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路径
2022-05-30唐琼温魁潭
唐琼 温魁潭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揭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融合来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的必然选择,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符合理论发展逻辑。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提出城市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工业和农业有机相结合、科学技术发挥杠杆效应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顺利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城乡融合发展 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湖南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对策研究”(XSP22YBC489)。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因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正确把握城乡关系发展规律,有必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挖掘和整理城乡融合的相关思想,厘清其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渊源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萌芽产生,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历史观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城乡进一步发展到分离对立,最终会出现融合状态。研究其产生的理论渊源,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精髓,指导统筹推进中国的乡村振兴进程。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分工加快了城乡分离。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原始社会早期阶段,男子获取生活必需品与野兽斗争,女子管理家庭处理内部家务。这些分工是自觉和无意识的,不会引起城乡分离现象,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产品,产生社会分工,农村开始孕育城市,城市开始战胜农村,城与乡之间产生尖锐对立。大工厂的出现,机器设备大规模使用,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城市和乡村逐步分离,一边是具有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城市,一边是落后与孤立的乡村。城市越来越繁华,具有集聚力和辐射力,一定程度上剥削农村的劳动力。为了更好地生存,一无所有的农村居民愿意来到城市,接受资本家的剥削,由此社会分工加快了城乡分离的进程。
2.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发展。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技术革新为主的工业革命开始,瓦特蒸汽机广泛使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價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巨大工业城市出现。195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农村人口总数的国家。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80%以上人口都是城市人口,城市化率居全世界首位。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数量大大地增加,城市人口快速的上升,城市交通设施更加的便利,为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3.城乡对立孕育了城乡融合。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殊阶段城乡对立,但城乡对立只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和分离是历史必然性和社会进步性的统一,正因为城乡的对立和分离,促使了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人们会起来反抗,要求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消灭剥削阶级,从城乡对立的基础上孕育出城市和乡村的融合。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城乡融合的思想,认为人们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与乡必然会经历“分离——发展——融合”,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又体现广大人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
(二)产生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城乡融合时,多次提到了傅立叶关于城乡结合的论述、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对立的论述和李嘉图关于城乡差距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和借鉴他们的观点,并结合当时城市和乡村的状况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城乡融合思想。
1.傅立叶关于城乡结合的论述。沙利·傅立叶(1772-1837),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也向往未来的和谐社会,认为未来的和谐社会将由多个基层组织“法郎吉”(农工协作社)组成,按照人的性格计算出一个“法郎吉”人数最佳为1620人。在协作社里,人们没有对社会不满,没有利益对立,团结合作,形成生产——消费团体,团体里有农业和工业,同时分为若干生产队,承担不同类的生产劳动。他认为,人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劳动,是快乐和自由的,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城市和乡村是紧密结合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傅立叶构建了空想社会主义体系,体系中有美好和有价值的地方,但没有充分考虑私有制的存在,没有考虑按需分配原则,傅立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是“社会主义奠基人”之一。
2.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对立的论述。亚当·斯密(1723-1790),现代经济学之父,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他在经典著作《国富论》里分析了城市和乡村中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认为城市是孤立发展的,乡村人们的生活会受城市剥削。书中描述道,“乡村的耕种人,受到了贵族的各种迫害,在贱奴状况下受到领主的压制,贫困的农民,稍有储蓄,一有机会,就会想办法逃往城市”。于是,城市越来越繁荣富强,乡村越来越落后,形成了城乡对立的状况。亚当·斯密也看到了英国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资本家追求高利润的同时,将资本也注入了乡村,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产业化的发展逐步缩小着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这一分析,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3.李嘉图关于城乡差距的论述。大卫·李嘉图(1772-1823),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者,生于英国犹太人家庭。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李嘉图站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分析城乡差距问题。他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写到,一方面,乡村农业边际收益递减,同一块土地上投入,同样的投入产出会逐步递减,即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另一方面,城市工业收益递增,城市发展日益繁荣,工业上升趋势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城市逐步统治乡村。李嘉图从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研究城乡分工和差距扩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中深受启发,抓住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城市和乡村的矛盾运动,超越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城乡分工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城乡融合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把城市和乡村当成一个整体,主要论述了城乡关系、城乡要素相互流动,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局面,最终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
(一)城乡融合思想的基本概括
恩格斯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在《共产主义原理》里指出,“通过改变旧的分工制度,通过产业改革和变换工种,大家共享社会共同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融合,全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对城乡融合的概念理解为,“城乡融合能将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生活方式融合后,能避免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和分离”。
