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音风:落笔生眷念,深深浅浅
2022-05-30王建蒙
我年轻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山深处忙于中国的航天发射,那时,闲暇拿起《知音》杂志本是消遣,但其中的内容常常能引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能看到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既有打动人心、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善美故事,也有探究犯罪心理、引导大众避免重蹈覆辙的以案示警故事……《知音》杂志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众生活,用鲜活平实的文字,讲述着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
从卫星发射场建设工地到火箭轰鸣卫星上天;从下达倒计时发射口令到卫星发射以及航天国际合作,几十年过去,我一直有《知音》杂志陪伴,其传递的真善美成了我喜爱的精神食粮。
在40年航天征程中,我有幸与孙家栋院士、任新民院士、程开甲院士、刘永坦院士、黄旭华院士等科学家们有许多工作交集,时时被这些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感动着……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他一生追星逐月布北斗,在83岁暮年,为了月球探测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竟然9个月内7次进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被称为在生命禁区探索万颅之魂的王忠诚,一生精益求精完成了逾万台开颅手术,手术的每一次出刀,都如同在纤细的钢丝上行走,手术中出刀毫厘误差、细微闪失的后果,便是“坠落万丈深渊”。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勋章获得者于敏,氢弹爆响惊天动地,而他却隐姓埋名28年。于敏毕生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自勉。
国家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新型核潜艇深海试验时,他毅然与核潜艇和所有人员一起潜入水下生死与共。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自踏入“上不告家庭妻儿,下不告亲朋好友”的核武器研制绝密工程,从此隐姓埋名,在核试验领域默默坚守了40年,先后多次进入核试验后挖开的平洞,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
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68岁时突遭车祸腿骨骨折,住院期间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他坦然面对,躺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与科研人员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投入更加紧张的试验现场。他要与时间赛跑,完成未竟的事业。
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闵恩泽,40岁时肺部被病魔侵蚀,被无情地夺去了两个肺叶和一根肋骨后,他仍然顽强地工作到了92岁,点石成金,引领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刘永坦,40年磨一剑,一把看不见的利剑终于出鞘,研制成功了中国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比国际最先进的同类雷达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
……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自2000年至今,中国共有35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我想将这些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故事讲给人们听。于是,我与《知音》有了更深度的交集。
触动人心的真情更有代入感。在《知音》编辑老师的启发下,我感受到了《知音》独具匠心的文风:细微之处见真情,从主人公的平凡生活细节入手,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每个平凡人都会有的喜怒哀乐……塑造了科学家们有血有肉、铁骨柔情的立体形象,他们也是深情的父亲,多情的丈夫,愧疚的儿子,让大家看到了科学家们不为人知、接地气的一面。此后,我写的科学家们的故事,陆续在《知音》杂志刊发。
《知音》杂志打开了我创作的全新视野和独特的方式。
2022年春节前夕,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勇攀巅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故事》一书。这本书是截至目前第一本以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面、完整讲述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5位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故事的图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弘扬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正是让我们踔厲奋发编撰的动力。
编撰此书时,我与副主编马京生、王洪鹏以及责任编辑侯春时常讨论至深夜。副主编马京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军旅作家,她曾目睹西昌发射场第一次卫星发射和神舟飞船第一次发射升空。那年,她在发射场目送航天员在轰鸣声中飞向太空。当航天员返回地球之际,人民出版社发行了她创作的《国家功勋——聚焦中国航天英雄》。副主编王洪鹏,是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曾参与编著了多部作品。
作为本书的主编,我提议聚焦科学家们的闪光细节和精彩人生历程,来展现他们的成就和人格魅力,我们三人一拍即合。而这,有着浓烈的知音风格。
国民杂志《知音》每篇文章都彰显浓烈的人情美人性美,让我动容,更让我在写书时,总会借鉴《知音》稿件的写作笔法,让作品体现出令人回味的人性深度。《知音》是伴我一生的高山流水。
【编后】王建蒙是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从航天发射基地到总部机关,长期从事航天发射任务组织指挥、计划协调工作,大校军衔。担任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公司副总裁期间,参加组织过多种型号火箭、卫星以及外国卫星发射任务。现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在《知音》杂志刊发《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父爱让儿子人生很精彩》《“国家功勋”孙家栋:天域苍穹那青丝白发的凝望》《刘永坦:一生只做一件事》《程开甲:闯入核爆爆心的人》《航天父子一生忠骨:不同的星海,同样的奔赴》等文章,反响热烈。
编辑/陈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