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自清《背影》为例探究初中全命题作文教学思路
2022-05-30陈佳
陈佳
初中语文全命题作文的写作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都有很多问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对素材的积累和理解不够,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程度不够。本文将结合中学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从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方法两个角度出发,以题目中找素材、文本中积素材﹑用描写塑形象﹑用線索理结构四个角度为抓手,为初中语文教师全命题作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从题目中寻找素材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题目的意义与作用是很关键的。“题目的意义”与“题目的功能”同样适用于叙事散文,特别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八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表现家庭问题的文学作品,是一篇歌颂父爱的经典作品。虽然新教材经过了改革,但《背影》一文仍然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部分,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文章中的父子情深,也深深地感染了几代人。
对于《背影》,学生需要了解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体会作者朴素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的父子情深。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课后“思考探究”这一题中有这样的问题:“背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应当是学生着重思考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标题的功能”这一认知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映,而“标题的意义”的考点往往与“标题的作用”考点形影不离﹐所以标题含义和标题作用两个考点也需要授课教师关注。《背影》一文的标题意义可分为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表面意义是作者四次提及父亲的背影,而深层意义则是父亲对“我”的无私之爱,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在整个文章中充当一条线索。从《背影》的标题来看,不需要阅读原文,就能猜测出这篇文章的写作必然与其背后的身影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题目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到有用的素材。假如面对一篇题目为《背影》的全命题作文,学生可以从题目的表面意义上考虑,写的主要是背影,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来完成。其次,根据题目的深刻内涵,可以判断出作者在哪里,所经历的事情是怎样表达的。从标题的功能可以看出,“背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这样才能从题目中找到素材。
二、从文本中积累素材
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阅读能引导学生写,通过对短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续写、补写,从而达到以读为写、读写相结合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规定了7年级—9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要的内容,并将其简化;能够按照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来扩展、改变文章的风格、表达形式等。”这反映出读、写不能分开。所以,很多教师都很清楚,要写出好的作文,光有一种语言工具是不行的,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背影》是一部以“背影”作为线索进行叙述的叙事性散文。在这篇文章里,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了现实的生活,以一位很平凡的父亲的“背影”为主线,“翻越站台去买橘子”成为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因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写亲情作文时,可以从家长、长者的身上挑选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如手、脸、腿、步伐、形体等。
三、从描写入手塑造形象
《背影》是一部写亲情的经典作品。“父亲翻越月台为孩子买橘子”的故事,更是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是一种很平常却特别真实的素材,父亲的影像跃然纸上。学生写的文章里,有很多都是真实的来自生活的素材,而学生的真实的具体的素材却让教师觉得“假”和“虚”,就好像是在填数字的流水帐,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细节的描述。我们就拿朱自清的《背影》来举例,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真”和“实”。
1.动作描写
剧情一:父亲送我上了一辆车。“忙着照看行李”“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讲定了价钱”“送我上车”“拣定”“又嘱托”等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是这一段最显著的特征,突出了父亲对于“我”的细心照顾。剧情二:父亲去爬月台给我买橘子。作者在“蹒跚”“探身”“缩”“微倾”等连贯的动作描述中,还详细地描述了“慢慢探身”“两脚再向上缩”“向左微倾”“慢慢爬下”等动作,并用副词来修饰父亲的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本文中通过“副词+连贯动词”的手法,把父亲的无私奉献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2.外貌描写
对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常常能从他的外表形象中看出他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戴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是作者对于父亲的外貌描写,由此可见,《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位奔波劳累、良苦用心的优秀父亲,他在艰苦的旅途中为自己的孩子尽心竭力的表现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发现写作并不困难,写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四、通过线索梳理结构
文章的立意、结构、选材、语言四个方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结构犹如人体的骨骼,无骨骼的人是活死人,无结构的作品也是一盘散沙。《背影》以“背影”为主线,贯穿于整篇文章。作者在整个故事中抓住了父亲的某个地方,使整个故事都围绕着“背影”展开。文章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抒发感情真挚。
我们可以如上面所说,由题目的意思来决定素材的大概内容,把特定的东西当作文章的线索,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我们拿《有一种甜》做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从所提供的素材来看,“饺子”可以是这篇文章的素材,而“奶奶教我包饺子”则可以是详细的文章片段,这是模仿《背影》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四次提到了“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这给学生提供了启示,得出了《有一种甜》的结构:第一段,直接提及奶奶做的饺子。而在中间,则是奶奶教我包饺子的过程。吃着吃着,就想起了奶奶做的饺子。这样的安排使文章的线索清楚,结构明了。
全命题作文是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广大师生心目中最难的一个考试内容。学生面对这种作文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写,素材的选取和使用方式,常常会影响到文章的质量。所以,我们就将《背影》这一经典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名著时,可以从题目中找素材,在课文中积累素材,用描写塑形象,用线索理结构来提高全命题作文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写作,这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做到的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