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
2022-05-30钮艳云
钮艳云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迅速掀起了一波国学热潮。之后,《国学小名士》《龙的传人》等少年儿童登台展示国学风采的节目,让家长、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国学热的持续发酵下,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当前的社会文化热潮,语文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让古诗词的魅力穿越时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中国诗词大会》中,每首开场诗都借助于唯美的古风荧幕和现场舞美,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效果,引发全场诵读的热潮。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于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尤其是那些平时学生不容易接触到也较为抽象的内容,可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来有效整合声音、图片、文本、动画等元素,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学会思考和感悟。
教授《赤壁》时,由于三国时期离学生生活的时代非常遥远,不少学生对赤壁之战缺乏了解,也就很难通过古诗内容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所抒发的感情。教师可以先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先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大概情况,知晓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再选取影视文学作品《赤壁之战》片段在教室中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一历史事件的逼真情境,迅速进入古诗营造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体会到再有名的人物、事件都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被人逐渐遗忘,又可能会在因缘际会中被再次记起。教师也可以利用“大乔小乔”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生不逢时,无法彻底施展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感受作者只要有机遇就必然会有所作为的心胸,使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
二、引导学生学习美好品德
诗和词的格式差异较大,但在情感表达上却颇为相似,均有着丰富的内涵。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择的古诗词,除了其本身的文字美,还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美,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志趣和情操,展现不同风格之美。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品鉴,提升审美品味,深挖其中的优良品德,通过诗词教学来展开德育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教师要先从作者的生活境遇入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去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和精神。
《行路难》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先了解这首诗创作于李白在官场上受人排挤,不得已离开京城之时,再让学生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前两句直接描写了宴席的华贵丰盛,下两句直言那么丰盛的美食却无法引起李白的兴趣。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做铺垫,会让人觉得这一转折有些突兀,但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后,即能理解李白此时沉浸在仕途受阻茫然而苦闷的情绪中,所以,再美的佳肴都无法吸引他的注意。第五、六两句,看似描写行进途中所遇困难,实际则是表达仕途中的坎坷。随后引用姜尚、伊尹的典故,在全诗最后一改之前的沮丧,似乎诗人在古人故事的激励下,对前路又充满了信心。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诗人的情绪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李白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阅读资料,让学生看到作者艰苦的生活状态,不仅家境贫困,还辗转流离,正是在这种境遇下创作了这首诗。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希望天下所有寒士都有“广厦”,这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始终心系天下、国家社稷的高尚品德,并鼓励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来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爱国思想。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前提下展开整体思考,进而对其思想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三、通过诵读培养诗词语感
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历经数千年而沿用至今的经典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诗词的形式美、意蕴美往往需要通过诵读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也有“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一说,要求诵读时应结合诗词韵律和炼字特点来把握节奏,并在诵读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情怀。所以,在国学热潮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一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如《黄鹤楼》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总体阅读作品,体会其中那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怀念,再在这种情感的激发下展开诵读,同时教授学生诵读技巧,即通过怎样的语音、语调、语速来表达出诗句中的情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可以用悠长的语调表现出悠久的历史,营造出历史的沧桑意境,“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可运用悲凉、叹息的语气,展现出对时间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感慨,尤其是“空悠悠”三个字,表现了辽阔苍茫之感。“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可运用欣喜、迷茫交织的心情,感受远处景色的朦胧美。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用迷茫的语调发问,转而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情绪。《春望》诵讀中,教师可点拨学生加强“破、深”等字语调,品析诗中意境和韵味。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中国古典音乐在学生诵读时进行播放,营造良好的课堂诵读气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设计丰富的主题活动和课下作业
热播节目《国学小名士》中,设置了以某一景物为主题背诵古诗词的环节,其中曾有一个以“月”为题的背诵环节,两名小选手在短短几分钟内过招25轮,获得了满堂喝彩。这一比赛视频流传在网络上后,迅速引发广大受众的关注。不少学校的学生也兴起对比赛的交流和点评,掀起背诵古诗词之风。教师可以借鉴节目形式,在班级内开展古诗词主题背诵竞赛活动,也可以模仿央视《经典咏流传》,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来演绎经典诗词,营造更为浓厚的意境,从中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
在古诗词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尽可能设置多样化、形式新颖的作业,促使学生对诗词内容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如《中国诗词大会》中,曾有将“空余下满腹才情,笑此生孤独”结合情景翻译为当下网络流行语“让单身狗怎么活”的例子,就是一种对古诗词情感更为贴近生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一首诗后,尝试着仿写或创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用当代人的思想、生活常用语来解释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也可以举办“古诗词运用周”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古诗词,加强诗词与生活间的联系,拉近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反映了诗人的气节和人生态度,凝集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对中华儿女的成长,甚至民族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转折阶段,对学生人格塑造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可借助近年来的国学热潮,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为古诗词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南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