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知“鸡娃”母亲读懂精英儿子:余生请多啃老

2022-05-30张晓言

知音·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鸡娃企鹅康复训练

张晓言

2022年,高考美术辅导的网课上,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摇摇晃晃地站着,像一只摇摆的企鹅在手绘屏上写写画画。旁边则站着一位中年女性,她笑眯眯地拿着一些教辅材料,给这位特殊的“企鹅”老师当助教。

这位“企鹅”老师名叫杨明涛,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博士,而他的助教则是母亲李春娟,两人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精英儿子患绝症,鸡娃之前先“鸡自己”

2014年夏,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博士毕业生杨明涛正在和导师拍合照,他穿着学士服,帅气的脸上露出意气风发的笑。

突然,杨明涛站立不稳,来了一个平地摔。母亲李春娟脸上的笑容立刻凝结了,她皱着眉拉起儿子说:“你是不是好几天没做康复训练了?怎么能这么懈怠!妈妈为了你来日本陪读,你呢?你也要争点气……”导师和同学连忙过来安慰,听着听着,李春娟流着泪说:“你们不知道,为了这个毕业证,我们付出了多少!可不能半途而废了!”

自从两年前杨明涛被确诊“企鹅病”后,日常生活已经成了奢望,这张薄薄的毕业证上,凝结了母子俩太多的心血。

1986年出生的杨明涛是吉林省长春市人,母亲李春娟是长春市的特级教师,父亲是城建公司的工程师。李春娟是19世纪80年代的研究生,毕业后与吉林大学毕业的杨伟国成家。儿子杨明涛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留学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一路读到博士。

2012年初,在油画系读博的杨明涛回吉林老家过年。除夕那天,杨明涛不慎在雪地里摔了一跤。那之后,他开始无法控制行动,走路歪扭。这吓坏了李春娟和丈夫杨伟国。他们急匆匆地带着儿子去吉林省中医院,医生支开杨明涛,告诉夫妻俩一个残酷的现实,经诊断,杨明涛得了“企鹅病”。这种病学名叫“脊髓小脑共济性失调”,患者的小脑、脑干和脊髓由于病变而产生退行性变性萎缩,导致走路歪扭,像是企鹅行走,所以被叫作“企鹅病”。这种病症,发展到后期会失去控制身体的能力,成为植物人。

“企鹅病”因为病例稀少,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医生要李春娟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种遗传病,李春娟的婆婆就因病瘫痪在床,50多岁去世。精英儿子得了绝症,即将成为“废人”,李春娟崩溃痛哭,杨伟国也难以接受事实。

次日,他们一家人就前往北京求医。半个月里,李春娟风风火火地走遍数十家医院,但得到的结果都是无法医治,只能靠康复训练缓解病情,辅以药物缓解疼痛。李春娟只好强行振作,她不信命,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她故作坚强,每天都要求儿子积极做康复训练,让他努力康复。她跟儿子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咱们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好转的。”

这年二月,东京艺术大学即将开学。杨伟国不放心儿子,商量着让他休学。杨明涛却坚持说:“我不要休学,我不想成为在家啃老的废物!不能继续画画和废人有什么区别?”李春娟明白,绘画是儿子从小到大唯一的爱好。李春娟只思索了几天,便决定跟着儿子去日本陪读,陪读可以照顾他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她必须得督促和监督儿子做康复训练。很快,她便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李春娟坐上飞机,飞机在万里高空,她望着窗外的云层,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当儿子的后盾。然而,一到日本,李春娟听着别人说日语,像是在听天书。因为语言不通,李春娟只能使用简单的英语。

企鹅病的症状之一就是手抖,这使杨明涛的绘画格外困难,杨明涛消沉了下去。李春娟决定当一个榜样,她告诉儿子:“虽然妈妈在日本生活有障碍,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适应。你也要努力哦!”她拼命学习日语。她看着电视新闻琢磨语境,还买来不少学习日语的书籍。

如此,半年下来,李春娟已能简单流畅地和他人交流了。她拿自己的努力来鞭策儿子,要求他每天和她一样坚持,要多练习走路、四肢力量控制、紧握笔等。吃饭时,她甚至每天拿一碗花生米放在桌上,要求杨明涛吃饭之前先练习夹花生米,至少100下,多次反复,杨涛明手都练得发酸。每当杨明涛想放弃时,李春娟就激励他:“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你看,你妈我五十岁了,还能用半年学会日语。我以前只会做面条,可现在呢?我能给你爷俩做一顿荤素搭配的年夜饭了!”

