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2022-05-30韩少功
韩少功
1
什么时候退休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是这样的,男性年满60岁退休,女性干部年满55岁、女性工人年满50岁可以退休,对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可提早到55周岁。这些规定都是1978年制定的,至今还在施行,确实有些过时了。如今人们的身体素质比以前好很多,很多人到了60岁仍然非常健康,工作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经验丰富,在很多岗位上可能是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群体。一刀切60岁退休,对很多人而言太浪费。
据统计,2014年经合组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平均水平是男性64.6岁,女性63.9岁。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低于这个水平。丹麦男女都是74岁才退休,意大利是男女71岁,英国是男女68岁,德国是男女67岁,美国是男女67岁,这些都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做退休年龄的调整。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当然,也有很多人想早点退休,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似乎对自己什么时候退休非常介意。而老年人工作也很辛苦。比如在新加坡,人们打车时经常碰到六七十岁甚至年龄更大的老司机,满头白发还在开车。在食阁吃饭,会发现收盘子、打扫卫生的也多为岁数很大的大叔、阿姨。很多人走路都不方便,颤颤巍巍,手一直抖,但还要帮顾客收盘子,真的让人非常不忍。
很多人都认为,让老年人在食阁收盘子简直是新加坡的耻辱,但在新加坡政府看来,这反而是一项福利。新加坡的这些不需要什么技能的劳动岗位,招募时优先安排给老人,使很多经济困难的老人也能自食其力,获得一份收入。大家都很感叹,让老人开出租车赚取收入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乘客的安全也需要考虑啊,两者之间需要作出权衡取舍。
这就说明,退休年龄的设定,不仅是身体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很多人因为缺乏积蓄,或者退休以后收入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希望延长劳动时间。而从政府的角度看,延长劳动时间同时也意味着延后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可以减轻发放退休金的压力。所以,各国政府也有动力让老人多工作几年。
2
但是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老人退休以后干什么?真的是整天唱歌跳舞、游山玩水吗?当然是有很多老年人这样。但更多的老年人担负起另一项重任,那就是照顾孩子。根据一项中国的权威调查数据,2014年,中国学龄前儿童白天主要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料的家庭比例为27.9%,晚上要由老人照顾的家庭比例为23.5%。这就是说,有1/4的家庭完全离不开老人照顾孩子。照顾孩子的老人,白天自然不可能再去上班了。
而且,老人不仅是带孩子,一天做三顿饭,往往还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以前有不少人把孩子送到外面的补习班。不是有个著名的段子吗,4岁孩子的英语词汇量1500个左右,是不是不太够?回答是,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是不太够。
但即使在过去,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支持这样的教育,把一个4岁孩子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到1500个,这背后一定要花不少钱。绝大多数家庭做不到这一点,一般就是由带孩子的老人教孩子认字,教孩子数数。所以老人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担负起一定的教育和培养的责任。老人在考虑退休年龄时,必定会将所承担的隔代教育成本考虑在内。
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一个非常受重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生育率,要鼓励大家生二胎、生三胎。但大家已经知道,生二胎、生三胎绝不仅仅是夫妻两人的意愿,还与整个家庭环境、经济水平、抚养成本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在校外培训方面的很多管理措施,都有助于降低抚养成本,增强年轻夫妇的信心,可以放心、大胆地生二胎、生三胎。
现在的年轻夫妻在生每一胎的时候,都会先跟父母商量好,孩子生下来谁来带,怎么带。如果双方父母都抢着带,那么生育的压力可能会小一些;如果双方父母都拒绝带,那么生育的压力就会变得很大。儿女的生育决定与父母的退休年龄间也存在关联性,有经济的考虑。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保姆请不起,也不放心,只有父母稍微让人放心一点。而年轻夫妻未必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这很麻烦。带孩子必须要距离足够近。假如父母在其他城市,还在工作,必然无法帮着带孩子,或者帮着带孩子的时间会非常有限。把孩子放到父母身边呢,那大人就要和孩子分开了。这里面也同样有大量的经济成本要计算。
促进出生率是现在的国家大计,不能受影响。而养老金支付困难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能接受。如果老年人再努力一点,上班同时再尽量帮着带孩子,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年轻人再努力一点,即使父母没法帮着带孩子,自己也可以多带,这样问题也解决了。
可大家都不是这样想的。所以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人们选择更晚一点退休,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但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就只能退休了。如果社会为年轻人的育儿提供更多的支持,那么愿意继续工作的老人也能更好地发挥余热。
3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孩子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随着整个社会人均收入增加,父母不再仅仅追求孩子的数量,而会更多地追求孩子的质量,这就必然导致生育率下降。这其实反映了父母的真实意愿:我情愿少要孩子,也要保证孩子的质量,要让孩子身体更好,接受教育水平更高,未来的预期收入也更高,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是因为孩子数量与质量存在替代关系,这才导致著名的马尔萨斯预言失灵。马尔萨斯曾经认为,人口增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人不会不生孩子。这个预言显然已经被证伪了。所有发达国家的出生率都在下降,而且都已经跌破自然更替率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想优生优育,少几个孩子,但要提高孩子的质量。
老人多工作几年,对于孩子的教育质量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猜想。第一种猜想,老人照顾孩子的时间少了,父母不得不减少生孩子的数量。孩子的数量少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会提高。父母以前有机会生更多孩子,反正可以交给老人来带。现在不得不少生,少生了就会更好地教育。这是第一种猜想。
第二种猜想,老人还没退休,父母不得不自己更多地照顾孩子,从而减少在工作中的投入。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的投入时间和努力程度,与个人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设想一下,公司里有两名背景、资历都很相似的员工。其中一位,每天加班到深夜,从来不管孩子,反正孩子有老人带;还有一位,每天到了5点就要匆匆忙忙下班,因为要去接孩子放学。以前还要送孩子去补习班,现在就只能自己督促孩子做作业了。那么作为公司的领导,你要选拔其中一位员工成为经理,你会选拔谁?
用不了几年,这两位员工的职业前景就会出现较大差异。那位努力工作的员工,收入也显著提高。而另一位每天带孩子的员工,工作没有多大起色。而收入更高的员工,显然有机会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甚至送孩子出国读书什么的,帮助孩子积累更高的人力资本。而那个因为老人没法带孩子,不得不自己来带,从而部分牺牲职业前景的打工人,没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老人不带孩子,可能导致第三代的人力资本下降,这是第二种猜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退休年龄到底会对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产生怎样的影响?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晚退休一年,隔代抚养时间下降0.90年,年轻人劳动供给时间下降0.66年,人口生育率下降0.05,与我们之前所做的推论相符。在退休年龄60岁时晚退休1年,经济增长因子将提高0.2%。老年人继续对社会做贡献,对于经济增长是有益的;但随着退休年龄提高,经济增长因子的变化由正转向负,最终会出现拐点。
由此可见,老年人什么时候退休,影响的绝不仅仅是老年人,也会影响中年人,影响年轻人,影响刚刚出生的孩子。要让老年人继续工作,我们需要完善兒童照顾系统,需要推动老年人的失业保险,需要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需要改善养老金的组成结构,还有太多事情需要做。当然,从世界趋势看,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老人继续工作是个新潮流。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对老年人健康长寿也是有好处的,有助于老人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正常的社交状态,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有益。做好各种配套工作,就能让健康老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朱煜荐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