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22-05-30张肖
张肖
摘要:目的 探究健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门诊符合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健胃颗粒,对照组口服瑞巴派特片,均用药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中医证候改善、胃镜下黏膜征象及胃镜病理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主症、次症的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胃黏膜镜下分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降级,研究组治疗前后镜下积分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分级及积分评估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健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镜下黏膜表现。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胃颗粒;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包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归为癌前状态。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1]。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证型[2],且健脾益气法及其方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普遍性[3]。《内经》云“久病多瘀”,故课题组在健脾益气的方药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优化为健胃颗粒,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探究其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研发院内制剂提供实践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门诊符合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5±7.5)岁;病程3个月~25年。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7±6.3)岁;病程5个月~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知情同意(经伦理审查);④4周内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辩证不明确或有过多兼夹证者;②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疑似有原位癌可能的患者;③已确诊胃癌、肠癌等其他部位肿瘤患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妊娠和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⑥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研究组予健胃颗粒(党参15 g,炒白术10 g,法半夏6 g,茯苓12 g,陈皮6 g,丹参10g,莪术10 g)口服,每日2次,每次1袋。中药颗粒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浙江远力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10015;规格:0.1g/片×24片/盒)每日3次,每次0.1g。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分级量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分别记录用药前后患者主症、次症积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胃镜分级量化标准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 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按黏膜颗粒状程度、皱襞变平及血管透见程度、肠上皮化生结节程度记分为1级(1分)、2级(2分)、3级(3分),并观察用药前后镜下分级及积分变化情况。
(3)病理分级量化标准,将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按轻重程度记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计算各组织部位得分之和为最终得分,比较用药前后病理分级及积分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釆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釆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主证、次症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积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主症、次症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胃镜下黏膜分级及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镜下分级高级别病例数均有所减少,研究组镜下黏膜征象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3。
2.4 两组胃镜下黏膜分级积分对比
研究组胃镜下黏膜分级积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胃镜病理分级及积分对比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分级,发现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2.6 两组病理积分变化对比
治疗组病理积分变化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讨论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名可诊断为“胃脘痛”“痞满”“反酸”“嘈杂”。慢性胃炎的病机可分为本虚和标实两方面,本虚主要表现为脾气(阳)虚和胃阴虚,标实主要表现为气滞、湿热、血瘀和脾虚。脾虚、气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血瘀是久病的重要病机,在胃黏膜萎缩发生发展乃至恶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4]。
近年来,随着我国早期胃癌筛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一旦发现胃黏膜的癌前状态,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是胃癌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知的根除HP可缓解炎性反应向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的进程和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某些维生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但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用药不规范,以及长期、反复用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都是临床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時的困难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动态关注胃黏膜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特别是新近提出的微观分型参考标准,通过直视胃黏膜的颜色、色泽、质地、分泌物、蠕动及黏膜血管情况,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因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胃络瘀阻,因虚致瘀。研究发现,丹参、莪术等活血化瘀中药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侧支循环形成,从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缺血、缺氧情况。本课题组推断,积极应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的发生及发展,可以帮助延缓胃黏膜癌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按照GCP规范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六君子汤为基础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助中焦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恢复;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加入丹参通行血脉、祛瘀止痛,莪术破血行气、消痞散瘀,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结果表明,健胃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胃镜下胃黏膜表现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瑞巴派特对照组,但在病理组织学方面暂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优越性。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能调节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白术能修复胃黏膜损伤,调节胃肠道蠕动、抗炎、预防肿瘤;茯苓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的作用;半夏可以修复溃疡、抗炎、止呕;陈皮能够刺激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快胃肠道蠕动;丹参能够改善黏膜微循环,增加黏膜血氧供给,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莪术能够促进胃肠道动力、抗肿瘤、抗炎。最新药理学研究亦表明,上述中药中活性成分超过100个,疾病靶点超过1000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PTGS2、TNF、VEGFA、IL1B、CAT、CASP3、PPARG、JUN、NOS2,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可能通过对活性氧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死亡受体结合等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提示本研究中处方药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机制,抑制“炎—癌”转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综上所述,健胃颗粒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考虑该病是一个长期、慢性、反复的过程,其疗效评价应当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相结合,因此后期需要长期随访,并且引入多中心、扩大样本量收集,参考安慰剂对照,进一步对健胃颗粒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11):769-780.
[2] 易平钰,朱方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6):3696-3699.
[3] 朱方石.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理论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471-472,487.
[4] 张声生,唐旭東,黄穗平,等.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