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2-05-30张楠楠
张楠楠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睡眠质量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确保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及配合依从性,应用价值及安全性高。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
垂体腺瘤为一种良性肿瘤,位于大脑底部正中部位,约0.2%左右的垂体腺瘤会发生转移情况,被称为垂体癌,极为罕见。该疾病发病率高达15%,男女发病率相当,多发于30~50岁年龄阶段[1]。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微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谱系、嗜酸性细胞腺瘤等。基本病因与易感基因突变存在联系,临床表现为垂体功能亢进、心肌肥厚、多汗、失眠、头疼头晕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生命安全及健康。
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主要方案,常用的为伽玛刀手术疗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干预有效护理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配合依从性以及应对态度,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消除负面情绪。常规护理虽有效果,但不够全面和系统化,存在一些缺陷。有学者提出,将临床路径护理运用到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中,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舒适度。对此本文选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8.79±3.4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8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3~58岁,平均(48.52±3.4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可正常沟通交流;意识清晰;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头疼等;基本资料完善;主動配合研究;自愿参与;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或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肿瘤;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配合依从性差;听力障碍;凝血共障碍;免疫缺陷;恶性肿瘤。
1.3 方法
伽玛刀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采取局麻处理,在头部安装定位框架,利于手术操作。采取MRI扫描方法,定位患者垂体瘤所处位置,运用影像信息,将伽玛刀剂量规划系统传入,并通过系统计算靶点坐标,然后切除患者垂体腺瘤。判定肿瘤性质以及关系,确定之后选择合适治疗剂量,把治疗计划打印出来,按照计划展开治疗,且制定相对应特殊处理方案,避免出现突发现象。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内容如下:
(1)制定方案。联合护士长、科室主任、护理人员、医生,共同制定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内容包含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在护理期间,严格完成路径内容,记录护理情况。不定期展开配合教学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素质,进而保障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
(2)术前。因垂体腺瘤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还受内分泌紊乱影响,心理和身体都会发生较大改变,部分患者还会因为外貌情况,出现自卑、暴躁、痛苦、抑郁等心理障碍。所以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治疗其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到讲座中,为其讲解疾病相关医学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流程、注意事项等,教会患者配合,使其了解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并了解手术治疗的可靠及安全性,消除紧张、害怕等心理,从而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
(3)术中。治疗前要在患者头部固定头架,在固定过程中,会产生疼痛感,所以要为患者解释产生疼痛的原因,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上头架时要和患者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感,从而更好配合医护人员操作;同时,还要观察其局部麻醉后的反应,避免出现过敏或者晕针情况。将患者送到手术室后,进行磁共振检查前,需询问其身上有没有金属物品,避免影响影像结果,或者损伤设备。在注射造影剂期间,要注意患者反应,若出现面色变化、恶心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开始手术前,要反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护送患者平卧到治疗床上,配合医生检查靶点坐标情况,观察患者状态,避免出现癫痫、呕吐等现象。尤其是老年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加强重视,便于早发现早处理。若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则询问有没有需求,偶尔交谈,放松患者身心,减少孤独感。治疗完成后,协助医生拆掉头架,消毒处理后加压包扎,护送患者回到病房。
(4)术后第1d。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和眼球活动情况,预估患者的视野。帮助患者去枕平卧,减少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以及头疼情况。等到头疼缓解后,抬高床头,取半卧位,促使分泌物排除,鼓励患者进行床上锻炼,如抬臀运动。通过冰敷方法,减轻患者鼻部和头部疼痛情况,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叮嘱患者不能有挖鼻、抠鼻等行为,避免出现咳嗽现象。观察患者头部伤口情况,有无出血现象,为患者说明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到24h后就可拆除敷料;针对伤口疼痛者,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感。
(5)术后第2~5d。对于自理能力差或者重症患者,要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确保皮肤、口腔、床单清洁,预防继发性感染。监测内分泌紊乱导致高血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糖尿病引发的乏力的患者要预防摔倒和坠床;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观察精神状态变化。此外,还需加强心理、饮食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6)出院指导。观察并记录患者恢复情况,对于可以自由活动、正常饮食,无并发症出现的患者安排出院。出院前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按照评估结果实施出院指导,注意康复训练,保障睡眠质量,合理饮食,定期复诊,一旦出现异常表现立即就诊,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睡眠质量。(1)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内容有心理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分100,分值越高越好[2]。(2)希望水平采用Herth量表评估,包含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积极行动、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总分48分,分值越高越好。(3)应对方式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分,包括屈服、面对、回避情况[3]。(4)心理状态采用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估;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估,总分21,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越差;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值越高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兩组希望水平、术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术后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垂体腺瘤在临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压迫周围组织,侵犯组织结构,引起压迫症状以及分泌异常情况,如不孕不育、肥胖、皮肤粗糙、肢端肥大等,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主要通过伽玛刀手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痛苦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在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对患者心理无较大改善。这就需要寻找有效的护理促使,保障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护理是比较先进的护理措施,通过设计合适的临床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降低医疗资源浪费现象,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完成路径文书准备,为其讲解路径单各项工作内容,获取患者理解与支持,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路径方案内容,依次实施护理操作,动态且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避免工作遗漏或者疏忽,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改变应对方式,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和护理,从而拉近护患关系建立信任感,达到护理目的及效果。本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睡眠质量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垂体腺瘤伽玛刀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确保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及配合依从性,应用价值及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徐衍景.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12):172-174.
[2]夏喜玲,夏鑫,刘佳,等.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 2019,9(2):105.
[3]孙晓霞.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31(11):1398-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