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冬奥保障契机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022-05-30聂俊杰
聂俊杰
坐落在北京长安街西沿线上、海淀区万寿路街道辖区内的五棵松体育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球比赛场馆。万寿路街道高度重视场馆外围保障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外围保障团队,认真组织场馆外围环境整治建设和城市运行保障工作,系统总结两次圆满完成测试赛事活动外围服务保障任务做法,研究将服务保障经验转化为城市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发。
一、认真总结冬奥会测试赛外围保障工作经验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活动是对北京办奥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万寿路街道高度重视,把做好冬奥会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深入动员,精心部署,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和居民干劲,深入理解、全力支持和积极投身外围保障工作。
(一)找准切入点,广泛动员部署
一是宣传动员方面,自2020年以来,万寿路街道召开20余次动员部署会,广泛宣传做好测试活动外围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全面动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行动自觉,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的高昂斗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测试活动外围保障工作。二是领导指挥方面,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工作推进会、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部署、统筹调度,及时解决测试活动外围保障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相关部室、职能部门压实压紧职责分工,周密部署工作进度,确保各岗位、各环节有效衔接,协同攻关,按时优质完成各项任务。三是氛围营造方面,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了“激情冬奥魅力冰雪”系列活动,共举办冬奥主题书画摄影比赛等14场,举办“魅力冰雪”系列冰上运动体验35次,惠及居民6000余人。大力推进奥运志愿服务,举办“冰雪志愿 助力冬奥”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开展志愿服务20次,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二)明确出发点,固化工作机制
由区领导任组长,构建五棵松场馆外围保障指挥体系,成立安保、交通、市政设施、环境整治、商业整顿、社区等6个专项工作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突2个工作专班。指挥部先后13次组织召开外围保障工作推进会,实施每周一例会、一简报、一清单、一汇报“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工作问题台账》,制作《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围保障工作汇编》,编制《外围保障工作排班手册》,实行清单式管理、账单式推进、精细化落实,共开展145次工作对接,汇总并解决97项问题清单。实现了场馆内外保障任务无缝衔接、协同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三)抓住关键点,完善方案预案
为做好2021年下半年测试赛任务保障,认真回顾五棵松体育中心举办2008年夏奥会篮球赛的经验做法,注重季节性保障变化,突出疫情防控和科技冬奥主题元素,修改完善各类工作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结合场馆周边1公里保障范围,对场馆周边重要保障区实施人员实名制落位布图,形成《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力量分布及团队架构图》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方案2.0版》。《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方案2.0版》得到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冬奥组委会充分肯定,作为冬奥外围保障工作方案样板推广。
(四)立足根本点,聚焦疫情防控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城市防疫和外围保障一体推进,编制《五棵松场馆外圍保障“两环一区一核心”疫情防控指引》,实施赛事保障区和华熙商业区硬质隔离。开展疫苗加强针(第三针)接种,场馆周边接种率达95%以上。测试活动期间,全面启动属地疫情防控4套工作标准,持续组织复工复产检查与社区督导巡查,加大疫情防控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每日检查场馆周边重点商圈、商务楼宇、沿街商铺、重点社区。同时,对冬奥会期间观众进退场情况进行全场景、全流程现场推演,模拟多种突发事件场景处置,实施全程交通秩序引导,为冬奥会期间观众服务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瞄准着力点,精细力量部署
根据实际情况,在场馆核心区、重要路段、路口,分别配置相应保障力量,从保洁、保安、市政服务,到公安民警、街道干部、志愿人员等全部实名制落点落图,并附有联系电话,确保保障力量扁平化指挥。采取“定点巡线控面”模式,每天组织发动机关社区干部、文明引导员、保安、治安志愿者等保障力量,织密织牢场馆周边安全防护网,确保社会面稳定可控。在瑞成酒店外围设立保障分指挥部,在警力配置、交通秩序、商业整顿、城市运维、应急保障、外围环境等方面实施量化安排,配备安保辅助力量维护周边秩序,定时进行外围区域消毒消杀,切实保障酒店外围环境安全有序。
(六)夯实支撑点,升级科技赋能
坚持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加大科技元素投入。一是配备一体化智慧指挥车,对场馆周边小区实现全方位高清监控,配置800兆通信电台,布设无线政务网络全覆盖,现场指挥通信和画面与区总指挥部、街道视频会议室三级互联。二是增设全息凝视摄像机和可变焦枪机,重点对观众车辆行进路线及进出场流线等画面进行实时捕捉,成倍提高监视效率,便于应对突发和敏感事件,大幅提升应急指挥动态掌控能力。三是推进平安智慧项目建设。完成场馆周边平安智慧项目建设,加大本区疫情管控和社会面稳定力度。
(七)把握创新点,引导志愿服务
测试赛活动期间,共派出6600余名服务保障人员和志愿者,统一配置冬奥相关标识,顶风冒雪尽展文明风采。2021年11月6日晚,因寒潮天气影响,突降暴雪,2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应急保障队伍持续在场馆周边开展扫雪铲冰作业,全体人员不畏严寒、凝心聚力,做到了外围保障工作极端天气零影响。同时,外围保障组及时为场馆内运行团队支援保障雨衣和棉服等御寒物资,帮助场馆工作人员不受严寒冲击。
二、系统分析测试赛外围保障工作存在问题
(一)应急指挥体系仍需完善
虽然《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外围保障应急预案》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机构等做出了框架式规定,但各专项工作组与属地街道保障团队沟通不够紧密,应急处置程序不够细化,善后处理工作不够详尽,未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此外,应急指挥装备,如指挥车、对讲系统等短缺亦成为工作短板。
(二)外围保障力量仍需加强
按照外围保障力量配备要求,测试活动及冬奥会期间,场馆外围要发动志愿者、巡防队等各类保障力量。虽然测试演练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冬奥会时间跨度、观众数量、保障难度都大幅增加,因此外围保障力量仍需加强。另外,测试演练中暴露出各属地街道志愿者与巡防队存在人员短缺不足、标识着装不统一、个别站点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也要充分重视。
(三)科技赋能水平仍需提升
虽然场馆周边重要道路通过摄像头、智能门禁等进行了综合治理,但在出行大数据建设应用和研判预警方面,缺少系统化数据平台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缺少面向实战和服务观众的顶层设计、面向出行信息的共享机制。同时,治安巡检仍采用传统的步巡、车巡方式,巡视路线、重点领域仍靠工作人员经验进行判断,面对偶然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反映能力不足。
(四)冬奥氛围营造仍需优化
