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玉米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及重点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2-05-30张秀峰
张秀峰
关键词:玉米;山区;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适应性比较强,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在山区及平原地区均能够生长,但是山区的地质条件较平原地区明显较差,玉米的产量也比较低。由于玉米本身的耐贫瘠及耐寒性较强,因此,可通过相关种植技术的完善,提升其在山区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以便于玉米能够更好地适应山区的生长环境。传统山区玉米在种植中虽能够保证一定的产量,但是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相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理念的推广,山区玉米在种植以及病虫害控制中的管理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山区玉米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部分种植措施的改进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山区玉米种植管理质量的提升。
1 山区玉米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类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城镇以及乡村经济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建设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农村以及山区的农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导致山区以及农村地区出现大量劳动力缺乏情况[1]。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大量务工人员进入城镇务工之后,山区玉米种植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整体种植产量及质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种植大多由老人或者妇女进行种植管理,不管是体力还是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掌握能力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无法根据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类技术的更新发展,为玉米进行更加科学细致的种植管理;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意识也比较薄弱,无法尽早发现病虫害,导致种植中出现错过病虫害防治时间的情况,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2]。
1.2 施肥问题
有机肥的施入是确保玉米生长的关键,不仅能够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环境及营养支持,还能够提升土壤的疏松程度,改善其生长状况,尤其在山区土壤有机肥的施加,能够提升其环境质量,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但就当前山区玉米栽培情况来看,对于有机肥的施加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山区整体的土壤肥沃程度较低,玉米生长所需营养的吸收量不足。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进,山区玉米在种植中也已经淘汰了传统耕牛拉犁的种植方式,小型农机在山区玉米作业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农家肥的施用量也在逐渐降低[3]。
1.3 病虫害防治问题
同平原地区玉米管理一样,山区的玉米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于病虫害防治的重视。但是就当前山区大部分农户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了解并不完全,并未能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对于玉米种植管理的重要性。首先,由于当地农户的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玉米种植中并未形成科学种植的管理理念,不能完全掌握各类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的方法[4]。其次,由于山区整体的经济水平较城镇较低,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即便发现了病虫害,也并未有良好的渠道或者足够的资金进行处理,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2 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前期准备工作
2.1.1 种子选择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提升山区玉米种植产量及种植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玉米能够达到预期的种植水平,需要保证种植种子的质量水平,根据山区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尽可能选择抗旱、发芽率高且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5]。
2.1.2 做好土地准备工作
需要及时将种植地区土壤中的杂质清除到田外并集中处理。对坡度较缓的地区尽可能进行平整处理,为后期的抗旱除涝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3 肥料和光热准备
玉米种植前做好底肥的施加以及光热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不同山區的气候条件不同,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种植地区的气候状况及环境温度进行管理。可以通过覆膜技术等方式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优质条件,确保玉米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具有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供应;而底肥的施加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地区土壤肥力水平的提升。
