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引力场
2022-05-30
民以食为天,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只要人类没有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食物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温饱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享乐,食物带来的欢愉也包含其中,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让食物更适口、更美味、更健康。可是地球上的资源终归是有限的,随着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人类数量增长,资源日趋耗尽,当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基因有所延续,新生儿的诞生或许可以开启新的模式。
无刺鱼
鱼肉细嫩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人类自古钟爱的盘中美食。享受鱼肉时,最令人头疼的必然是无数细刺卡住喉咙的风险。尽管在挑选食用鱼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没有小刺的品种,但鲫鱼等鱼类肉质的细腻感是其他品种无法替代的,于是,大多数人可能都幻想过:要是这些鱼没有鱼刺该多好!
鱼类派出的“刺客”往往是肌间刺,也就是位于椎骨两侧肌间隔中的膜性硬骨小刺。肌间刺可以支撑肌肉,和肌腱一起辅助肌肉运动,让鱼的身体更加灵活。不是所有鱼类都有肌间刺,可一旦有这批“刺客”,吃鱼过程就危险重重。
华中農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团队自2012年起研究无刺鱼,于2019年底发现肌间刺调控基因,随后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无刺鱼繁育工作。据《长江日报》2022年9月26日的报道,该团队透露了关于无刺鱼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已繁育出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并计划于2023年进一步开展无刺鱼遗传稳定繁育工作。在新种质性状稳定,取得国家相关认证后,去刺技术便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不仅仅是武昌鱼,在敲除了草鱼、银鲫和鲢鱼的鱼刺调控主效基因后,它们的第一代杂合体的肌间刺均大幅减少,预示着未来的养殖鱼类有望全员“挑刺儿”成功!
(据《长江日报》2022.09.26 )
灵光一现:生物的自然演化遵循“适者生存”,但它们的食用版演化就得依照“适人者生存”了。幻想一下,人工养殖种植基地里,所有品种的鱼类都没有鱼刺,鸡鸭鹅的爪子里都是软骨,一年四季的螃蟹都满溢着蟹黄蟹膏,硕大香甜的食用版石榴没有籽儿……好一幅真·科幻片画面?!做做梦嘛,万一就实现了呢!
多亲婴儿
大多数时候,我们谈论的遗传物质是细胞核中的DNA,然而,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也拥有自己的一套遗传物质——mtDNA。mtDNA的变异会引起线粒体疾病,如线粒体肌病和Leer遗传性视神经病,影响大脑、心脏和肌肉等需要大量耗能的器官和组织。
在传统的家庭架构认知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位母亲和一位父亲,因为子代需要遗传分别来自父母双亲的一组遗传物质(核DNA)。而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这意味着线粒体中的mtDNA遗传自母体。如此一来,子代的遗传物质就可以被分为母亲的核DNA、父亲的核DNA和母亲的mtDNA。
为防止线粒体有缺陷的母亲将其遗传给子女,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线粒体替代疗法。2016年4月,美国华裔医生张进成功使用混合三人遗传物质的纺锤体移植法帮助一位女性诞下世界首例“三亲婴儿”,他拥有两位母亲和一位父亲的遗传物质。但科学家们一直担心没有研究表明这项方法是安全的,近日,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的商微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团队对这项技术在早期人类胚胎中的应用进行了首次全面的研究,并在2022年8月发表论文证实了实施该技术后,胚胎仍可正常发育。该团队的研究为线粒体替代疗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为更多“三亲婴儿”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据《自然》2022.09.08)
灵光一现:当物质资源短缺,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控制新生儿的数量将会是无法避免的话题。财富与权势会成为生育许可的标准吗?如果可以同时使用多人的遗传物质共同培育一个孩子,不止三亲,甚至多亲呢?多亲婴儿会成为新的潮流吗?基因遗传新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