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风险管控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2022-05-30陈小宛
陈小宛
【摘要】 目的 觀察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开展风险管控,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医院100例AMI直接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并发症等基线特征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护措施,观察组则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模式的救护。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能够降低AMI直接PAI术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关键词】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风险管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9--04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on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PCI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n Xiaowa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16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on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otally 100 patients with AMI undergoing direct PCI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tching between groups according to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ge, complications, etc.,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rescue measure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rescue in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 based on FMEA.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nd arrhythmia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diogenic shock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FMEA can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AMI direct PAI,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Complications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病,主要因冠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AMI患者约65万例[2]。目前,临床治疗AMI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科学的救治,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不良事件,甚至造成死亡。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可靠的前瞻性风险分析法,由多人参与活动过程,并评价其效果和失效后果后,制定出相应策略,适合高风险救护患者[3]。本研究对AMI直接PCI患者采用基于FMEA进行风险管控,明显减少了术后早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12月医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AMI的诊断标准[4];符合直接PCI治疗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合并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依从性差、拒绝治疗的患者;资料不全者;特殊人群(孕期、精神疾病)等患者。根据性别、年龄、并发症等基线特征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59.8±9.4岁;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13例,脑卒中12例;梗死相关血管:左回旋支17例,左前降支23例,右冠状动脉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7岁,平均60.4±9.9岁;合并高血压13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12例,脑卒中11例;梗死相关血管:左回旋支18例,左前降支24例,右冠状动脉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以及梗死相关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治疗及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急诊救护措施,视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路,并针对性予药物治疗,按时巡视,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做好异常处理措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2 观察组 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模式的救护,具体措施为:
(1)成立FMEA小组:至少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以上主管护师和3名以上护师。首先组织成员学习FMEA知识、AMI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并接受系统性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成员了解FMEA并能学以致用。
(2)制作AMI急救护理计划:由小组成员查询相关资料,并根据医院实践标准制定AMI急救护理流程;然后以“急救流程”“风险管理”“心肌梗死”“PCI”等作为关键词,在众多数据库中搜索最新资料,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甑选出可能相关的失效环节,具体到预检分诊、转运等方面;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针对其中重点的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好处理方案。
(3)失效风险评估:围绕失效环节开展“这样做可能导致的后果”开展头脑风暴,分析所有人员、环境、材料、方法等可能的失效原因、后果,针对其中高风险因子引起关注,并制定相关措施,根据实施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反馈。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包括药物渗漏、采集标本错误、药物输注错误、意外拔管、压疮等。
(2)术后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
(3)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性分析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4±1.5天,对照组为12.7±2.1天,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2,P=0.000)。
3 讨论
直接PCI治疗AMI不进行溶栓治疗,能够确保梗死血管早期快速开通,有助于挽救濒临坏死、严重缺血的心肌,具有左心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病死率[5]。但直接PCI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6-7]。因此,做好AMI直接PCI患者的管控十分重要。
FMEA是确定、预防潜在风险的一种管理工具,对于规避护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8]。医院在AMI直接PCI患者中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整个急救护理流程为链状结构的排列,上环节输出即为下环节输入,各环节之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各环节紧紧相扣,并涉及会诊、检验、材料等诸多环节,确保了患者治疗时间窗及流程安全性[9-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是,FMEA重点针对高风险及薄弱环节,制定管控策略,采用既定的方式和措施降低了不确定的风险性,从而实现事前防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13]。且FMEA开展的风险管控在实施前进行失效识别,从多角度将临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量化,将复杂多样的质量控制转变成了容易感知的程序化内容,有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14]。此外,FMEA将AMI急救护理措施流程化,从而明确了优化改进方向,有利于制定具有的管理策略及行动策略,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救治时间窗[15],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从患者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FMEA开展风险管控能够降低AMI直接PAI术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4 参考文献
[1] 孙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其预防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30-32.
[2] 李玉娟,徐微微,雷蕾,等.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179-182.
[3] 相松飞,陈秀芳.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50-255.
[4] 邓锐颖,李建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79-181.
[5] 黄文亮,韦宝敏,李克拉.PCI术前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6):619-621.
[6] 谢静慧,张伟錞,刘雪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65-166.
[7] 黄彩霞.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再發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24-26.
[8] 尹林.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内镜室麻醉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151-154.
[9] 王蓉,程丹,胡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5):868-870.
[10] 李星星.集束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3024-3026.
[11] 金长凯.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4):177-179.
[12] 袁琳琳,喻晓芬,江瑾.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下风险管理预防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5):60-63.
[13] 苏骏.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0(10):97-99.
[14] 唐系甜,古文珍,黄俭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风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454-457.
[15] 蔡洪,尹莉莉,王翊,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37-742.
[2022-03-11收稿]
作者单位:515163 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