日复一日,在李春娟的“鸡自己”和“鸡娃”下,杨明涛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已经能甩开拐杖走路了。只是,因为手抖无法恢复,他不适应绘画,只能放弃学习六年的油画,转做理论鉴赏。

终于,2014年7月,杨明涛被授予了博士学位,他参加毕业典礼,放下拐杖和同学导师合影。然而,毕业典礼上杨明涛摔倒了一次,接下来又是几次平地摔。想到儿子毕业前还说想去高校找一份教学工作,儿子的摔跤,又让李春娟的心沉了下来。

儿子深陷抑郁深渊,人生醒悟要“慢下来”

毕业仪式三天后,李春娟母子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祖国,一家人重新团聚在一起。

一开始,杨明涛精心地制作简历,决心找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可是,简历都没来得及发出去,没过几天,杨明涛就下肢无力,走两步就会摔一跤。后来几天,杨明涛躺在床上后,连起床都觉得艰难。李春娟见状,心情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她怎么也无法接受,刚刚博士毕业的精英儿子成了只能躺在床上的废人。她陪他在日本所做的一切努力,似乎都白费了。她强忍住自己的泪水,跟老公商量,还是去医院再看看。于是,才从日本回国,李春娟和老公又匆匆踏上寻医的路途,但是医生也都告知,这种病只有靠康复训练去缓解,无法治愈。可儿子越来越严重的状态,让她的心态崩了。

2014年8月,李春娟加入了“企鹅病”的病友交流群。听到有位病友说因为康复训练有所好转,李春娟就再次走上逼着消沉的杨明涛做康复运动的老路。杨明涛走不了路,李春娟就逼着他多走几步。在儿子面前,李春娟总是面带微笑,积极地辅助他训练。为了自己的事業梦想,杨明涛也憋着一口气,不要命地做康复。等到晚上,累了一天的杨明涛熟睡,李春娟才表露出无助来。以前,亲友都羡慕她有个优秀的儿子,而现在,儿子不仅没有光辉的未来,反倒成了别人口中的“啃老族”。

连续半年,李春娟给儿子喝中药。杨明涛觉得自己喝中药没用,李春娟还是逼他说:“你不尝试怎么知道没有用?”还尝试各种偏方、保健品,而且,还找来网上各种病残但励志的例子,说他们如何如何自强不息,最终成了有用的人。让儿子也要向他们学习,焦虑地逼着儿子每天训练。可是,李春娟不断压迫儿子做的这些训练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儿子的症状愈发严重,杨明涛开始了无法控制头部,不自觉地摇头晃脑,而且,说话也开始吐字不清。

2015年末,杨明涛瘫痪在床,再也无法起身。儿子每况愈下,让李春娟再也无法镇定,除了整天以泪洗面,她还责怪儿子没有尽力康复。

杨明涛也接受不了落差。他整天在手机里刷短视频,靠简单易得的短期快感麻痹自己。

2016年1月,父母有事离开,杨明涛挣扎着摇着轮椅从床头柜上找到曾经的画作。他一张张翻看,过去的作品像是在嘲笑现在的他。

就在此时,李春娟正好进来,看到儿子的神色,她知道儿子怀念从前,于是,又急急地说:“儿子,来,妈妈帮你练习,站起来!以后肯定会好起来的。”哪知,杨明涛大吼:“我不练了!你就知道天天逼我练习!就是怕我啃老是不是?”李春娟又惊讶又难过,连连说:“不是的。”可是,儿子却依旧抱怨地咆哮:“我看就是的,你就是嫌我没用,嫌我一辈子拖累你们,所以才让我时时刻刻地做训练!我不想看到你!你走!”