2.2 玉米播种
2.2.1 控制定植密度
加强定植密度的控制管理是提升玉米生长质量的关键,在定植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选择的玉米品种为晚熟品种,需要为其预留够足够的生长空间,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种植品种为早熟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品种为春玉米,同样可以增加种植密度;而夏玉米则需要降低种植密度。玉米生长地区土壤的水肥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土壤环境较差则需要降低种植密度。另外,由于山区的土地不平整,需要通过减少定植密度的方式,增加定植面积,促进玉米生产产量以及质量的提升[6-7]。
2.2.2 田间管理
(1)清理杂草
杂草清理是田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未能及时对玉米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将会导致其大肆生长,影响山区玉米的养分供应水平,出现玉米生长延迟或者病虫害发生率上升的情况。在杂草清除时,可以根据山区的情况选择物理清除或者化学清除。物理清除主要通过对土地翻耕的方式进行杂草处理,而化学清除则主要通过除草剂等化学物品的喷洒,完成对于杂草的清除,但是化学清除法在除草过程中,如果除草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甚至威胁到整体玉米土地的健康水平[8]。因此,在山区玉米田间管理中,建议尽可能选择物理清除,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方可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辅助配合,但需控制好化学药物类型及使用剂量。
(2)水肥供应
玉米在田间管理中加强水肥供应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玉米生产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尤其是在苗期和结果期,需要加强相关水肥管理工作。根据山区的土地状况及肥力条件,采取相应的施肥方式,常用的肥料主要为农家肥、有机肥及微量元素肥,需要根据土壤的环境状况选择相适合的肥料类型进行施肥处理。玉米水分供应时,需要充分考虑玉米的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差异,可以根据种植地区的降水情况合理进行灌溉,如雨季则不可过度浇水,避免玉米出现倒伏情况[9]。
3 山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3.1 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病害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该类病害发生初期玉米叶面上会出现部分灰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程度的加重,叶片中间部分会出现黄褐色变化,边缘会出现黑褐色的大斑,如该时期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大斑会逐渐扩大,甚至会生长出黑灰色的霉状物,叶子会出现枯萎或者枯黄情况,甚至影响到包叶及果穗部分。如玉米种植地区的温度持续在20-28℃,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且田间密度过大则会增加大斑病的发生率。针对大斑病的防治应从以述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需要做好杂交抗害品种的选择,种植之前需要加强土地的深翻和整理,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进行预防;第二,可以通过氮肥的施加提升玉米的抗害能力;第三,玉米叶出现大斑病可选择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或者25%苯菌灵乳油800倍溶液喷雾进行喷洒护理,用药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下午,需根据大斑病的发生程度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药物喷洒,连续喷洒4次为一个治疗周期。
3.2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被称为黑穗病,部分地区又将其称为乌霉或者灰包,在山区玉米种植中黑粉病的出现也非常普遍,严重情况下发病率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并不会对整个植株产生影响,属于局部病变类病害,发病规律并不显著,自玉米苗期直到成熟时期均有可能出现病害的发生,且感染部位比较广泛,不仅局限于茎叶部位,根部也可能发病。黑粉病侵害初期病变部位会出现白色的肿瘤样组织,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颜色会转变为褐色直至黑色,最终破裂散开,散出大量的黑褐色粉末[10]。玉米黑粉病大多发生在26-30℃,且湿度较高的环境,其散出的黑粉会导致其他植株或者其他部位受到侵染,种植密度越大、氮肥施加量越高其发病率也就越高。玉米黑粉病防治时,第一,需要进行抗病品种的选择。第二,需要及时将田内患病的植株清除田外并进行集中处理,收获完成后需要将秸秆进行清除或者堆肥腐蚀。第三,需要控制好山区玉米种植中的施肥管理,控制好氮磷肥的配比水平。第四,需要控制好药物的合理应用,可在播种前选择20%粉锈宁对种子进行拌种,出苗之后選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对地面进行喷洒,抽雄之前可选择15%三唑酮750-1 000倍液喷雾或者在抽穗之前的10天选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进行防治处理。
3.3 玉米螟
玉米虫害中较为常见的为玉米螟,受到玉米螟侵害之后,玉米的植株能够观察到一排一排整齐的小孔,尤其是玉米心叶部位抽穗之后,玉米螟会蛀穿玉米雄穗,同时影响到玉米芯粒的生长,导致玉米大量减产。在防治方面需要了解玉米螟的特征及生长习性,前一年便做好虫卵的灭杀工作,应及时通过对玉米螟越冬环境的破坏,降低其来年的发病率。山区玉米种植中玉米螟的防治方式如下,第一,可通过种子包衣的方式提升植株的抗害能力。第二,可选择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玉米螟天敌的释放,配合提升防治效果,可在玉米地内进行赤眼蜂点的设置,每公顷玉米地中可以放置5-10个放蜂点。第三,如上述防治措施均无显著效果,则需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处理,可将白僵菌粉剂在玉米心叶中期进行撒播,或者等到玉米心叶末期选择1%辛硫磷颗粒剂进行灌心处理。
4 结束语
山区玉米的种植管理中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实地山区类型因地制宜,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提升山区玉米的生产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