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22-05-30孔瑶
孔瑶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感染防控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小儿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行患儿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十分多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且具有高传染性,发病后患儿多出现发热、体表丘疹、疱疹、恶心、呕心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嗜睡、心肌炎、肺水肿以及急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发育[1]。为了有效保障疾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还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本研究探究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50±1.10)岁;病程2~7 d,平均(5.01±0.26)d。对比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2.90±1.80)岁;病程3~10 d,平均(5.12±0.3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了解研究目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者;家长存在认知障碍者;患儿及家长临床配合度低者;中途退出者。
1.3 护理方法
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
(1)切断传染途径:入院后,遵医嘱对确诊患儿进行隔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病房及病房内相关物品进行消杀,病房内的消毒时间为每天1 h,使用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的地面、桌椅、床、门把手等;定期更换床上物品;对患儿粪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如采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做好室内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每日2次;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注意手卫生,对清洁的衣物等进行暴晒处理[2]。
(2)手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的手部护理工作,使用过氧乙酸(泡沫液)为患儿清洁手部,并使用50℃以上的热水对患儿使用过的相关物品(如玩具、毛巾、奶具、衣物等)进行浸泡,浸泡时长控制在30 min左右即可,而后置于太阳底下进行暴晒。
(3)体温管理: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针对体温未超过38.5℃的患儿,应及时对其采取物理降温法,如温水擦拭,减少患儿衣物或衣被等,并在此基础上多对患儿进行水分补给,值得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牛奶、饮料等饮品作为水分补给源,必须要适当增加温开水的摄入量;而针对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应按照医嘱要求及时予以患儿药物干预,如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予以患儿合适剂量的布洛芬,情况严重者可酌情予以患儿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对症干预,尽可能的使患儿体温最快降至正常水平[3]。
(4)口腔护理:为更好的预防细菌感染,应于患儿进食前后予以其温开水、生理盐水漱口;护理人员可采用生理盐水擦拭后涂碘甘油的方式来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该护理方式需每日进行3次。护理人员还应对患儿的日常饮食进行科学干预,严格按照少量多餐原则为患儿提供易于消化和吸收且利于病情好转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不得为患儿提供辛辣、生冷、过甜、过酸类食物。此外,针对食欲不佳或不愿进食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要求适当予以其补液治疗。
(5)皮肤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通常会出现皮疹症状,为防止患儿进行抓挠,应对患儿的指甲进行适当剪短,同时还应做好患儿手部、足部以及臀部的清洁工作,并尽可能的保持上述部位皮肤的干燥。针对皮疹较多且情况严重,甚至出现破溃现象的患儿,护理人员则可采用涂抹碘甘油的方式(每日涂抹3~4次即可)来促进皮疹愈合,进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6)重症患儿护理:①循环系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开展循環系统护理时需密切关注患儿有无皮肤发花、面色发灰或发白情况,以及有无指趾端发绀、四肢发凉和出冷汗等症状,与此同时对患儿各项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心率、血压等,一旦发现患儿的心率、血压水平出现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下降,需警惕循环衰竭,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后,积极协助临床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②神经系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开展神经系统护理时应密切关注患儿头痛、呕吐、持续高热、嗜睡、抽搐、肢体无力、精神萎靡等病情症状,并对患儿的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控,针对上述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但要予以高度重视,而且要加强监护。③呼吸系统护理。针对患儿开展呼吸系统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呼吸道畅通情况,并积极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患儿呼吸的通畅性,具体可在早期情况下采用鼻导管吸氧法给予氧气进行治疗,针对缺氧严重且无法及时有效的得以纠正情况下,可酌情借助气管插管呼吸机帮助患儿正常呼吸[4]。
(8)用药管理:向患儿家长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原理,并帮助其深刻认识到遵医嘱用药对患儿病情治疗效率及效果的促进作用,促使患儿按时按量进行药物的摄入,大大降低漏服、忘服、多服或随意停药、换药现象的发生概率,进而为患儿疾病症状的快速缓解奠定坚实基础。
(9)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接诊后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和蔼的态度积极主动的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亲切交流,并带领其尽快熟悉就诊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因陌生而对后续治疗产生的抵触心理;同时应采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其耐心、详细的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临床防治及护理方式等,并于宣教过程中耐心为家长答疑解惑,提升患儿及其家中的疾病认识水平同时缓解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特性,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采取讲故事、播放动画片或儿歌等方式;针对年龄少长一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安抚患儿,帮助患儿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治疗信心,使其更加配合治疗。此外,受年龄偏小的影响,多数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且患儿对外界环境、气候变化等普遍较为敏感,为此护理人员应科学指导家长适当予以患儿营养补给,旨在进一步提升其机体免疫力,同时为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可酌情引导患儿进行锻炼以及晒太阳等。向患儿家属普及二手烟的危害,并尽可能使患儿远离二手烟。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咬物、及时更换衣物等,降低病毒、细菌等对机体的侵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軟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类型,体液、皮肤接触、蚁虫传播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5]。该病症的凶险程度较高,在治疗需从多方面入手对该项疾病进行预防。护理工作贯穿于手足口病患儿整个治疗过程中,因此,护理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精细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严、准、精、细”四大优势。“严”是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制度执行,不存在越规操作;“准”是要求护理人员工作要准确、准时,不拖泥带水;“精”是精益求精,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将实践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细”是细致、一丝不苟[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行患儿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芹.精细化护理在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及促进患儿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1):134-137.
[2]王维.精细化优质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187-188.
[3]孔娜.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22):155.
[4]李见芳.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0):170-172.
[5]罗木珍.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及对家属满意度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97-98.
[6]于金玲,于海莹,张爽,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的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