钟。
巨头们的又一角力点
城市密集区“最后一公里”难以送达与配送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但也蕴含莫大的机遇。十余万亿元的物流行业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监管创新与政策红利都支持企业在包括无人机物流在内的智能物流领域创新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胜军看好低空物流的正向效应,“无人机即时配送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从个人从微观层面,无需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上浪费时间。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节约的物流成本和整个社会的时间,可以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移动,有助于最大化整个社会的产出与福利。”
国内物流巨头如京东、顺丰、美团等都在无人机物流赛道上有良好的表现,已开展相关业务的省市名单在不断增长。
顺丰推行支线无人机和末端配送无人机双向发展,其支线无人机包括AT200、拓攻星辰650,以及最大载重1.5吨的飞鸿-98,末端配送无人机如方舟、魔鬼鱼等,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今年1月,顺丰旗下丰鸟科技取得支线物流无人机试運行许可和经营许可,成为我国首家可在特定场景下开展吨级载重、长航时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的企业。据说,顺丰在四川省雅江县投入百余台无人机运输松茸,时效提升了4倍,市场价格提升了10%。
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无人机物流的京东已经先后建立干线、支线、终端三个层次的无人机物流配送和通航物流体系,致力构建“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降本增效的目标。因其城市地区的本地仓和自营模式已经成熟,无人机物流的破局点开始趋向物流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拥有高频外卖配送业务,对“空地协同”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需求更为迫切的美团也在2017年开始了无人机物流的相关探索,目前已在深圳 8个社区和1个商圈落地无人机配送,完成近3.5万订单的配送,并于去年在上海金山落地中国首个低空物流运营中心。美团客户的普遍反馈是,“在咖啡店、生鲜店等场景,无人机物流让配送时效平均提高了一倍。”
目前,无人机物流还不能将一份物品直接配送到用户手中,其只是缩短了中间环节的运输时间,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人力的依赖,“人机协同”的配送模式费用偏高,尚只是一种不错的运力补充方案。但在高度“内卷”,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繁、单价锐减的物流行业,无人机物流的采用不只是场景的丰富,更是口碑的树立与品质的彰显,因此哪怕前期并不赚钱,投入越来越大,巨头们都欣然下场加注。
此时,无人机企业直接介入物流行业并不合算,转而以赋能者身份与物流巨头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其节能增效,即可多赢,有助于更好击破技术与规模这两大壁垒,前者需要持续的演练与数据的持续积累,投入甚重,后者是相关产业竞争中能否碾压对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