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22-05-30申秋云张燕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申秋云 张燕

[摘 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三全”育人要求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具有隐性思政教育的优势,在提高学生英语技能和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涉及中国方针政策、历史文化、科技进步、时事热点等方面的内容,既提升了学生的“四个自信”,又传播了中国文化,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充分彰显了专业课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综合英语;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22-03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

综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好政治关、文化关和价值关,深入挖掘英语课的思政元素,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是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

自2005年以来,上海市的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从课外转向课堂,德育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2010年,上海市承担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探索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构架[2]。基于基础教育阶段多年“学科德育”的实践活动,2014年,上海市抓住契机,率先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高校专业课和思政课虽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指示。自此,课程思政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高校各类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意识形态的载体。综合英语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

(一) 提升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新的视野。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在进行专业知识、技能交流的同时,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外部世界。研究发现,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所占比例十分有限 [5-6]。这种重西方文化输入、轻中国文化输出的教材编排方式,使本该成为文化使者的大学生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了解,遑论用英语准确传播中国文化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美德、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比较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将语言技能学习和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起来,使英语课上出“思政味”。

(二)优化课时设置,全面全程育人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每周六个学时,具有开课时间长、课时设置多的特点。大一、大二是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定型的重要阶段,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节点。综合英语任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利用每一次课堂教学,将价值观塑造“基因式”融于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

(三) 研究现状

自從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后,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界的课程思政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课程思政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缺位的原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路径等。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路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从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教材讲义的编写、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变换、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展开研究,存在涉及面广、浅尝辄止的问题[2,4-7]。深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具体抓手,有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对课程大纲的设计、教材讲义的编写、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等也有很好的反哺作用。

三、课文“Message of the Land”思政元素的深挖

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I》第三单元课文“Message of the Land”为例,从课文导入、课文赏析、知识拓展三个教学阶段深入探析如何在英语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深挖思政教育元素。课文“Message of the Land”是根据对一对泰国农民夫妇的访谈而写成的随笔,作者用直白的语言、简短的句子、朴素的话语展现了这对农民夫妇对土地的热爱,以及他们因传统价值观的遗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措手不及和遗憾。

(一)课文导入阶段

课文讲述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对于世代耕耘的土地的热爱,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As a traditionally agriculture-centered country, China has long established its respect to land. Can you quote some sayings, idioms, poems or folktales to illustrate this?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汉语中与土地有关的谚语、成语、诗歌或故事俯拾皆是。但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莫过于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创作于1938年,当时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着中国大地,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艾青写下了这首诗。通过对照诗歌的英译版本“I Love this Land”, 进一步挖掘诗歌中“土地”这一意象的深刻意义:“土地”象征着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祖国命运,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文赏析阶段

1.思政元素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丢

文中,农妇用一大段话讲述了村子的变化,并表示极不喜欢这些变化。过去,人们总是barter for things,但现在,its all cash。过去,neighbors could help build our house, reap the rice or dig a well,而现在,they will do it only if you have money to pay them。

最后,农妇无奈地说,“time have changed, but certain things should not change”,比如“信仰”。众所周知,佛教是泰国的主要宗教。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都不再愿意去寺庙烧香拜佛,农妇觉得thats a shame。

部分当代的中国大学生也存在政治信仰缺位,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8]。

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发挥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恰当地渗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思政元素之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在描述村子的变化时,农妇说,“… the other day I heard a boy shout and scream at his mother. If that kind of thing had happened when I was young, the whole village would have condemned such an ungrateful son, and his father would surely have given him a good beating”。

孝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传统美德。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不能丢。

以此知识点为契机,教师可以深挖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教师用汉语与学生分享当地一条河流——“孝妇河”名字的由来。学生团队合作用英语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哪一组的英文表达更准确到位。这种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又传播了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是落实专业课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3.思政元素之三: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不能丢

在被问到快不快乐时,农妇是这样回答的:“This question has never occurred to me. Life simply goes on…. Disease, wounds, hardship and scarcity have always been part of my life. I dont complain.”课文学习到此处,学生们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Why did the woman say that the question whether she was happy or not had never occurred to her? Did she complain about poverty, hard work, disease, hardship and scarcity? What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did her thinking resemble?

農妇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她知道艰难困苦、缺衣少食、疾病、伤痛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她从不抱怨。她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心态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文中农妇“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处事心态与道家“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高度一致。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第一原则,要求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他人、自己。首先,人要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证明“道法自然”的重要性和党中央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时代意义。其次,“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是老子推崇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每一位青年学子们都应该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

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通过对农妇处世哲学的分析,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做法提炼了专业课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对学生文化素养、为人处世层面的精神引领。

(三)知识拓展阶段

1.思政元素之一:坚定道路自信,走在时代前列

文中,农妇不断提及他们的儿女都离开了农村,去城市里工作。少言寡语的农民也表达了希望孩子们重返家乡、继承自己衣钵的愿望:I love this land and I hope one of my children comes back one day to live, and gives me grandchildren so that I can pass on the lands secret messages to them。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业化。教师可以布置一道辩论题目:“Industrialization is necessarily evil”。 此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十三五”规划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学生不可能永远是象牙塔里的骄子,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大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需要“两耳闻窗外事”。这就要求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1]。

2.思政元素之二:响应时代号召,实现人生价值

课后拓展的第二个任务是一道讨论题:“Suppose you were one of the four children of the farmers, would you like to return to the land and live ther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Why and why not?”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以专业技能课为载体向学生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但是,在部分青年学子的心目中,农业是落后的、农村是破败的、农民是贫穷的。一旦从农村走出来之后,他们不愿意再回去。因此,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农村的新面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1]。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首先要人才振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迫切需要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有些地方已制定有效的“回引”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自己的才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广大大学毕业生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推进,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优势不断显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涉及中国方针政策、历史文化、科技进步、时事热点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增强“四个自信”。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如何从体制机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来强化思想引领,突出大学英语的育人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2-126.

[3] 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14).

[4] 安秀梅.《大學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5] 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共商学院学报,2018(5):126-128.

[6] 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黑河学刊,2019(5):105-108.

[7] 何芳,都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2):6-10.

[8]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