儿子误解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深深地刺伤了李春娟,她突然说不出话来,强忍住失望的眼泪,跑了出去。在小区里不自觉地走了两圈,看着别家的孩子健健康康地玩耍,她心疼儿子的遭遇,再度泪如雨下。

而杨明涛想到母亲每天不辞辛苦陪他康复训练,却收获失望,突然觉得人生无望,他用手肘撑着身体,爬到地上,又爬到卧室床头柜旁边,拉开抽屉,翻找出水果刀对着手腕割下。五分钟后,李春娟担心儿子,便擦掉眼泪立即回家,没想到,却发现儿子躺在床下,手腕处有一摊血。她一边哭一边拨打了急救电话。因为救治及时,杨明涛没有生命危险,三个小时后,他睁开了眼睛。李春娟哭到虚脱,见他醒了,一直在说对不起。

经过检查,杨明涛被确诊为躁郁症。医生跟李春娟了解一些情况后,郑重地对李春娟说:“到自杀这一步,患者一般抑郁很久了。患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父母比他更着急,这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康复训练也要循序渐进,过度训练会引起反效果。家长尤其不能只关注患者身体康复,忽略了心理健康。”医生建议李春娟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不要急于求成,“孩子如果持续承受心理高压,没有及时疏导,这一次被幸运救回,下一次就不一定了。可不要再重蹈覆辙了!”

这时,李春娟才觉得后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幡然醒悟,儿子只要能好好地活着,不是精英又怎样呢?她应该让自己和儿子的生活都慢下来。

妈妈作伴的治愈之旅,余生请多啃老

一周后,杨明涛出院。躁郁症让杨明涛时而对一切失去兴趣,时而又亢奋不已。李春娟按照医嘱给儿子吃药,并逼迫自己接受儿子病情无法康复的事实,决定让儿子过得轻松一点。

儿子情绪不佳,经常躺在床上用抖动的手玩手机游戏,以前这样的情况,李春娟是万万不能忍受的,但是,现在,她不再“念叨”,反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询问儿子什么游戏好玩,她也想试试。于是,杨明涛便告诉妈妈有哪款好玩的游戏,跟妈妈说游戏里的故事,让妈妈跟着自己一起打怪升级。

不仅如此,李春娟开始用更多的时间推他到室外散步、聊天,还推他去看画展,让儿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天,李春娟为了重拾儿子的兴趣,主动说自己也想学习画画,让儿子教教她。杨明涛不想教,她就拿自己画的儿童画来“请教”。一来二去,儿子脸上多了些笑容,他说:“哪有母亲给孩子当徒弟的?这不丢人吗?”李春娟连忙说:“不丢人,不丢人!别人还没有你这个高才生当老师呢!”

杨明涛以为母亲真的对画画产生了兴趣,便不厌其烦地开始教她如何勾勒线条,如何填充色彩。久而久之,李春娟的心也静了下来。

见母亲不再逼着自己做康复训练,杨明涛自己反而有点不适应了。一天,他跟妈妈主动提出,他要求每天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抽出一个小时做训练。

看到儿子自己有了要做训练的意识,李春娟高兴极了,没有想到,不逼他反而效果更好。

冬天到了,为了奖励儿子每天自己主动训练,李春娟推着轮椅,还带着杨明涛去滑雪场看滑雪。儿子那一天也很兴奋。看着儿子对外界的渴望,她觉得要带儿子多看看世界。不久,李春娟又带着儿子去了海南三亚,吃椰子鸡,喝椰汁,还去了重庆体验特色小吃,去西藏朝圣……离开小小的卧室,杨明涛的心情也舒缓了起来。