虽然组织开展了“激情冬奥魅力冰雪”、书画摄影比赛、冰雪运动体验等系列活动,但整体来看,四个属地各自为战,在活动方案、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方面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工作主动性、协调性、统筹性不足,未能完全发挥毗邻场馆的优势,形成具有属地特色的冬奥宣传文化工作。如何紧抓冬奥契机,科学布局冰雪产业,将冬奥元素全面融入公共空间,仍是值得深入探索实践的新课题。
三、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治理要有新进展
紧抓北京市深入落实街道办事处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有利契机,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加强街区有机更新、完善社区治理三个层面,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冬奥保障为要务,全面提高赛会服务保障能力。不断细化完善住宿、餐饮、医疗、交通、志愿服务,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调度指挥,全力以赴把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领域工作高质高效扎实推进,为冬奥会提供坚强保障。
以“接诉即办”为重点,深化首接责任制。落实“四见面”(即见问题、见现场、见群众、见成效)等工作机制,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百姓意见大的地方抓起,及时响应社区群众诉求,对重点问题成立专班,有序计划、集中整治,让居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四民工作”为支撑,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通过“民情驿站一体办公、民情专员凝心聚力、民情热线全时在线、民情日志问需于民”,深化处级领导包片、网格书记包社区、社区专员指导、调研员督导组检查的工作机制,推动接诉即办整体案件量、重点案件占比持续下降,案件解决率满意率持续提升。
以区域规划为纲领,继续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成果,注重专项行動内涵和质量,下大力气做好优化提升工作,统筹用好腾退空间,积极引入高端要素,实现腾笼换鸟。
以科技赋能为抓手,推动智慧街道社区建设,应用科技手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职能部门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力做好人员组织、交通接驳、赛事服务等外围保障工作的同时,提升街道社会治安水平。
以社区治理创新为关键,完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
(二)坚持底线思维,地区安全要有新成效
细化完善应急预案,以外围保障工作应急预案为基础,结合测试赛中发现的问题,重新修订针对性更高、可操作性更强的街道和社区预案,充实专业应急处突力量,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拉得出、用得上”。
强化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打基础、强整治、严管控”的大型检查执法活动,实施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聚焦“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夯实责任。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扎实推动问题整改,加大执法考核力度,督促企业诚实守信经营、依法依规生产,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重大节点秩序,完善适合街情实际的“点、线、面”防控模式和责任体系。持续充实地区安保力量,确保元旦、春节、国庆、全国“两会”等重大节点的安全稳定。
重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坚持常态化防控策略。切实履行属地防控职责,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加强研判监测,抓实精准防控,从严规范管理,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全面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组织动员,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查缺补漏,确保应接尽接,提升防护能力,筑牢地区安全屏障。
(三)坚持共建共享,文化风貌要有新气象
紧抓冬奥会战略机遇,实施服务冬奥、借势冬奥、科技冬奥行动,加快要素聚集,融合各方力量,持续推进本地区冰雪体育、冬季旅游产业发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策划冬奥主题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激情冬奥魅力冰雪”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冬奥社区建设,做好冬奥文化、冰雪运动“四进”(即进校区、园区、厂区、社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冬季体育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展示“双奥之区”的城市活力和人文风貌。
开展特色宣传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党建元素与五棵松奥运、京西潮流文化等元素相结合,优化街区发展布局,营造特色文化空间,促进长安街沿线景观环境整体提升。
实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按照“七有、五性”要求,落实地区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规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持续培育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目标导向,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志愿服务活动,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助力“幸福万寿路”建设。
(四)坚持精治共治,人居环境要有新面貌
深化“大城管”工作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精准化和数字化,推动社区治理能级再提升。持续开展城市清洁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打贏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
持续做好两件“关键小事”。在地区内推广智能化、规范化垃圾分类驿站建设,推行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及积分兑换,试行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本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推动物管会向业委会转变,发挥物管会、业委会作用,积极引导物业公司参与社区治理。
推动文明城区创建,不断完善问题台账和考核监督的工作机制,将文明城区创建与地区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融入,实现创城惠民、创城利民。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优化功能区建设,对万寿路、玉渊潭南路进行道路环境整治提升;对万寿路西街、卫校胡同、翠微社区路3条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7个“三无小区”试行物业管理,通过先尝后买,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路径。推动翠微路2号院雨污水管线改造、复兴路30号楼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
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社区公益类、民生服务类、互助类社会组织。强化社区居委会引领居民自治职能,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动员居民参与、服务居民、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压题图片:“柠檬黄”文明引导员站岗值守 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严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