马克思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城市乡村化”和“乡村城市化”都只是城乡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简单划分,城市和乡村本身是一个整体,从整个城乡发展过程来看,整体功能的发挥,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城乡融合能避免城市和乡村的缺点,而发挥其优点,工业和农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既有利于城市又有利于乡村的生活方式,必将城市和乡村拥有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繁荣的经济生活和健全的基础设施。”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将是未来理想的城乡关系模式,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城乡融合的论述相对较为零散,但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其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明确告诉了我们城乡发展的历史趨势必将实现城乡融合,而且提到了城乡融合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实现途径,对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城乡融合思想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城乡发展不会分裂和对立,会实现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共处。
1.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城乡实现融合的目标,到那个时候,就能进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全体成员没有特殊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劳动,比如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晚上畜牧,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会受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劳动,劳动也不再显得枯草无味,而是创造的享受。在这样的组织关系里,一方面,每个人必须承担维持自身生存能力的那部分劳动,另一方面,每个人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劳动不再是奴役和剥削,而是自愿和快乐。”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高级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人们能在自由的王国里自由全面发展。
2.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部分,人离不开自然,通过自然来生存,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哲学问题。人们最初对自然了解不深,甚至恐惧自然带来的一些灾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机器设备的大规模运用,人们开始支配自然界,从自然中获得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资料,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的环境污染,让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紧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只有实现城乡融合,提高自然科学技术能力,才能合理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是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问题,在著作里主要体现在对城乡对立和城乡发展的论述中,主要提到了城市要发挥中心作用、工业和农业相互结合、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等。
(一)城市发挥中心辐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才、资本、信息等都集聚在中心城市,并产生了巨大规模效应。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只有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才能让城市的工业更好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的文化优势明显,对乡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也有辐射作用,乡村居民愿意去城市工作,在城市文明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劳动和生活方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中心辐射作用。
(二)工业和农业有机相结合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大乡村趋于孤立和分散,直接导致了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和脱节。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要实现城乡融合的目标,必须要实现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两者内部产生联系,并使用交通工具让两者更容易结合。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打破工业只能布局在城市,乡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合理利用生产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区别。未来的大工业和大农业,能实现人们在乡村也能从事工业生产,农业也可以实现大规模经营,不至于因为没有工作,为了谋生被迫而涌入城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加强,工业和农业之间的结合才能不断加强,为实现城乡融合创造条件
(三)科学技术发挥杠杆效应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世界的城乡关系,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如电力、水力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也推动了农业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让城和乡结合起来,逐步减少城乡之间的悬殊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偏远乡村落后、愚昧、贫穷的生活状态,让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思想指导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乡村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需用力解决的重点。随着我国城乡关系的推进,前路虽艰难,但乡村振兴道路将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陈燕妮.马克思思格斯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35-237.
[2]唐琼.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湖湘论坛,2020,33(02):88-98.
[3]黎蔺娴,边恕.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包容性增长的识别与分解[J].经济研究,2021,56(02):54-70.
[4]王艳,王华,张婷婷.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经验与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20(07):128-131.
[5]李国正.城乡二元体制、生产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J].湖湘论坛,2020,33(01):24-32.
[6]王春光.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26-47+204-205.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ang Qiong Wen Kuitan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reveal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productive forces, and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through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made by the CPC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and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e. It conforms to both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gic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citie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central radiatio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should be combined organicall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play the leverage effect to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smoothly.
(作者單位: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