2016年5月,西藏的民宿中,杨明涛看见母亲累得腰痛无法入睡,自责地让母亲放弃他,还愧疚地说:“妈妈,这一辈子,我可能只能啃老了。”李春娟含泪告诉儿子:“我过会就好,没事,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我们不怕你啃老,你能啃老,就是妈妈还有用,还能照顾你。没有你,我和你爸要多伤心啊!你能快快乐乐地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余生,我们都愿意让你啃老!”杨明涛忍不住流下眼泪,使劲地点头。此后,杨明涛渐渐接受自己“无用”的现状,躁郁症有了极大的缓解。李春娟也不再鸡娃,反倒珍惜当下,遇见美好的风景,她还拿出纸笔,让儿子教他用画画记录。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初,杨明涛在网上认识了山西网友菲菲,她看到杨明涛朋友圈发的一些画作,倾慕于杨明涛的才华,主动追求他。半年后,女友想要奔现见面,杨明涛只得说出实情。菲菲听说他是个瘫子,三十三岁还一事无成,就拉黑了他,再也没有音讯。杨明涛受到打击,陷入痛苦无法挣脱,他又想自杀。李春娟发觉他情绪不对,赶紧抱住他。这一次,杨明涛的躁郁症复发了。李春娟带他去公园散心,他看见正常上班的路人,流泪说:“我好羡慕他们!”李春娟抱着儿子说:“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并勇敢面對。”

为了让儿子解除心结,2019年6月,李春娟找心理医生咨询儿子的治疗。医生拿出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她说,人除了生理心理需求,还要有自我实现需求,杨明涛需要一份事业来充实自己。

李春娟苦思了半个月,她想起2018年初,侄女想要参加美术艺考,特意来请教杨明涛。她一拍大腿:杨明涛还可以帮别的孩子讲解绘画呀!

7月,李春娟找到做网课培训的朋友,提出要儿子去她的机构当老师。朋友看了杨明涛的简历,连连欢迎。但当听说他是个企鹅病患者,目前瘫痪在床时,朋友又拒绝说:“他是东京艺术大学的高才生,是能讲得很好。可是绘画老师这一行是需要示范和改画的。”为了儿子的未来,李春娟只能说:“我会画画,我做示范,他讲解就可以!”苦苦哀求下,朋友同意让杨明涛先试讲课程。

凭着丰富的学识,杨明涛在讲课时由浅至深,讲得格外精彩。李春娟在儿子手下当了几年徒弟,也学了一些绝招,竟然也能画得不错。这对搭档的课程赢得满堂喝彩。杨明涛就此坐在轮椅上当上了网课老师,暑假的两个月,他保持一周三节课的频率开讲,李春娟则在一旁随时辅助他的工作。不少美术生都觉得获益匪浅,感谢他和助教。而因为有时候杨明涛会坚持站着上课,但站不稳,自嘲像企鹅,有的学生还亲切地叫他“企鹅”老师。

有了事业,杨明涛的心开始明亮起来,为了更好地当老师,他开始更积极地做康复运动,他练习说话,尽力控制舌头,好缓解语言不清的症状。他想办法降低手抖频率,讲课前都要吃治疗帕金森的药物。看着儿子负责的样子,李春娟也觉得欣慰。

课程之外,杨明涛也想帮助别的绘画人成为“高手”,李春娟就帮他注冊了知乎账号,让他用语音输入答疑,帮助别人少走一些弯路。虽然数据一般,但还有一些流量收入,而且,杨明涛看见感谢的评论,也会和李春娟分享喜悦。他找到自己的价值,整个人也积极起来。一天,他拿到新发的工资,高兴地对母亲说:“妈,你看我可以不啃老了!”

李春娟笑呵呵地对儿子说:“儿子真厉害!不过就算你啃老,妈妈也心甘情愿啊!”

2022年7月,杨明涛已经带了三年的寒暑假班,即将迎来第四年的教学生涯。他的康复成果喜人,已经能在家里走几步了,偶尔还能在室外走一段距离。李春娟也没有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儿子整个人变得越来越有生机。李春娟带儿子去医院,医生检查后也大大夸赞,说杨明涛的病情延缓了发展。

这已经足够了!李春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夜深了,她看到儿子做完训练,还不忘拿出教案,积极地准备第二天的讲课内容,不由得欣慰地笑了。

编辑/杨丽

猜你喜欢

鸡娃企鹅康复训练
网络流行语“鸡娃”探析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小企鹅的成长
制造鸡娃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小企鹅
They Loved It!企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